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说明了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通过对城市建筑生态转型的分析和见解,讨论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低碳城市
1.低碳城市的提出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年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年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的“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2007年IPCC发表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未来100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要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概念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3.低碳城市的构成
(1)新能源利用
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2)清洁技术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
(3)绿色规划
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4)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概念
虽然“生态建筑”的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当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生态建筑理论或被普遍认可的生态建筑的界定,生态建筑的定义和内涵,因不同国家的环境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态型建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更重要的是都以生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达到人工环境的生态化。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们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于是开始提出并关注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被称为具有“深绿色环境观”的运动,重新界定和扩展了环境概念,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因而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寻求其生态合理性,这种思想的视野是建立在全球整体环境上的。
“低碳筷行动”
3.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
毫无疑问,城市建筑生态化需要依靠适宜的技术手段。当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一种整体的环境概念:“建筑环境不仅要以单体建筑的生态设计来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与群体设计中奠定生态观念,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物理环境,而且可以在景观与美化方面取得宜人的效果。”我们认为,系统环境观下建筑呈现如下特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生态与技术的协同而不是排斥;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建筑作为一个过程而形成新的经济观;环境健康与文化功能的融合。
【总结】
求“善”追求的是“善待环境”,讲求建筑活动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求“美”追求的是建筑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文化环境意义上的统一,是一种源自人的感官,身心與自然和社会达到整体的“健康”美。
向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说,我国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率先建成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
【关键词】低碳;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低碳城市
1.低碳城市的提出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年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年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的“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2007年IPCC发表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未来100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要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概念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3.低碳城市的构成
(1)新能源利用
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2)清洁技术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
(3)绿色规划
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4)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概念
虽然“生态建筑”的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当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生态建筑理论或被普遍认可的生态建筑的界定,生态建筑的定义和内涵,因不同国家的环境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态型建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更重要的是都以生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达到人工环境的生态化。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们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于是开始提出并关注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被称为具有“深绿色环境观”的运动,重新界定和扩展了环境概念,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因而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寻求其生态合理性,这种思想的视野是建立在全球整体环境上的。
“低碳筷行动”
3.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
毫无疑问,城市建筑生态化需要依靠适宜的技术手段。当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一种整体的环境概念:“建筑环境不仅要以单体建筑的生态设计来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与群体设计中奠定生态观念,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物理环境,而且可以在景观与美化方面取得宜人的效果。”我们认为,系统环境观下建筑呈现如下特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生态与技术的协同而不是排斥;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建筑作为一个过程而形成新的经济观;环境健康与文化功能的融合。
【总结】
求“善”追求的是“善待环境”,讲求建筑活动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求“美”追求的是建筑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文化环境意义上的统一,是一种源自人的感官,身心與自然和社会达到整体的“健康”美。
向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说,我国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率先建成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