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背诵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条重要途径。背诵,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学习决不能忽视背诵。
关键词:语文学习;背诵;新课标
语文课堂的生命本源,按新课标的解说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其中实践性,它涵盖了教材及其以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注重读、记、听、说、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智慧的灵魂形成于对知识的积累、融合和升华;伟大的创造来自于对人类科学的继承、筛选和提炼。因而无论什么时候,语文学习总是离不开记忆与背诵,背诵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尤其是对学习背诵古诗文,部分同学更是谈“背”色变,深感头痛。有的认为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而在不断更新,要21世纪的初中生去背诵公元一世纪甚至是公元前的古人文章,一是不合时宜,二是没有必要,说严重一点简直就是复古倒退。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翻开书本,就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在有意整他们,哪有心思去认真阅读和背诵呢?另外,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无形中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现实矛盾的尖锐碰撞,致使部分语文教师和学生误认为背诵是死记硬背的同义词,应该同“应试教育”的弊端一起抛进历史的垃圾筒,让时代的熔炉焚化。
在上述两种错误观点的阴影笼罩下,于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背诵,几乎被彻底否认了,似乎面临着灭顶之灾。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语文学习真的就要废除背诵,不需要背诵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遥望历史的星空,思辨现实的银河,我们不难看出,背诵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首先,背诵名句名篇,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代的著名诗文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峰巅,在历史的漫漫长途中凝结成为文学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经过历史洪流荡涤后最富民族意蕴的积淀。我们只有在“继承”了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艺术天地的出现。
其次,背诵名句名篇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一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不同阶段均规定了学生必背的著名诗文。二是21世纪的人要有高素质,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学习背诵文言文就是从知识领域、人的素养上进行人文积淀。同时,多年以来的中考试卷中均有名句名篇的考查,且重在课内,适度考查课外积累,如有关的常见的名言警句。因而一些著名诗文我们务必准确无误地理解、背诵下来,为“创新”开启第一扇基础的大门。
再次,背诵著名诗文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纵观古今,大凡在文学上有一定建树的名家名人,无不在背诵名篇方面下过超乎常人的工夫。张志公先生说:“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一般都要做到听、读、说、写四会并举。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他的含义联系起来。”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目标的达成必须靠多读多记。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唐代韩愈的“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到宋代朱熹的“主诵数遍,久远不忘”;苏轼在翰林常诵读《阿房宫赋》等名篇至四鼓。现代的一些教育大家对诵读更是有精湛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说:“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巴金先生也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由此可知,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记忆,真正把古今中外语言的精华占为己有,经过内化、吸收和储存,死的语言材料都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为以后的说、写、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看来,背诵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感靠诵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还靠诵读。所以诵读、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绝不能忽视背诵。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中学)
关键词:语文学习;背诵;新课标
语文课堂的生命本源,按新课标的解说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其中实践性,它涵盖了教材及其以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注重读、记、听、说、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智慧的灵魂形成于对知识的积累、融合和升华;伟大的创造来自于对人类科学的继承、筛选和提炼。因而无论什么时候,语文学习总是离不开记忆与背诵,背诵既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又是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尤其是对学习背诵古诗文,部分同学更是谈“背”色变,深感头痛。有的认为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而在不断更新,要21世纪的初中生去背诵公元一世纪甚至是公元前的古人文章,一是不合时宜,二是没有必要,说严重一点简直就是复古倒退。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翻开书本,就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在有意整他们,哪有心思去认真阅读和背诵呢?另外,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无形中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现实矛盾的尖锐碰撞,致使部分语文教师和学生误认为背诵是死记硬背的同义词,应该同“应试教育”的弊端一起抛进历史的垃圾筒,让时代的熔炉焚化。
在上述两种错误观点的阴影笼罩下,于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背诵,几乎被彻底否认了,似乎面临着灭顶之灾。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语文学习真的就要废除背诵,不需要背诵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遥望历史的星空,思辨现实的银河,我们不难看出,背诵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首先,背诵名句名篇,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和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代的著名诗文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峰巅,在历史的漫漫长途中凝结成为文学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经过历史洪流荡涤后最富民族意蕴的积淀。我们只有在“继承”了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艺术天地的出现。
其次,背诵名句名篇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一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不同阶段均规定了学生必背的著名诗文。二是21世纪的人要有高素质,必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学习背诵文言文就是从知识领域、人的素养上进行人文积淀。同时,多年以来的中考试卷中均有名句名篇的考查,且重在课内,适度考查课外积累,如有关的常见的名言警句。因而一些著名诗文我们务必准确无误地理解、背诵下来,为“创新”开启第一扇基础的大门。
再次,背诵著名诗文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纵观古今,大凡在文学上有一定建树的名家名人,无不在背诵名篇方面下过超乎常人的工夫。张志公先生说:“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一般都要做到听、读、说、写四会并举。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他的含义联系起来。”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目标的达成必须靠多读多记。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唐代韩愈的“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到宋代朱熹的“主诵数遍,久远不忘”;苏轼在翰林常诵读《阿房宫赋》等名篇至四鼓。现代的一些教育大家对诵读更是有精湛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说:“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巴金先生也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由此可知,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记忆,真正把古今中外语言的精华占为己有,经过内化、吸收和储存,死的语言材料都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为以后的说、写、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看来,背诵是一种扎扎实实的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感靠诵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还靠诵读。所以诵读、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绝不能忽视背诵。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