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有些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分析,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很好地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理科专业,仅仅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没有落实,都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够透彻。教材上的内容更新缓慢,课堂内容设计赶不上现今社会的发展,而且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学校都会简化实践教学环节,而单单是通过理论培养的学生由于缺少创新、应用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知识培养口径过窄
在当前学科不断交叉、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更加需要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具有多种能力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而很大程度上,在对学生知识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科只是局限在于本学科的学习,较少有交叉开展其他专业的学习,知识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预期,以致造成了较为单一的课程体系,这就很难满足当前对于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明显
课程设置是高校开展教學的关键环节,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步骤。如果课程设置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就有可能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学非所用,部分专业甚至有出现整体就业困难的情况。高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有些内容还是具有重复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较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此外,在课程的设置上,还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有了一定的滞后性,课程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变化发展的频率,也没有很好体现出专业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容易阻碍学生对于最新知识的学习、领会和掌握。
(四)实践课程存在形式主义
在教学方式上,高校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知识传授的灌输式学习,普遍的是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授课学习,教师讲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式和互动式探究学习。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素养的提高。此外,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而高校在开设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重视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让其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舞台。很多情况下,高校的实践课程和理论学习存在了脱节的情况,实践教学徒有虚名,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和经验。
(五)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到高中时期应试教育学习模式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也很难摆脱这种学习的方式。加之高校也在沿用以考试为主的主要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于自身的总体评价。而高校的考试也多以闭卷的考核形式进行,主要以卷子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一来,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就会很容易发生了平时不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开始突击背书、死记硬背的学习状况,虽然能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达到课程考试及格的目的,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一)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有什么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方式和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当前就业导向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势在必行。要从以往单单讲授理论知识的理念上,转化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职业所要求的综合技能的人才。结合当今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其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只有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进行教学改革,还要从教学的主体上做出改变,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学习的主体力量,成为自主学习的人才。要通过把社会当做是校园,多去社会接受各行业最时尚、最前沿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整合与更新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重整合与更新,从而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中,要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培养目标取向,及时将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并结合企业所需,对课堂内容实行专业化的定制和设计,这样才是教学改革的归宿。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宽口径,通过开设多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接触新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科交叉学习的问题,要注重多方面、全方位的学习与交流,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大视野。再次,还要注重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既是教师知识面和知识水平的更新与提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内容的扩大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学内容整合与更新的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使得教与学实现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最后,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企业落实参与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中,达到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高校要对各专业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各专业岗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职业教育部分的课程,或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原专业课程中。一方面可邀请行业中发展良好的企业派出高管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以后的工作内容、行业动态、职位晋升、职业规划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思考,高校专任教师也从旁听课学习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安排高校专任教师分批下企业学习锻炼,参与企业管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现课程设置和专业岗位的良好对接。
(三)教学方式上,要采用多元化教学
平时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里,也应该是这么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加要在课程的学习里掌握方法,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形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提倡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可以运用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循循善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管理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上,要构建合理的测评体系
要在教学改革中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背诵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测评体系上,可以尝试构建出一种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体系,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到动手能力的考核与发展。因此推行考核模式改革尤为重要,高校应积极推行“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并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灵活选择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操作、口试、实验或实践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作品设计等考核方式,鼓励多种不同考核方式相结合,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实际的考核工作当中,也要不断增加实践考核分数的比例和内容,建立品德、知识、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测评体系,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还要不断加强对于教学质量水平的监测,努力达成教师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双赢局面。
三、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和时代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构建和完善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更加需要在教学目标、方式、内容和评价上敢于突破原有的束缚,敢于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尝试,寻求有效策略,邀请企业参与,使得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能够以就业为导向,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有些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分析,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并没有很好地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理科专业,仅仅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没有落实,都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够透彻。教材上的内容更新缓慢,课堂内容设计赶不上现今社会的发展,而且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学校都会简化实践教学环节,而单单是通过理论培养的学生由于缺少创新、应用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知识培养口径过窄
在当前学科不断交叉、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更加需要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具有多种能力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而很大程度上,在对学生知识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科只是局限在于本学科的学习,较少有交叉开展其他专业的学习,知识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预期,以致造成了较为单一的课程体系,这就很难满足当前对于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明显
课程设置是高校开展教學的关键环节,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步骤。如果课程设置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就有可能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学非所用,部分专业甚至有出现整体就业困难的情况。高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有些内容还是具有重复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较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此外,在课程的设置上,还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有了一定的滞后性,课程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变化发展的频率,也没有很好体现出专业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容易阻碍学生对于最新知识的学习、领会和掌握。
(四)实践课程存在形式主义
在教学方式上,高校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知识传授的灌输式学习,普遍的是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授课学习,教师讲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式和互动式探究学习。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素养的提高。此外,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而高校在开设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重视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让其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舞台。很多情况下,高校的实践课程和理论学习存在了脱节的情况,实践教学徒有虚名,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和经验。
(五)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到高中时期应试教育学习模式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也很难摆脱这种学习的方式。加之高校也在沿用以考试为主的主要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于自身的总体评价。而高校的考试也多以闭卷的考核形式进行,主要以卷子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一来,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就会很容易发生了平时不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开始突击背书、死记硬背的学习状况,虽然能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达到课程考试及格的目的,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一)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有什么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方式和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当前就业导向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势在必行。要从以往单单讲授理论知识的理念上,转化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职业所要求的综合技能的人才。结合当今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其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只有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进行教学改革,还要从教学的主体上做出改变,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学习的主体力量,成为自主学习的人才。要通过把社会当做是校园,多去社会接受各行业最时尚、最前沿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整合与更新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重整合与更新,从而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中,要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培养目标取向,及时将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并结合企业所需,对课堂内容实行专业化的定制和设计,这样才是教学改革的归宿。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宽口径,通过开设多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接触新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科交叉学习的问题,要注重多方面、全方位的学习与交流,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大视野。再次,还要注重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既是教师知识面和知识水平的更新与提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内容的扩大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学内容整合与更新的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使得教与学实现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最后,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企业落实参与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中,达到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高校要对各专业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各专业岗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职业教育部分的课程,或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原专业课程中。一方面可邀请行业中发展良好的企业派出高管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以后的工作内容、行业动态、职位晋升、职业规划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思考,高校专任教师也从旁听课学习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安排高校专任教师分批下企业学习锻炼,参与企业管理,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现课程设置和专业岗位的良好对接。
(三)教学方式上,要采用多元化教学
平时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里,也应该是这么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加要在课程的学习里掌握方法,才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形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提倡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可以运用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循循善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管理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上,要构建合理的测评体系
要在教学改革中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背诵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测评体系上,可以尝试构建出一种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体系,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到动手能力的考核与发展。因此推行考核模式改革尤为重要,高校应积极推行“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并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灵活选择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操作、口试、实验或实践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作品设计等考核方式,鼓励多种不同考核方式相结合,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实际的考核工作当中,也要不断增加实践考核分数的比例和内容,建立品德、知识、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测评体系,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还要不断加强对于教学质量水平的监测,努力达成教师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双赢局面。
三、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和时代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构建和完善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更加需要在教学目标、方式、内容和评价上敢于突破原有的束缚,敢于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尝试,寻求有效策略,邀请企业参与,使得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能够以就业为导向,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