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有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文件,标志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又一新的起点已经开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2月19日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了“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的目标定位,在2019年2月13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快速发展路径。2020年12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具体要求更加明确化。在此背景下,各职业院校与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专业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项目,不断创新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特别是以共同创办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校、企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一、建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站在新发展阶段,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需求与新变革,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数据化等数字引擎的应用推动了大批企业“快速跑”的同时,大量的岗位供需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的财经类岗位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岗位的工作难度下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财经类岗位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在不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岗位的工作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工作难度会进一步下降;第二,岗位的知识、技能结构出现调整。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是财经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并且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流程再造和价值管理中去;第三是岗位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并改善商业和投资决策质量的关键技术,并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财经类岗位升级,一方面基础的记录工作将由智能体来完成,另一方面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价值链条将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财经类岗位的不少基础性工作将会逐渐被智能体所取代,而掌握数字化技能、具备数字化素养的高端人才极为匮乏,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缺口。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供给端,职业教育应坚持就业导向、市场导向,在发展中主动升级转型,以适应区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紧扣产教融合的发展灵魂,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培养与区域产业、地方企业相适应、相匹配、相契合的管理型、复合型财经产业人才。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相继出台,也推动了财经专业职教的改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模式
面对商业行业在“互联网+”科技革命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坚持“突出商科、非商融商”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承我校财经类专业的优良传统,依托会计这一优势专业,校企联合共建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创新智慧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财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一)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
1.订单式产业学院。遵照市场化运行规则,订单式产业学院是采用虚拟式组织方式,挂设在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中,并紧扣核心专业,以此为支撑点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人才培养与需求以及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等工作。订单式产业学院多以“订单式”、“冠名班”命名,形式灵活机动,人员编制不变,来自企业的投入也较为有限。有限的企业资源加上校方专职人员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订单式产业学院的认可度不高并不高,校企双发的利益需求都无法满足,导致此种形式的合作很难持续进行。
2.合作式产业学院。合作式产业学院又名为行业学院,是突出行业发展特色,紧扣地方区域战略需求的产业学院。相较于订单式产业学院,此类产业学院与地方的政、行、企契合度更高,在产学研的合作中的产出更加行之有效,在提升地方產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合作式产业学院是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主导的,在建立之初便形成规范、完整的机制体制,并邀请本地知名企业展开长效合作。因此,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获得的成效较为明显。
3.融合式产业学院。融合式产业学院是类似于行业学院的第三种合作模式,但不同与行业学院的以职业院校为主导运行模式,融合式产业学院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管理上更偏向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式产业学院多设立董事会或者管委会,对机制、经营等问题进行商议管理,并通过董事会明确本产业学院的服务对象与服务目标,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设定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方式。这样的模式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契合度较高,学院培养的人才以及形成的科学研究将全部输出到地方行业企业内。
(二)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组织管理架构设计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企业双方推选代表成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理事会,在有关专业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课程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业群内涵发展等关键性问题上,具有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的权利与义务。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理事会有1名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一人以及若干理事人员共同组成。同时,将设立若干名誉理事职位,在政府事业单位、致命行业企业代表中进行选拔担任。
三.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路径
(一)建设原则
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将紧扣“以育人为本、以产业为要,坚持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的产教融合”的建设原则。秉承“把企业搬进校园”理念,以实践教学、社会培训、项目运营、文化交流多功能为基点,形成“三化协同、全链融合”校企协同基地建设模式以及“优势聚合、双向共赢”校企协同社会服务模式,强化管理理念与技术内涵的融入,侧重技术与技能的综合统一,打造出符合豫商产业特色的“通管理、善经营、会核算、懂金融、厚基础、能创新”的高技能会计职教人才,培养契合财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总目标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建设总目标包括,第一,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及教育政策导向,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第二,完善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丰富教学资源,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新型教学实践平台。第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提供范式。
(三)阶段性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成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建设学院管理机制,保证学院正常运行。搭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制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培养管理型会计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新型态教材,建设智慧云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依托学校新商科“智慧全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及93间理实一体化智慧教室,打造集新理念、新工具、新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高仿真商业企业工作环境、业务流程、业务数据,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培养适应商业新业态发展的技能人才。
2.第二阶段:全方位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构建智慧财经“双师”教师队伍“三特”模型,以“现代化教育思维特优”、“信息化教学手段特强”、“数字化科研能力特优”3个维度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进一步采取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形成适合互联网+技术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业务流程以及真实账务实训引入课堂教学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在此背景下,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3.第三阶段:建成区域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引领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定向培养具有优秀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5~8名,建成会计专业在线精品课程,支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1~2个;实施1+X证书制度,建成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型会计人才培训和鉴定支持;建成教师培训基地,为当地高校培训能够承担“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教师服务;建成3~5个实践教学基地、1个财务顾问咨询中心和1支“智库型”师资团队。
四、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智能财税“1+X”证书的关系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应运而生。面向“十四五”,站在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起点,职业教育需要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强势品牌,强化人才成长价值、提升地方产业服务贡献率,从而构建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牢牢抓住三大要点:第一,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发挥产教融合在教师发展、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制度优势;第二,以合作发展为支撑,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发展机制;第三,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与区域产业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就业人才。由此,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
1.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进智能财税“1+X’制度”同为提升智慧财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学院围绕“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智能财税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中心目标,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条件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提高学院自身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单位,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拓展双向育人广度,学院联合中联集团、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以及河南广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三家省内知名公司,在共赢机制设计下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深度联动”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推动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智能财税“1+X”制度协同运作,提升智能财经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制度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联动机制。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办学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智能财税“1+X”制度向深度走、实际走,达成长效运行模式。在智能财税“1+X”制度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出资源共享、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新生态。这一系列实施活动将有效提升校企双方联动、联结、联合的紧密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长期合作与发展。由此可见,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制度可构成联动效应,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红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供给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34(2):3.
[2]陈兆芳.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
[3]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01).
[4]王丽.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纳税,2019,v.13;No.240(24):127-127.
[5]张建国.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20,No.1044(17):195-196.
[6]逯金红.会计大数据下基层财务人员职能转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No.543(05):122-123.
[7]许忠建.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新技術下会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探究[J].首席财务官,2018,014(015):74-77.
[8]董红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C]// 会计转型与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学术年会.2017.
[9]廖艳.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00(001):190-191.
[10]赵彩霞,张佩,刘汶德.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000(008):159-160,168.
作者简介:王延召,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财税政策等。
【项目来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730)
一、建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站在新发展阶段,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需求与新变革,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数据化等数字引擎的应用推动了大批企业“快速跑”的同时,大量的岗位供需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的财经类岗位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岗位的工作难度下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财经类岗位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在不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岗位的工作效率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工作难度会进一步下降;第二,岗位的知识、技能结构出现调整。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是财经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并且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流程再造和价值管理中去;第三是岗位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并改善商业和投资决策质量的关键技术,并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财经类岗位升级,一方面基础的记录工作将由智能体来完成,另一方面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价值链条将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财经类岗位的不少基础性工作将会逐渐被智能体所取代,而掌握数字化技能、具备数字化素养的高端人才极为匮乏,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缺口。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供给端,职业教育应坚持就业导向、市场导向,在发展中主动升级转型,以适应区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紧扣产教融合的发展灵魂,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培养与区域产业、地方企业相适应、相匹配、相契合的管理型、复合型财经产业人才。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相继出台,也推动了财经专业职教的改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模式
面对商业行业在“互联网+”科技革命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坚持“突出商科、非商融商”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承我校财经类专业的优良传统,依托会计这一优势专业,校企联合共建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创新智慧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财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一)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
1.订单式产业学院。遵照市场化运行规则,订单式产业学院是采用虚拟式组织方式,挂设在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中,并紧扣核心专业,以此为支撑点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人才培养与需求以及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等工作。订单式产业学院多以“订单式”、“冠名班”命名,形式灵活机动,人员编制不变,来自企业的投入也较为有限。有限的企业资源加上校方专职人员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订单式产业学院的认可度不高并不高,校企双发的利益需求都无法满足,导致此种形式的合作很难持续进行。
2.合作式产业学院。合作式产业学院又名为行业学院,是突出行业发展特色,紧扣地方区域战略需求的产业学院。相较于订单式产业学院,此类产业学院与地方的政、行、企契合度更高,在产学研的合作中的产出更加行之有效,在提升地方產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合作式产业学院是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主导的,在建立之初便形成规范、完整的机制体制,并邀请本地知名企业展开长效合作。因此,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获得的成效较为明显。
3.融合式产业学院。融合式产业学院是类似于行业学院的第三种合作模式,但不同与行业学院的以职业院校为主导运行模式,融合式产业学院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管理上更偏向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式产业学院多设立董事会或者管委会,对机制、经营等问题进行商议管理,并通过董事会明确本产业学院的服务对象与服务目标,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设定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方式。这样的模式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契合度较高,学院培养的人才以及形成的科学研究将全部输出到地方行业企业内。
(二)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组织管理架构设计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企业双方推选代表成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理事会,在有关专业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课程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业群内涵发展等关键性问题上,具有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的权利与义务。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理事会有1名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一人以及若干理事人员共同组成。同时,将设立若干名誉理事职位,在政府事业单位、致命行业企业代表中进行选拔担任。
三.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路径
(一)建设原则
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将紧扣“以育人为本、以产业为要,坚持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的产教融合”的建设原则。秉承“把企业搬进校园”理念,以实践教学、社会培训、项目运营、文化交流多功能为基点,形成“三化协同、全链融合”校企协同基地建设模式以及“优势聚合、双向共赢”校企协同社会服务模式,强化管理理念与技术内涵的融入,侧重技术与技能的综合统一,打造出符合豫商产业特色的“通管理、善经营、会核算、懂金融、厚基础、能创新”的高技能会计职教人才,培养契合财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总目标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建设总目标包括,第一,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及教育政策导向,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第二,完善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丰富教学资源,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新型教学实践平台。第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提供范式。
(三)阶段性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成立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建设学院管理机制,保证学院正常运行。搭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制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培养管理型会计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新型态教材,建设智慧云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依托学校新商科“智慧全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及93间理实一体化智慧教室,打造集新理念、新工具、新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高仿真商业企业工作环境、业务流程、业务数据,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培养适应商业新业态发展的技能人才。
2.第二阶段:全方位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构建智慧财经“双师”教师队伍“三特”模型,以“现代化教育思维特优”、“信息化教学手段特强”、“数字化科研能力特优”3个维度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进一步采取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形成适合互联网+技术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业务流程以及真实账务实训引入课堂教学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在此背景下,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3.第三阶段:建成区域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引领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定向培养具有优秀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5~8名,建成会计专业在线精品课程,支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1~2个;实施1+X证书制度,建成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型会计人才培训和鉴定支持;建成教师培训基地,为当地高校培训能够承担“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教师服务;建成3~5个实践教学基地、1个财务顾问咨询中心和1支“智库型”师资团队。
四、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智能财税“1+X”证书的关系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应运而生。面向“十四五”,站在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起点,职业教育需要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强势品牌,强化人才成长价值、提升地方产业服务贡献率,从而构建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牢牢抓住三大要点:第一,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发挥产教融合在教师发展、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制度优势;第二,以合作发展为支撑,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发展机制;第三,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与区域产业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就业人才。由此,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
1.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进智能财税“1+X’制度”同为提升智慧财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学院围绕“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智能财税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中心目标,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条件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提高学院自身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单位,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拓展双向育人广度,学院联合中联集团、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以及河南广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三家省内知名公司,在共赢机制设计下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深度联动”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推动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智能财税“1+X”制度协同运作,提升智能财经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制度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联动机制。
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办学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智能财税“1+X”制度向深度走、实际走,达成长效运行模式。在智能财税“1+X”制度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出资源共享、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新生态。这一系列实施活动将有效提升校企双方联动、联结、联合的紧密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的长期合作与发展。由此可见,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与推动智能财税“1+X”制度可构成联动效应,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红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供给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34(2):3.
[2]陈兆芳.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
[3]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01).
[4]王丽.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纳税,2019,v.13;No.240(24):127-127.
[5]张建国.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20,No.1044(17):195-196.
[6]逯金红.会计大数据下基层财务人员职能转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No.543(05):122-123.
[7]许忠建.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新技術下会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探究[J].首席财务官,2018,014(015):74-77.
[8]董红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C]// 会计转型与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学术年会.2017.
[9]廖艳.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00(001):190-191.
[10]赵彩霞,张佩,刘汶德.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000(008):159-160,168.
作者简介:王延召,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财税政策等。
【项目来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试点的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