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然而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人们往往习惯性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其质量的优劣,这显然是片面的,应改用效度(η)这个指标去衡量。这可用公式η=p/q表示,其中q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消耗的教学投入,p为所获得的教学效益。显然,低消耗、高效益才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所在。
低消耗通常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依据,中课堂教学不超过30分钟,课堂练习不少于l5分钟这一常规就是低消耗的成功范例。高效益则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应在抓纲扣本的前提下,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图片、投影、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语言描述或表演等,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被动的“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采用情感效应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较低的教学消耗求得较高的教学效益,就是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效度”的正确把握。对此,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效度应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必有教师“讲”的环节,“教过”是指教师已完成这个环节,如果教师已向学生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我们就说这知识是“教过”的。“教会”是指教师不仅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知识。有一种说法,有没有教过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得会是学生的责任。这种说法显然曲解了教师的责任。教学活动的结果要引起学生的行为改变,如果只教,而不负责会不会,学生的行为并没有真正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效能。“会”才是教学的有效成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讲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在“会”上做文章。
为了使学生“会”,我认为应该抓两个环节:一个是练习,一个是检查。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课内有讲有练,并且注意练习题的设计,以达到好的思维训练的效果,课外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以达到“会”的境界。检查则是落实“会”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检查的一种形式,认真逐本地批改作业,并且进行讲评是很有必要的。考试是检查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考试获得了反馈信息后,一定要设法给予矫正。
二、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
每一学科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时间及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上课时间的量是由课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而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是个常量,扩大本学科的利用时间,势必会减少其他学科的可利用时间,因而用这样的方法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不可取,所以应利用的上课时间。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上课时间会有浪费,只有一部分时间被真正利用了。因此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被浪费的时间。如上课在黑板上抄题目,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又如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以致多次重复讲解,使部分时间无效;也有课外作业布置不恰当,多数学生无法解答以致无效学习。为减少被浪费的时间,我采取的措施是,上课的节数按课程教学计划办,制定合理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课外作业的挑选应在针对性上下工夫,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活动。
三、即時目标和长远目标
一个教学过程中,有些目标是可以直接达到的,例如使学生认识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这种目的是确切的、即时的。但有些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段较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如能力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知识视野的扩大、思维空间的拓展等,这些目标是发展的、长远的,也是教学效果的一部分。教学效果要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着眼于长远,单纯追求即时效果,会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当然,两种目标不是对立的,即时目标的积累会促进长远目标的达成,而注重长远目标的形成,会缩短即时目标的获得过程。
我在教学中提倡“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广泛的类比和想象,进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归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放得开训练是发散思维,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则是收敛思维,由厚变薄。以放得开的拓展手段保证知识的集中收取,就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四、整体效益和个体差异
我们的教学效益,指被教育对象的整体效益。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教育对象的整体中一般会有多数的“中间”和少数的“两头”。教学既要面向中间,又要抓好两头。只抓“两头”不管“中间”虽然不对,但对“两头”也要充分重视,不处理好“两头”,会影响整体质量。如“上头”的少数学生学习能力强,不会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要求水平,如果不引导他们拓宽课本知识,就会抑制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益将有所损失,同时因为他们学习过于轻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致影响整体学风。
我采用的方式是,课内重点放在课堂的两头,课内教学水平以中间多数为对象设计,使他们得到满足。对于少数的“上头”学生,允许他们不听课,离开课堂自学,使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对于“下头”学生,进行课前辅导,要求他们预习,努力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课外重点放在两头,对“上头”学生,指导他们阅读参考书,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参加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并在整体中起好的带头作用。对于“下头”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接近多数的水平。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会掌握它的奥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消耗通常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依据,中课堂教学不超过30分钟,课堂练习不少于l5分钟这一常规就是低消耗的成功范例。高效益则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应在抓纲扣本的前提下,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图片、投影、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语言描述或表演等,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被动的“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采用情感效应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较低的教学消耗求得较高的教学效益,就是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效度”的正确把握。对此,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效度应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必有教师“讲”的环节,“教过”是指教师已完成这个环节,如果教师已向学生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我们就说这知识是“教过”的。“教会”是指教师不仅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知识。有一种说法,有没有教过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得会是学生的责任。这种说法显然曲解了教师的责任。教学活动的结果要引起学生的行为改变,如果只教,而不负责会不会,学生的行为并没有真正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效能。“会”才是教学的有效成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讲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在“会”上做文章。
为了使学生“会”,我认为应该抓两个环节:一个是练习,一个是检查。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课内有讲有练,并且注意练习题的设计,以达到好的思维训练的效果,课外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以达到“会”的境界。检查则是落实“会”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检查的一种形式,认真逐本地批改作业,并且进行讲评是很有必要的。考试是检查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考试获得了反馈信息后,一定要设法给予矫正。
二、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
每一学科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时间及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上课时间的量是由课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而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是个常量,扩大本学科的利用时间,势必会减少其他学科的可利用时间,因而用这样的方法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不可取,所以应利用的上课时间。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上课时间会有浪费,只有一部分时间被真正利用了。因此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被浪费的时间。如上课在黑板上抄题目,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又如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以致多次重复讲解,使部分时间无效;也有课外作业布置不恰当,多数学生无法解答以致无效学习。为减少被浪费的时间,我采取的措施是,上课的节数按课程教学计划办,制定合理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课外作业的挑选应在针对性上下工夫,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活动。
三、即時目标和长远目标
一个教学过程中,有些目标是可以直接达到的,例如使学生认识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这种目的是确切的、即时的。但有些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段较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如能力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知识视野的扩大、思维空间的拓展等,这些目标是发展的、长远的,也是教学效果的一部分。教学效果要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着眼于长远,单纯追求即时效果,会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当然,两种目标不是对立的,即时目标的积累会促进长远目标的达成,而注重长远目标的形成,会缩短即时目标的获得过程。
我在教学中提倡“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广泛的类比和想象,进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归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放得开训练是发散思维,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则是收敛思维,由厚变薄。以放得开的拓展手段保证知识的集中收取,就是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四、整体效益和个体差异
我们的教学效益,指被教育对象的整体效益。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教育对象的整体中一般会有多数的“中间”和少数的“两头”。教学既要面向中间,又要抓好两头。只抓“两头”不管“中间”虽然不对,但对“两头”也要充分重视,不处理好“两头”,会影响整体质量。如“上头”的少数学生学习能力强,不会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要求水平,如果不引导他们拓宽课本知识,就会抑制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益将有所损失,同时因为他们学习过于轻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致影响整体学风。
我采用的方式是,课内重点放在课堂的两头,课内教学水平以中间多数为对象设计,使他们得到满足。对于少数的“上头”学生,允许他们不听课,离开课堂自学,使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对于“下头”学生,进行课前辅导,要求他们预习,努力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课外重点放在两头,对“上头”学生,指导他们阅读参考书,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参加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并在整体中起好的带头作用。对于“下头”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接近多数的水平。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会掌握它的奥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