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53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0303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治疗组8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用蓝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简单而有效。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光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以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我院儿科自2003年1月开始采用蓝光照射相配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53例新生儿均为我院儿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诊断依据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男102例,女51例;足月儿120例,早产儿24例,过期产儿9例。就诊年龄<24小时3例,~7天103例,~20天38例,~28天9例。伴感染因素的黄疸18例,母乳性黄疸24例,新生儿肺炎8例,尿布皮炎3例。将153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治疗组8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①供给白蛋白:可输血浆25ml/次,白蛋白1g/kg,以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相结合,防止胆红素进入脑组织而产生胆红素脑病;②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共4~5天,或尼可刹米每日100mg/kg;③纠正酸中毒:应用5%碳酸氢钠3~5ml/kg,有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④抗感染治疗:由感染引起的黄疸应及时用抗感染药物;⑤其他治疗:如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治疗组除以上药物外加用蓝光治疗,我们采用rp-90AB、90AH、erB-90B型蓝光温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研制),用2003 Ivr20BT灯管(南京)5根,单面照管距40cm,使用前婴儿双眼、会阴、肛门均用黑布罩遮盖,其余部位均裸露持续照射。照8小时,停16小时,间断光疗,定期翻身。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治疗后黄疸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下降2/3以上,一般情况良好;②有效:经治疗后黄疸明显消退,清总胆红素下降1/3以上,一般情况良好;③无效:经治疗2天后黄疸消退不明显,而转院或自动出院者。
  
  结果
  
  见表1。
  


  
  讨论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其病因包括:①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②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黄疸以重症肺炎和败血症为主,其发生机制是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升高,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近年来,随着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上升。其原因包括两方面: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生后早期奶量不足,肠蠕动慢,使肠肝循环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晚发性是因母乳中含有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其分解结合胆红素,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所致。围产因素以窒息和早产多见,窒息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高碳酸血症、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可抑制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力,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所致的新生儿黄疸全部在早期发病(出生后3天内发病),而感染因素导致的黄疸多在出生3天后出现。新生儿黄疸需给予积极治疗,因新生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透过,而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及低蛋白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增加核黄疸发生的危险。
  蓝光治疗是通过蓝光照射皮肤时,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物体(双吡咯),后者可迅速地经胆汁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有效地预防黄疸加重及胆红素脑病的产生,与药物疗法同时应用效果更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蓝光波长425~480mm。与血清中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60~465nm)最接近。蓝光不但可降低已升高的胆红素,还可预防早产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本组治疗结果显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好。在治疗时应给患儿洗温水澡,擦干皮肤后不要扑粉,以免影响蓝光照射效果。给患儿换上清洁尿布,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轻柔地套上不透光纯棉布的眼罩及会阴罩(眼罩可用黑色纯棉布,会阴罩可用一次性纸尿裤)。还要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及反应是否灵敏,呼吸是否平稳、规律,有无急促及暂停现象。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处理。光疗时部分新生儿可出现皮疹或烦躁,属正常现象,光疗停止皮疹可消退。哭闹烦躁可给予苯巴比妥3mg/kg口服,每日2次,既可增加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的排泄功能,又可有镇静作用。光疗3~4小时后可出现绿色稀便也属正常光疗反应,注意补充水分以免脱水,同时要做好眼部及皮肤护理。光照期间每小时测箱温1次,每2小时喂奶1次,并及时更换尿布。光疗下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30%~50%,患儿入光疗箱前及光照结束后均称体重,以便观察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能补充足够的水分。在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进入量及大、小便次数。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以保证水分供给。治疗及操作集中进行,输液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微泵控制输液速度,经常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有渗出时及时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①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②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③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④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⑤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⑥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⑦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另外,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还有因双方的父母和亲属意见不一致,加之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而拒绝光照疗法。临床医生应告诉家长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机理,治疗的方法,蓝光治疗的目的、作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使家长尽快接受治疗方案,适应新的角色,并积极配合治疗。要阻止孕期一切高危因素,并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的管理,从而降低早产儿等高危儿出生率。
其他文献
吉妮环是一种新型无支架IUD,采用专用的放置器将IUD固定在子宫底的肌肉内,并悬吊于子宫腔内。自2003年试用于临床,并对60例人流术的自愿即时放置IUD者进行观察、随访,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0例受术者平均年龄24~37岁,均为已婚健康妇女,妊娠<10周,术前常规检查及妇科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术前签知情同意书。行负压吸宫术,确认已刮干净,子宫收缩好、出血不多,术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长春地区10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结果:2002~2006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96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34例,占死亡的35.41%。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2例;因家庭分娩死亡孕产妇2倒;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结论:加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8例并评价疗效。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4.6个月,根据Otani分级方法评价疗效,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变化较大,易延误诊断,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绝经后官腔出血的病理类型,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56例绝经后官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绝经后官腔出血病人中,非器质性病变61例,占12.15%:良性病变占77.14%:恶性病变占19.97%。患者年龄>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nma者,恶性肿恶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5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6倒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知产科DIC的主要诱发病因为妊高征、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等。及时祛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是阻止DI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关键,及时祛除病因选择性应用小剂量肝素,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切除子宫是治疗DIC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对2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分别实施抽吸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14例进行了随访。有智能、语言、肌力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者5例,完全康复者9例。结论: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维生素K1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
期刊
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由于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20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17例,年龄14天~3个月,29天~3个月者居多;母乳喂养16例、人工喂养4例(其中奶粉喂养2例、牛奶喂养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
期刊
摘要 目的:2种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对妇女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5432例妇女的追踪观察及分析。结果:下腹横形切口的神经损伤及再次手术困难远高于下腹纵形切口,而纵形切口的脂肪液化偏高。结论:下腹纵形切口优于横形切口。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方式 观察 分析    随着现代年轻妇女生育观的改变,对生产存在的恐惧心理,又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胎
期刊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梗死患者2l例,男16例,女5例;年龄9个月~60岁;车祸4例,坠落伤3例,跌伤14例,失语8例,17例神志清楚,2例伤后一过性意识丧失,1例浅昏迷,1例昏迷。  CT所见:梗死位于左基底节8例,右基底节13例,平均直径0.7~1.9cm,边界清楚,呈卵圆形或圆形。2例侧脑室轻度受压,13例4周后复查表现为等密度、模糊效应,3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