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的魅力浸入心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尤其是诗歌。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美好情感,要借助多种有效的方法。设计好诗歌单元诗意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让它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 培养 美好情感
  
  还记得接了高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并没有立即对第一册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或者是简要的介绍、分析。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告诉他们“语文是什么”。是的,“语文”二字的含义是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所以语文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点是语文的工具性。正是人类发明了语言才发展了自己的智力并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因此语文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语文学科还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拥有的特点,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学者认为应当是“思想性”)。所以我告诉他们,语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也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语文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也是但求一字的“捻断须”;是《诗经》、《楚辞》,是《兵法》、《史记》;是李太白邀明月的杯中酒,是曹雪芹品人生的梦中泪……
  是的,我想告诉他们,语文很重要,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情趣中。生活中有什么,语文就被赋予了什么。生活中有诗意,语文里就有了水天相接处飘来的一片风帆;生活里有灵动,语文就有了深山冷月下汩汩流淌的清泉;生活里有温暖,语文里就有了冬日寒夜里的一只火炉;生活中有了爱和恨,语文里就有了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字。走进语文,我们能感受文学,能感受生活,积淀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语文是生活,但又是生活的升华。我们从语文中,获得生活里的每一份自如的欢笑,恣意的痛苦。在语文里,我们永远年轻。无论我们的心灵已被多少尘土覆盖,但语文永远是那冲洗心灵之尘的一抹感动。也许我们感受不到生活中的美,但至少我想让学生们看到语文中的生活是美的。这份美,就因为有了人们的爱和恨,因为有了人们的欢乐和痛苦。
  在语文学习中,一般学生都不太喜欢读诗,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为了让学生们能对语文有一种新的认识,并能进一步阅读鉴赏诗歌,于是,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导语设计要富有情感感染力,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借助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希望用同样诗意的语言营造诗意的品读氛围,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自己美好情感。
  首先是导语设计要富有情感感染力。导语设计是将学生情感导入的重要环节,在诗歌的教学中,富有情感的导语必不可少。在讲《再别康桥》一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这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那优美的韵律,那荡人心弦的画面,会带着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導语虽很短,但却激起学生心中曾经有过的离愁别绪。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国当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天真而单纯,他为诗而远离尘嚣,将一切的爱奉献给诗神缪斯,在一方斗室中过着孤凄的生活,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太多的负重使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前行,理想的诗神王国荆棘丛生,迷雾重重,举步维艰;停步弃行,心中难舍难分。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绝尘而去。他,就是海子。”导语不仅用情感感染学生,激起他们读诗,解读诗人的欲望,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补充了背景资料。这样重视适时适量地介绍、补充一些背景资料的方式,组织语言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绪,更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自主学习的引导。如果对作者所处时代情况不清楚,诗人的人生轨迹模糊,那么诗人在他的诗词中具体描写的情境,抒发的情感,学生就会懵懵懂懂,也就谈不上有所感悟和熏陶了。
  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造“在情境中教”。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画面、音乐营造与诗歌意境和谐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再别康桥》,借助柳条依依、水草脉脉的画面;《错误》里,借助丽江古城的图片营造学生在江南小镇的小巷里穿行的氛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有大海的无垠,《我愿意是急流》,有山涧的急流、山间的小屋。有入境的画面,还有优美的旋律:配上抒情的萨克斯《回家》,让海子的幸福有别样的回味;忧郁的二胡曲《江河水》令思乡的郑愁予的“错误”更浓;一曲委婉缠绵的《友谊地久天长》让志摩淡淡的离愁在心中悠悠回荡。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尽力创设与诗歌和谐的优美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这样,有效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用音乐烘托画面,营造美的氛围、渲染诗歌的内容,并借助艺术的美的相通性,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美好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审美能力。
  第三,是在课堂上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1.强化朗读。课堂上,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要充分地朗读。通过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方式,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有所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并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强化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教学时并不急于讲解,而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多层次询问,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结合音乐和画面,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通过想象和联想充分领悟关键词语。在弄懂词语、明白句意的基础上,把握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进而总体品读全诗蕴涵的感情,揭示的主旨、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3.艺术的再创造。在以上两项语文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简洁、优美、通顺且富有感情的散文语言转述诗作的内容,根据诗作的内容讲述一个故事,或者画一幅简笔画,或者配上一段音乐朗读,或者质疑诗作中的词语或诗句。这样学生根据要求对诗作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通过角色体验,便能更深层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并自觉主动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时学生的“学”便是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这何尝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
  精心设计的导语,让学生感悟到诗意的教学语言的巨大感染力;优美和谐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更形象地感悟到诗歌意境的无穷魅力;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高雅的艺术性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更好地增加了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于是更多的学生便有了诗人的气质,更多的学生不仅看到语文中的美,也从中悟到了生活中令人品味的无穷魅力。
  因为有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生活是美好的,语文是美好的。因为有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诗歌是美好的,诗化的教育是美好的。诗词的熏陶,是情感的熏陶;而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诗化的教育,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感。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让我们在诗歌诗意的教学中,用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来陶冶情操,纯净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发奋图强,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教学返璞归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活特色 理想追求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人性论”中最有特色的两种观点——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并力求以辩证、客观地分析比较,从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理论中归纳出他们思想中相同点的基本方面。  关键词:孟子 性善 荀子 性恶 相同点    一、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影响    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并把“
摘 要: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且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首屈一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地位尤其值得十月革命近100周年后今天的我们去探讨。本文以《意见》为主线,基于反思学思
摘 要:本文采用写作和翻译的方法对中学生习得 there be 进行初步探讨—对五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英、汉存现句的结构对学生习得there be句型无阻碍,但在习得过程中会受到汉语的负面迁移。且两者的形式和意义匹配方面的差异及施事、受事动词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对中国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there be句型 汉语存现句 中学生    1. 相关研究回顾    长期以来,已有不少中外学
摘 要:通过对我校同济西路校区普通话测试成绩的分析,指出我校普通话成绩的差异原因,提出要继续加强高校普通话教学,加大校园推普力度。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 高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为PSC)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测试制度。它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一项测试,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及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具体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 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本文作者通过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重读来重返80年代文学,指出在人性与政治的斗争和生命感觉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较量中,作家张贤亮给出的答案是前者战胜后者,并讨论了性与政治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构问题。由此,作者认为张贤亮的系列作品把文化大革命留给人们的伤痕和反思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呈现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巧妙的新课呈现能预先突出并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能使学生自觉复习、预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英语教学如何呈现新知识新内容呢?  关键词:presentation 英语教学 技校生    我在技校教英语已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抛锚式教学的五种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案例——贾斯珀系列故事的简要介绍,归纳了贾斯珀系列的主要特征,并总结了在抛锚式教学中师生观的转变,最后得出了抛锚式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启示。  关键词:情境认知 抛锚式教学 贾斯珀系列    引言    贾斯珀系列(Jasper Woodbury Series)是由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温特贝
摘 要:1890年3月,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发生激烈的政见冲突而被迫辞职。之后,国际关系的格局随着俾斯麦的去职发生了深刻而又根本的变化。俄法接近即是其中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与俾斯麦及其辞职后的德国新政府和其他欧洲大国对俄法的一步步孤立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俾斯麦 现实政治 政治协定    1891年8月法俄间《法俄政治协定》及军事协定的达成是19世纪末甚或一战前国际关系史上非常重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普通初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历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