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发现叙事性文体表达的秘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要求阅读200多篇课文,从文体看,大部分都是叙事性作品,文质兼美。那这类课文该怎么教?
  《天火之谜》和《诺贝尔》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同一单元的两篇课文。细读之后发现,它们在叙事表达、内容安排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篇课文都描写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发明:《天火之谜》介绍了富兰克林以及他的风筝实验;《诺贝尔》从诺贝尔奖的由来写到了诺贝尔和他发明炸药的经过。如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欲望,探寻表达之奥妙呢?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团队导师孟纪军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着学,指导学生从内容、结构、形式、表达等多维度研读文本。”是啊!比较教学,就是我们工作室提出的阅读教学策略之一。我们的六大策略是“判定文体”“指向表达”“整体把握”“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我可以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来呈现叙事性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表达之秘妙。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决定从课文内容、段落标题、实验过程和文章题目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教学。
  一、比较课文内容,发现文本共性
  两篇课文都承载着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任务。如何拉近科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唤醒学生爱科学的心愿呢?课堂伊始,我在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就抓住自己姓氏的特殊性,从故事入手,讲述了明朝时期一位叫万户的科学爱好者为了实现飞天梦想,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虽然失败,但照样让人肃然起敬、名垂千秋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让学生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实验,拉近了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
  初读文章后,我抛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着学?它们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都写了一个人,一个科学家,富兰克林和诺贝尔;都写了一件事,一次发明创造的实验,风筝实验和研制炸药;都写了一个成功的结果,一个过程惊险却令人振奋的实验结果,雷电交加中富兰克林成功抓住了“天电”,巨大的爆炸声中诺贝尔成功发明了威力更大的固体炸药。从内容的整体入手,我们发现这两篇叙事性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写人记事。
  二、比较段落标题,发现各有侧重
  两篇课文的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我让学生浏览课文,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并进行比较。这样用小标题对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很快把握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概括比较小标题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同样是写人记事的文章,竟然有着显著的区别。《天火之谜》的小标题:雷暴可怕、探究雷暴、避开雷暴,学生认真揣摩后发现,这篇课文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词“雷暴”展开的,三个小标题分别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件完整故事的三要素,说明这篇文章是侧重写事的。而《诺贝尔》的小标题:授奖仪式、发明炸药、遗嘱设奖,则没有完全围绕同一个主题词展开,但三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围绕着事情的主人公——诺贝尔来写的,由此可见,这篇文章是侧重写人的。接着,我追问:“请继续观察《诺贝尔》的三个小标题,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发现并说出“首尾呼应”,我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艾滋病小斗士》等写人的文章,学生体会到这类文章大多会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而且一般在开头就点出人物的成就及其影响力。这样处理,旨在让学生通过回忆、比较、发现,真实经历学习的过程。此时此刻,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渐渐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
  三、比较实验过程,发现表达秘妙
  两篇文章都属于叙事性作品,但各有侧重。《天火之谜》侧重于叙述完整的实验过程,而《诺贝尔》侧重于借叙事来表现人格魅力。所以作者虽然都选取了实验的过程,但两篇文章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呈现出很大差异。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揣摩作者用意,品味语言魅力。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我着重与学生一道探寻《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简单领略《诺贝尔》实验之精彩。此选择是师生基于文本特点做出的决定,而非教师的一厢情愿。
  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找到两篇课文中那一次精彩而又惊险的实验所对应之重点段落。接着提问:“同样写实验,两场实验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阅读、比较后发现:相同点是实验都很危险,结果都成功了;不同点是两场实验无论从篇幅还是实验完整性,《天火之谜》的风筝实验更清楚、更具体。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先
  品读这场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学生的读、思、说、悟。所以,我运用以下四步完成了《天火之谜》精彩片段的学习。
  1.回想默读,感受实验完整。“同学们都做过科学小实验,老师带领大家做实验的时候一般分几步呢?”师生回想,得出结论: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详细地叙述了风筝导电实验的过程,你也来读一读,想想看作者在写这次实验的时候,是不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如果是,你能分一分吗?”
  2.掐头去尾,明晰实验步骤。虽然有了默读思考,但学生在交流时,还是表现出不自信。文中有些句子写的是环境细节,大多数人不能一下子判断出它是属于哪一个阶段。这时,我巧妙地采用掐两头、留中间的办法,先让学生找到实验结果,答案显而易见,就是这段的最后一句,接着让学生议一议,实验准备应该是从开头到哪儿,最后留下的就是实验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要重点聚焦的部分。
  3.理清脉络,聚焦实验过程。我先找一名学生把实验过程读给大家听,让他们有整体的了解。接着提问:“作者把过程分成哪三步写清楚的呢?请大家默读这一部分文字,好好思考一下。”然后,讓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绽放、碰撞,我也不动声色地走进小组,倾听他们的声音,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最后,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我又一次带着大家进行比较、辨析、表决,最终全班意见达成一致,实验的过程可以归纳为“麻绳带电”“电流通过”“手臂发麻”三个步骤。我也适时向学生揭示自己的发现,那就是表示时间的两个词“突然”和“这时”,这两个词正好意味着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开始,最终验证了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正确的。   4.朗读品析,体会语言精妙。仅仅理清实验过程的三个步骤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读来让学生体会、积累、内化。在指名朗读让学生感受实验的条理清晰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和刚才这位“金牌朗读者”一比高下,最终我的范读赢得阵阵掌声。我追问:“为什么鼓掌?老师读的让你除了感受到实验过程清楚之外,还听出了什么?”细心的学生发现我朗读的“秘诀”——通过重读几个带“一”字的词语,把实验的紧张、危险,烘托地淋漓尽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发现了语言的精妙后,学生又通过练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一起感受了实验的紧张与成功的喜悦。
  我引导学生发现,侧重写事的文章,不但整篇课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顺序,连重点段落和其中的重点事件,作者都是围绕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具体、写完整的。之后,通过问题“《诺贝尔》的重点段落也是这样吗?”自然切换到第二篇课文的精彩片段。当文字出现时,学生已经直接感受到了不同。这段文字不像《天火之谜》的叙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而是更多地关注了诺贝尔这个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我直接提问:“为什么这篇课文的实验过程和刚才的风筝实验不一样呢?”聪明的学生立刻就告诉我,这是侧重写人的文章,所以没有详细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人物的描写。于是我让学生带着“哪些词句写出了诺贝尔的动作、神情与心理?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走进文本。先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心情的紧张、激动,在这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感到最惊险的句子,紧扣其中三个感叹号,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会侧重写人的文章重在突出人的表现。
  四、比较文章题目,发现表达精准
  课堂临近结束,我用一句“题目是文章的窗户,透过窗子能看到里面的东西才是好文章”提醒学生,回头看看两个课题,比较一下,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诺贝尔》是侧重写人的文章,《天火之谜》是侧重写事的文章。
  至此,课堂的四次比较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惊叹声中结束。我认为这样的比较教学是建立在文本特质上的。同是叙事性作品,相似的内容、不同的表达侧重点。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的,是引领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学生一直在比较中学着判断和选择,在选择中聚焦核心段落,在聚焦中深入文本,进行细读、体会、品味。学生潜心会文,深入思考,仔细辨别,科学判断,在阅读中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向思维更深处发展。
  由此可见,比较,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大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第二条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教学中,尽管教师都格外珍视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然而,不少学生面对习作时,仍然无话可写,或者形成了定式的写作模式,如父母的爱=生病上医院,做好事=捡到钱包拾金不昧,小伙伴=好学上进,童年趣事=恶作剧,“雪中送炭”之恩=及时借给文具,等等,材料大同小异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業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系列要求。  《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提到,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
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的过程是学生吸纳、消化、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写作训练的过程。随文练笔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从阅读通向写作的“最佳路径”。  一、随文练笔的常见类型  教师应立足文本,根据随文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以下几
我常常以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关乎性格,关乎生命。当我们看到一篇感人至深、触及心灵的美文时,会感到人的感情是多么丰富,人生是多么美好。所以我总是热切地希望,自己语文教学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爱思考、会感受、善表达……用语文中习得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去感受生活,拥有心灵的智慧和阳光。习得方法,犹  如进门前一定要先找到开锁的  钥匙。  自践行“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以来,我渐
我在带师范生实习时,翻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下“走进趵突泉公园,看见趵突泉里全是水”,教师在旁边批注“废话”。起初看到这句话我也觉着很滑稽:趵突泉里没有水还叫趵突泉吗?其实仔细想来,这还真不是废话。  “趵突泉里全是水”这是一个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公园的孩子的最新鲜的发现、最惊奇的感受:趵突泉里这么多水,全是水,没有石头,也没有杂草,和郊外的小河不一样;趵突泉公园里到处是水,和植物园、
【背景阐述】  在海边的一所农村小学,省级重点课题研讨会的现场,《感动父爱》的观摩课正在进行。一个深沉的话题展开,一种不易被人留意的感情被激起,孩子们渐渐地哽咽了,来自全省各地听课的教学行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沉醉?是什么能产生如此动人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导演谢晋的母校——谢塘镇小学,走近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影视作文。  【影片简介】  这是一部叙述一群智障儿童的故事片。男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统编本教材中出现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两个全新的栏目,体现了统编本教材“提倡亲子阅读,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编写思路,直指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北京大学中文
作为医生,他再忙都会留出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时间,治愈了许多内分泌方面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被病人当成良医益友。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他使原科室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在全省内分泌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引领和指导作用。  作为博士生导师,他教书育人,几十年来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现已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  他精勤科研,针对脂毒性提出预防糖尿病策略,有效提
有人迷恋茉莉的芳香,有人倾慕玫瑰的典雅,但我对桂花却有着独特的情愫。这不仅在于桂花有着独特的芬芳,更在于它带给了我新的成长空间。在那个桂花飘香的日子里,我加入了“张玲名师工作室”,相识了师傅和工作室里的一群“女将”。  第一次见师傅,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在一次演讲比赛上,得知她是清溪小学副校长,很诧异:副校长也来参加这样的演讲比赛?这令我心生敬意。一晃8年,却是那样机缘巧合。当学校教务主任打电话问
雷夫火了,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都曾出现过他讲学的身影。因为金钱和时间的原因,很遗憾我没能亲临现场目睹其庐山真面目。但是,也不甚遗憾,因为他的精彩都浓缩在一本书中——《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是这本书,让更多的中国教师认识了他。  有人从书中看到了雷夫的奇迹,一个类似于棚户区的杂牌班在他手里一年,就能全程排演莎士比亚名剧;有人从书中看到了雷夫的疯狂,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每天早来迟走……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