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在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的意义和价值,推动二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8-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 崇高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論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给学生灌输理论规范,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和规范的个体,忽略了其独立人格、责权意识、反思能力等。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强调正面的理论教育,忽视了一些现实的思想言论,并有意回避一些社会现实矛盾,学生所受的教育与其生活世界割裂开来,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这种与实际脱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缺乏现实活力的,其教育意义自然也大打折扣。
2.教育方法单一
教育方式上,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过多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采取“我说你听”的“一对多”的方式,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状态和感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引起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教育魅力。
3.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意义,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个体价值和主体地位,不利于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往往将对先进分子的要求作为全部学生的道德标准,未能考虑学生的参差不齐和实际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
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变化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重视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从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把培养人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能力等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予以重视。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情逐渐增多,学生心理上应变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处理问题理想化、简单化,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和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借助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发展正常的智力,培养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人际关系,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测量、咨询和治疗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高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忽视了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正确面对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堪忧。按照国际标准,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生规模为13500人,专职心理咨询师仅4人,师资力量的匮乏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障碍。
3.教育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当前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不清晰,理论上,研究不深入;内容上,不够系统完善;方法上,仍处于简单模仿的水平;教育形式上,枯燥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节适应能力的途径单一。许多高校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主要的出发点,重治疗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结合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考虑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以历史—逻辑—现实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要考虑其发生源头、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规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个体差异,不能以固定的价值取向评论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虽然在高校教育中蓬勃开展起来,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需要广泛、深入、科学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诸多有益可取的原则和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引导、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的方法等。这些原则与方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需借鉴这些原则和方法作为引导方向,在实践中渗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自身的实施渠道和途径。 (三)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课教学、报告讲座等集体教育形式开展,采取自上而下、强制性教育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服、榜样、评价等教育,强调社会标准的要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内心想法往往被忽视。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个别教育主要有心理测验、精神分析、个别会谈、心理咨询等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方式解决自我问题,其方法主要是以“听”为主,采取人性化的、平等的交流方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疏导和引领,这些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欠缺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把育“德”与育“心”更好地结合。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心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往往容易把学生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理认知、不当行为简单地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这种简单、妄下结论的态度和做法,不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抵触逆反心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动机、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效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而且还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性以及行为,发现潜在思想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五)有利于丰富二者的内涵和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与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如自我意识的健全,健康个性心理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选择、挫折承受能力、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的培养等。
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方面等高层次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等较低层次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和内容。
(六)有利于增强二者的教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一种从社会到个人,从外到内的教育模式,往往关注社会对个人道德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从个人到集体、社会,从内及外的教育活动,它的价值在于满足价值主体的内在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理解,有助于构筑起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与对话”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中“助人自助,促人自悟”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关注个体内在需求的观点,有助于构筑起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的平台。
二者的结合遵循层次性原则,按照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实现低层次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完美结合,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使学生具有更健康的心理品质、更远大的理想和更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成长成才的必要基础。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作用和契合发展,以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學,20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陈昆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及其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4]白巧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8-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 崇高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論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给学生灌输理论规范,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遵守社会秩序和规范的个体,忽略了其独立人格、责权意识、反思能力等。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强调正面的理论教育,忽视了一些现实的思想言论,并有意回避一些社会现实矛盾,学生所受的教育与其生活世界割裂开来,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这种与实际脱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缺乏现实活力的,其教育意义自然也大打折扣。
2.教育方法单一
教育方式上,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过多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采取“我说你听”的“一对多”的方式,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接受状态和感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引起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教育魅力。
3.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意义,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个体价值和主体地位,不利于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往往将对先进分子的要求作为全部学生的道德标准,未能考虑学生的参差不齐和实际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
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变化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重视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从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把培养人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能力等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予以重视。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情逐渐增多,学生心理上应变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处理问题理想化、简单化,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和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借助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发展正常的智力,培养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人际关系,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测量、咨询和治疗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高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忽视了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正确面对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堪忧。按照国际标准,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生规模为13500人,专职心理咨询师仅4人,师资力量的匮乏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障碍。
3.教育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当前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不清晰,理论上,研究不深入;内容上,不够系统完善;方法上,仍处于简单模仿的水平;教育形式上,枯燥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节适应能力的途径单一。许多高校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主要的出发点,重治疗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结合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考虑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以历史—逻辑—现实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要考虑其发生源头、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规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个体差异,不能以固定的价值取向评论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虽然在高校教育中蓬勃开展起来,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需要广泛、深入、科学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诸多有益可取的原则和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引导、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的方法等。这些原则与方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需借鉴这些原则和方法作为引导方向,在实践中渗透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自身的实施渠道和途径。 (三)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课教学、报告讲座等集体教育形式开展,采取自上而下、强制性教育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服、榜样、评价等教育,强调社会标准的要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内心想法往往被忽视。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个别教育主要有心理测验、精神分析、个别会谈、心理咨询等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方式解决自我问题,其方法主要是以“听”为主,采取人性化的、平等的交流方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疏导和引领,这些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欠缺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把育“德”与育“心”更好地结合。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心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往往容易把学生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理认知、不当行为简单地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这种简单、妄下结论的态度和做法,不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抵触逆反心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动机、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效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而且还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性以及行为,发现潜在思想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五)有利于丰富二者的内涵和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健康教育适当扩充与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如自我意识的健全,健康个性心理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选择、挫折承受能力、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的培养等。
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方面等高层次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等较低层次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和内容。
(六)有利于增强二者的教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一种从社会到个人,从外到内的教育模式,往往关注社会对个人道德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从个人到集体、社会,从内及外的教育活动,它的价值在于满足价值主体的内在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理解,有助于构筑起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与对话”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中“助人自助,促人自悟”的人本主义理念和关注个体内在需求的观点,有助于构筑起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的平台。
二者的结合遵循层次性原则,按照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实现低层次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完美结合,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使学生具有更健康的心理品质、更远大的理想和更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成长成才的必要基础。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作用和契合发展,以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學,20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陈昆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及其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4]白巧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