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主题:生命教育严重缺失;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情绪疏导……
2016年11月,安徽兩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
在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喪、无助,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将自杀当作解脱。
更大的震惊源于一份统计报告——在中国18-34岁人群的死亡案例中,自杀已经成为最大死因;死于自杀的青少年人数,是死于他杀人数的7倍以上。如此沉重的现实,确实值得认真思考和讨论。
不可否认,那些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群”,确实可能在客观上把有自杀念头的人朝“鬼门关”推了一把。但是,网络社群说到底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的根源不是那些“自杀群”,而是群里的人。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不管有没有“自杀群”,都有可能为自己的生命草率地画上句号。
因此,真正值得反思的其实是当前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现实。在国外,一般初中开始就会有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而在我国,迫于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学校和家长都更注重学业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情绪疏导。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都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实效。
深陷负面情绪的青少年在现实中求助无门,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抱团取暖,最终被“自杀群”制造的情绪黑洞吞噬。青少年要有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他们的青春应该是积极的、朝气蓬勃的,不应是压抑的、充满厌世情绪的。任何一个青少年选择轻生,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当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更警示我们要尽快补齐生命教育短板。
(编辑:王冠婷)
2016年11月,安徽兩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
在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喪、无助,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将自杀当作解脱。
更大的震惊源于一份统计报告——在中国18-34岁人群的死亡案例中,自杀已经成为最大死因;死于自杀的青少年人数,是死于他杀人数的7倍以上。如此沉重的现实,确实值得认真思考和讨论。
不可否认,那些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群”,确实可能在客观上把有自杀念头的人朝“鬼门关”推了一把。但是,网络社群说到底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的根源不是那些“自杀群”,而是群里的人。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不管有没有“自杀群”,都有可能为自己的生命草率地画上句号。
因此,真正值得反思的其实是当前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的现实。在国外,一般初中开始就会有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而在我国,迫于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学校和家长都更注重学业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情绪疏导。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都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实效。
深陷负面情绪的青少年在现实中求助无门,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抱团取暖,最终被“自杀群”制造的情绪黑洞吞噬。青少年要有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他们的青春应该是积极的、朝气蓬勃的,不应是压抑的、充满厌世情绪的。任何一个青少年选择轻生,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当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更警示我们要尽快补齐生命教育短板。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