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吃透体育新课程精神,掌握体育课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将原来的“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在教学内容、场地和器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体育课堂大放异彩,魅力无穷。
[关键词]培养心理健康;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强调改革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改变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跟着练什么的机械的练习,通过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场地布置,活跃而严谨的组织,培养学生通过练习、体验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学会”体育技术和技能向“会学”体育锻法迈进,让学校体育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变得更有魅力。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始自终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学生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寻求不同手段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把握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力求从课程的设计到上课结束的各个环节,都能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得到完美体现。
教师在精心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巧妙而合理地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充分调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动实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对特殊学生的即时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心理启动”应及时得当,不仅即时效果好,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为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教师应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有利因素,始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主动的体育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体育课对学生而言,是张扬个性,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空间。然而学校的场地器材是有限的,为了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器材经过加工和变化,创造出老器材新内容的教材,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定会令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教师也可作为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已有的或未知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和练习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少数基础好的学生,除要求其完成原有的规定动作外,还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和规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运动方法。同时应讲清其安全要求,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创新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上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公正、公平、积极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对体质较为特殊的学生,教师应以关心和帮助的态度去加以引导,并对所练习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或降低要求,让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的爱心、集体的温暖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虽然受学生活动的范围、场所的变化所限,但还应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特别是对那些主动性不够或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大胆的创造力和想法,教师要及时作出正面而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体育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教、学生记”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型,避免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及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控制整个课堂的气氛。新体育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出发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转变。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在练习中的体会和感受,使每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投入到活动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并给予总结和概括。讲明新的学习方式之间的联系,作出总的评价和说明,同时强调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在教会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才能将前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为了能达到这一点,教师应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多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学生“要我学”的学习观念变成“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的实际行动,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成为大量的吸收知识的人,而更应成为一个知道如何了解、收集、分析、评价和运用知识的人。就如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使新体育教学资源得以全面和完善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构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认识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施新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体育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创新和获得健康的乐趣。
[关键词]培养心理健康;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强调改革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改变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跟着练什么的机械的练习,通过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场地布置,活跃而严谨的组织,培养学生通过练习、体验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学会”体育技术和技能向“会学”体育锻法迈进,让学校体育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变得更有魅力。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始自终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学生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寻求不同手段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把握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力求从课程的设计到上课结束的各个环节,都能让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得到完美体现。
教师在精心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巧妙而合理地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充分调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动实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对特殊学生的即时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心理启动”应及时得当,不仅即时效果好,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为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教师应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有利因素,始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主动的体育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体育课对学生而言,是张扬个性,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空间。然而学校的场地器材是有限的,为了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器材经过加工和变化,创造出老器材新内容的教材,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定会令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教师也可作为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已有的或未知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和练习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少数基础好的学生,除要求其完成原有的规定动作外,还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和规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运动方法。同时应讲清其安全要求,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创新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上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公正、公平、积极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对体质较为特殊的学生,教师应以关心和帮助的态度去加以引导,并对所练习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或降低要求,让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的爱心、集体的温暖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虽然受学生活动的范围、场所的变化所限,但还应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特别是对那些主动性不够或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大胆的创造力和想法,教师要及时作出正面而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体育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教、学生记”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型,避免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及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控制整个课堂的气氛。新体育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出发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转变。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在练习中的体会和感受,使每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投入到活动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并给予总结和概括。讲明新的学习方式之间的联系,作出总的评价和说明,同时强调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在教会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好体育课程资源。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才能将前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为了能达到这一点,教师应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多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学生“要我学”的学习观念变成“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的实际行动,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成为大量的吸收知识的人,而更应成为一个知道如何了解、收集、分析、评价和运用知识的人。就如新课程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使新体育教学资源得以全面和完善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构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认识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施新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体育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创新和获得健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