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公共政治课“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执政党党史的宣讲、大政方针的解读,更为重要的是在宣讲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执政党及其政策有较高的认同感。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邱永建(1971-),女,布依族,重庆人,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副教授。(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72-02
  普通高校的公共政治课是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而“概论课”又是被教委指定为公共政治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的实效性如何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其结果很不尽如人意。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概论课”教学的教师,就此提出两点思考仅供参考。
  一、教材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的“概论课”都采用了教育部推荐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概论课教材,其特点是强调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编写体例规范,体现了教育部对本门课的教学要求。但是,调查表明大多学生从未好好看过教材,理由是理论性太强而可读性和启发性较差。教材内容庞大浩荡(十五章),如果真要按教学要求系统性地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得深入显出,那是需要大量课时的,可现实是各个学校迫于各种原因都在缩减本门课的课时,因此最终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所讲内容只能注重基本知识的讲授而不能深挖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大学人文教育重在引导与启发,本门课不只是要讲某个理论的结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与现实的联系中去了解与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样不仅能消除学生对说教的厌恶之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建议教育部对于两课老师的教学评估和教学检查上不要再以有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体系完成教材内容为标准了,与其求全而没有实效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教师多一点自主权。各高校的“概论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各学科的特点选择或编写与学生学科背景和人文底蕴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此外,“概论课”无论是从它产生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来看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因此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要突出历史素材和现实素材的展现,多一点感性认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教材内容要让学生懂得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以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
  调查研究表明,“概论课”实效性不理想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现在很多高校此门课的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基本都是以上大课(100人以上)的形式进行。教师由于受到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检查等条件的限制,基本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工作中就经常听到学生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发出疑问:“你们这门课的内容电视上讲、报纸上讲、你们还讲,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就是照本宣科,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逃学。本来“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要提高他们的思辨思维能力。这不是靠课堂上灌输课本知识就能做到的。而现实是很多学校为了所谓的教学规范,本门课采取的考试方式就是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实践早就证明这种应试教育根本就是扼杀学生自主性思维、不能塑造创造性人才的元凶。所以强烈呼吁大学不要再进行如此的考试了,教师也不要再以这样的考试为目标来进行满堂灌的教学了。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不是要学生储存多少知识,而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其人文精神,深厚其人文底蕴。个体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是其独立思维的结果,因此只有启发式教学才能到达此目的。(因为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为核心的)
  就本门课来说,要真正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得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教师满堂灌体现的是“教”的主导地位,而笔者却认为应该以“学”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地阅读与思考、追问与争论。最近看了很多国际名校的人文精品课视频,学生课前必须阅读教师指定的大量书籍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讨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它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现在很多学生甚至是校领导都抱怨公共政治课占了太多的课时,那是不是可以从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去解决这个矛盾呢?少些课堂教学时间而强化学生课外自主的学习。当然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课时的减少岂不是使这门课更边缘化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了吗?”笔者认为教学的效果与课时的多少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如何在减少课时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要思考的重点。针对本门课历史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定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书籍、视频让他们阅读或观看(如领袖传记、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记录片、影视片或是小说、体现某个时代背景的名人的讲话或演讲等),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规定学生写些小论文、读后感,并将之作为考核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在课堂上围绕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教学,教师不仅要谈自己的观点,还要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能反观别人的观点,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教师可以推荐对这一事件有研究的专家、权威的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本门课现实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大家提出一个或几个大家共同关注的国内、国际的焦点问题,然后分组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在以后的课堂上进行辩论或讨论,并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计入考核成绩。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讲座的形式(教师要提前公布讲座内容,以便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此内容的时间),以达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紧凑而富有激情地讲清楚某个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相关的名人名家作相关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热情。毋庸置疑,通过考试总是多数学生学习的目标,如果能找到一种能激励学生课余主动学习的考试方式,那就能达到“既能缩减课时又不使概论课边缘化”的目的了,所以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要以平时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只有这样,学生自主性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才会逐渐提高,也就达到了启发式教育的目的。   2.强化“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据调查研究表明,“概论课”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这与“培养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成为了各高校此门课课改的目标之一。贵州大学已从2011年起就把以前一年的课堂教学改为半年课堂教学、半年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主要以做社会调查为主,以学生写的调查报告来考量学生的成绩(2个学分)。据调查表明,学生比较喜欢实践环节,只要认真去做社会调查的同学都反应说颇有收获,从调查到写报告,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社会的关注度也提高了。事实证明,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概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就会使之流于形式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比如指导教师的培训制度。社会调查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如果指导教师本身就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对学生有专业的指导,就会大大降低社会调查的质量。而现实的状况是指导教师基本就是“概论课”教师,他们大多不具备社会学的专业知识。因此各高校应该舍得花钱花时间建立指导教师的培训制度。此外,现在各高校的社会实践多以学生自己去做社会调查为主,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安排,这必然会导致相当部分能力差的同学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帮助而收获不大,有的同学甚至直接去网上下载交差了事。因此要杜绝此类现象,各高校应该真正重视它,要有专项经费,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给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同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金支持。总之,各高校只有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并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否则又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伟.高校公共政治课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探路[EB/OL].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00923/30844.html.
  [2]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困境与变革[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22/15/4310958_188647441.shtml.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EB/OL].http://jpkc.whpu.edu.cn/Html/C166/kcms-4.htm.
  (责任编辑:李杰)
其他文献
摘要:“三实”教学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成为应用型大型专业改革的重点。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就金融专业综合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应用型大学金融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金融;应用型;“三实”体系  作者简介:刘美玲(1978-),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讲师;陈健(196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一直维持在专科、本科的办学层次。近期部分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是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民办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道路上,国家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引导与支持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民办高校本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化,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坚持应用性定位,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自我的办学方向。  关键词:民办高校;研
期刊
摘要:在介绍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的基础上,重点以2011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的调查结果为例,对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实情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国高校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学习投入;教育质量;NSSE  作者简介:邓玮烨(1987-),女,湖南衡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汉邦(195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更加强调能够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探讨了一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环节紧扣以项目为导向,从初期的指导教师设定项目到后期学生
期刊
摘要:针对“无所事事”作为造成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进而成为学困生的主要诱因这一事实,根据过程重于结果、预防好于救治、疏导优于堵塞等发展性教育防控原则,以“有所事事”为切入点与着力点,引导广大学生特别是网瘾类学困生去做想做之事、能做之事、可做之事与必做之事,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防控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网络成瘾;发展性教育  作者简介:毛广(1976-),男,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助理研究
期刊
摘要:根据几年来“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整合和优化,提出“启发式”、“对比分析式”和“多视角”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论述了情感因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教师对课程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培育学生情感,并据此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情感;高等数学教学;好奇心;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陈宏宇(1981-),女,山东泰安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讲师;戚建明(1981-),男,江苏盐城人,上海电机学院数理教学部,讲师。(
期刊
摘要: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感知、识别等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新产业,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为适应物联网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创新能力;就业  作者简介: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
期刊
摘要:“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机电、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在紧凑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到相关专业课程是工科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练习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曹海涛(1979-),男,江苏大丰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数理部,讲师
期刊
摘要:实效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显现的一面可采用“学生满意度”这个指标来做出基本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目前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师生平时交流”、“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贴近学生”、“史论有深度”和“课堂互动氛围”四个方面感到较不满意。课程教师应在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历史学术素养以及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方面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