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高》报
东莞厚街爱高电业有限公司
主编:苏首飞
《爱高》报隶属于大型港资上市公司爱高集团,创刊于1996年1月,期发行量一万多份,是珠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获得省新闻出版局登记证号的企业内刊之一。办刊十余年来,《爱高》聚集了一批较有实力和才气的员工作者。该报秉承传播企业文化、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丰富,深受广大员工青睐。
忙着活,或忙着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如此归结生命的选择。
关于忙着活或忙着死的对话,出现在安迪即将越狱的前一天。安迪对狱友瑞德所说,也是对我们每一位观众说出了生命的这一残酷事实。
肖申克监狱(有译鲨堡监狱)成为一个讲述的布景,一个缩影。监狱的高墙,无不影射着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高墙。导演借助影片人物瑞德之口,做了如此叙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听到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心灵不禁为之颤栗。
影片与生活定会存有某种隐隐的共通之处,潜藏着某种人生主题的隐喻。正如你的经验所告诉你的:起初我们对于某一个工作环境,或者自己的某种生活状态,感到不甚满意,于是心中热血沸腾,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想冲出束缚的樊篱。但是,几经左冲右突的抗争之后,仍迟迟未能如己所愿,最终选择了放弃,做生活的顺从者,与环境达成和解,以妥协的姿态依赖并迷恋于所处的生活“高墙”之内,还常常被我们美其名曰:适应。并为之洋洋自得。
监狱里的犯人,百无聊赖地等着每天的时光从高墙里走过。每每有新进犯人时,便是他们暂时的狂欢时刻。这种狂欢也仅仅是赌注。他们喜欢下注,赌谁将是在进监狱的第一个晚上痛哭的人。瑞德这一次将赌注压在了安迪身上,他认为一副神情柔弱一脸富贵相的安迪将会在这个非人的环境中,第一个夜晚大哭,败下阵来。瑞德赌输了,却在某种程度上赢了。
他赢得了彼此美好的友谊,以及一个可以救赎自己的机会。
安迪从瑞德手里弄到了一把小石锤和女明星剧照。一把小小的石锤,要把监狱的墙壁挖穿,至少要六百年,而安迪却只用二十年就打通了他通向自由的通道。这是什么样的力量,缔造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又是什么,使得观众对他的逃跑表示谅解,并为之兴奋和鼓舞?
安迪是心存希望和信念,而获得救赎的人。但他不是寄希望于主的救赎,而是将这种信念付诸于自我救赎的行动之中。我认为他的成功救赎,应该包含了三个词的意义:希望、知识、秉性。
忙着活,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是物质需要和生理本身需要的活着吗?还有希望和梦想的存在,就意味着心灵的活着。我们还是从安迪对hope的理解和阐述开始:“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一种信念。
希望意味着活着。心灵的活着,也意味着希望和灵魂的飞翔。一次安迪冒着明知被关禁闭的危险,在监狱的广播室里放了一首莫扎特作曲的《费加罗的婚礼》。顿时,阴郁的肖申克上空飘过美妙的音乐,很多狱友可能听不太懂那个女高音在唱些什么,可是大家都被音乐所震撼。那些歌声和曲调,似一只飞翔的小鸟冲破肖申克的牢笼,飞越在高墙之上的天空。
我想除了内心深处希望的信念存在本身之外,还有另一种东西在起作用,它助推了安迪救赎行动的有效实施。如果安迪没有养成对地质学的研究和兴趣的习惯,那他可能也会相信用小石锤挖墙壁是需要六百年的。如果他没有理财知识,那典狱长和狱警们就不会找他帮忙理财,那他也不会获得减轻牢狱繁重的劳作和避免受折磨的机会。安迪在入狱之前是一个银行家,这样的经历培养了他缜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这为他的越狱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谋略、知识和经验,为他打开了通向希望和自由之路。
仅仅有希望和知识,似乎还不够,还应该将一个人的性格和秉性考虑在内。我们从影片中可看到安迪性格的柔韧度和生命的顽强,他几经非人的折磨和打压,仍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对梦想和希望的坚守,永不放弃,是他的信念。他每周坚持给州议会写信,接连不断地写了10年,最终肖申克监狱的图书室获得了改造和扩建;他用20年的时间挖通墙壁。是执着的追求和柔韧的秉性,为一切可能提供了前提。
救赎自己,也救赎别人,安迪做到了。安迪把图书室扩建成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室,他还帮助别人读书识字、考学,并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知内心的希望所在。他力图帮助那些被体制化所戕害的犯人进行救赎,他帮助瑞德找到希望的出路,不重蹈老布那样留下“到此一游”之后上吊自尽的覆辙。
对于救赎的理解,也可以这么说,救赎它应该包含人的灵魂、心智和行动的结合所进行的救赎。或是说,人生命运苦海的自我泅渡和自我拯救。
如果将电影的意义延展到我们的生活,那就是我们不要因枯燥的甚至感受不到尊重的打工生活,以及工厂的“高墙”所阻拦而迷惘自卑。坚守希望永不放弃,并付诸行动,是打工的朋友们惟一的救赎和出路。
东莞厚街爱高电业有限公司
主编:苏首飞
《爱高》报隶属于大型港资上市公司爱高集团,创刊于1996年1月,期发行量一万多份,是珠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获得省新闻出版局登记证号的企业内刊之一。办刊十余年来,《爱高》聚集了一批较有实力和才气的员工作者。该报秉承传播企业文化、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丰富,深受广大员工青睐。
忙着活,或忙着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如此归结生命的选择。
关于忙着活或忙着死的对话,出现在安迪即将越狱的前一天。安迪对狱友瑞德所说,也是对我们每一位观众说出了生命的这一残酷事实。
肖申克监狱(有译鲨堡监狱)成为一个讲述的布景,一个缩影。监狱的高墙,无不影射着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高墙。导演借助影片人物瑞德之口,做了如此叙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听到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心灵不禁为之颤栗。
影片与生活定会存有某种隐隐的共通之处,潜藏着某种人生主题的隐喻。正如你的经验所告诉你的:起初我们对于某一个工作环境,或者自己的某种生活状态,感到不甚满意,于是心中热血沸腾,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想冲出束缚的樊篱。但是,几经左冲右突的抗争之后,仍迟迟未能如己所愿,最终选择了放弃,做生活的顺从者,与环境达成和解,以妥协的姿态依赖并迷恋于所处的生活“高墙”之内,还常常被我们美其名曰:适应。并为之洋洋自得。
监狱里的犯人,百无聊赖地等着每天的时光从高墙里走过。每每有新进犯人时,便是他们暂时的狂欢时刻。这种狂欢也仅仅是赌注。他们喜欢下注,赌谁将是在进监狱的第一个晚上痛哭的人。瑞德这一次将赌注压在了安迪身上,他认为一副神情柔弱一脸富贵相的安迪将会在这个非人的环境中,第一个夜晚大哭,败下阵来。瑞德赌输了,却在某种程度上赢了。
他赢得了彼此美好的友谊,以及一个可以救赎自己的机会。
安迪从瑞德手里弄到了一把小石锤和女明星剧照。一把小小的石锤,要把监狱的墙壁挖穿,至少要六百年,而安迪却只用二十年就打通了他通向自由的通道。这是什么样的力量,缔造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又是什么,使得观众对他的逃跑表示谅解,并为之兴奋和鼓舞?
安迪是心存希望和信念,而获得救赎的人。但他不是寄希望于主的救赎,而是将这种信念付诸于自我救赎的行动之中。我认为他的成功救赎,应该包含了三个词的意义:希望、知识、秉性。
忙着活,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是物质需要和生理本身需要的活着吗?还有希望和梦想的存在,就意味着心灵的活着。我们还是从安迪对hope的理解和阐述开始:“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一种信念。
希望意味着活着。心灵的活着,也意味着希望和灵魂的飞翔。一次安迪冒着明知被关禁闭的危险,在监狱的广播室里放了一首莫扎特作曲的《费加罗的婚礼》。顿时,阴郁的肖申克上空飘过美妙的音乐,很多狱友可能听不太懂那个女高音在唱些什么,可是大家都被音乐所震撼。那些歌声和曲调,似一只飞翔的小鸟冲破肖申克的牢笼,飞越在高墙之上的天空。
我想除了内心深处希望的信念存在本身之外,还有另一种东西在起作用,它助推了安迪救赎行动的有效实施。如果安迪没有养成对地质学的研究和兴趣的习惯,那他可能也会相信用小石锤挖墙壁是需要六百年的。如果他没有理财知识,那典狱长和狱警们就不会找他帮忙理财,那他也不会获得减轻牢狱繁重的劳作和避免受折磨的机会。安迪在入狱之前是一个银行家,这样的经历培养了他缜密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这为他的越狱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谋略、知识和经验,为他打开了通向希望和自由之路。
仅仅有希望和知识,似乎还不够,还应该将一个人的性格和秉性考虑在内。我们从影片中可看到安迪性格的柔韧度和生命的顽强,他几经非人的折磨和打压,仍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对梦想和希望的坚守,永不放弃,是他的信念。他每周坚持给州议会写信,接连不断地写了10年,最终肖申克监狱的图书室获得了改造和扩建;他用20年的时间挖通墙壁。是执着的追求和柔韧的秉性,为一切可能提供了前提。
救赎自己,也救赎别人,安迪做到了。安迪把图书室扩建成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室,他还帮助别人读书识字、考学,并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知内心的希望所在。他力图帮助那些被体制化所戕害的犯人进行救赎,他帮助瑞德找到希望的出路,不重蹈老布那样留下“到此一游”之后上吊自尽的覆辙。
对于救赎的理解,也可以这么说,救赎它应该包含人的灵魂、心智和行动的结合所进行的救赎。或是说,人生命运苦海的自我泅渡和自我拯救。
如果将电影的意义延展到我们的生活,那就是我们不要因枯燥的甚至感受不到尊重的打工生活,以及工厂的“高墙”所阻拦而迷惘自卑。坚守希望永不放弃,并付诸行动,是打工的朋友们惟一的救赎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