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澎湃的浪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将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靓点。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进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恰当衔接,实现动静结合,巧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乐中求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质量的最佳化,学生发展的全面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运用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 加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小学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与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到小学数学学科之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达到启动认知的效果。如教“七巧板”这课时,为了在课堂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出示了很多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七巧板拼图。这时问:“你们觉得图片漂亮吗?你们想拼出和他们一样或者比它们更漂亮的图形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一股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2.新旧知识,连接恰当
  电教手段可助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是先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3.变静为动,显示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解答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内容时教师就可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16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64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根据电脑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πr ×r=πr 2 计算公式。这种用微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4.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课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难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内容,教师如果因材施教,借助于幻灯、微机等现代媒体,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我采用微机进行演示,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涂上红色、蓝色和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它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同学们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5.明理导航,发展思维
  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周长计算方法“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教者如能在學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灵活融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之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音形兼备,静动结合,吸引学生的独特优势进行教学。为长期以来教学改革曾做的诸多尝试与实践,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和谐教学及高效课堂教学等成功的模式提供更大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更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有效;原则;方法;倾听;激励;有效教师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
期刊
【摘要】教师要充分地备课,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对学生进行真情评价,努力提升教学基本功,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更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愿与您共同实践、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效;备课;重点;预习;评价;基本功;和谐  近日我校搞教研,随领导下去听课,发现不少老师的常态课很难做到高效,往往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让常态课
期刊
【摘要】薄弱学校和传统名校从师资、生源、教学设施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学生整体语文基础、智力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以语文新课教学的引入为突破口,进行语文课堂“引入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方法  我校是一所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语文成绩差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听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强调学生接受,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识字、阅读、作文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1.2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2008年我镇各小学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二的标准,配齐教学光盘、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并开始接收、使用中央电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运用教学技能:一、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四、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技能;运用  语文教育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在
期刊
【摘要】在九年级开设探究性化学实验,通过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材的分析,提出了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解决在实施探究性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实验方法;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期刊
【摘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有责任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翱翔,在语文课堂上度过他们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展示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花季年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不能不经常思考着这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现行语文教材是文学表述的规范语言,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写作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第一、教师范读;第二、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第三、采取多种形式辅导学生朗读。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能力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新课改实施的语文教材几乎每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引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对新事物层层深入的了解,同时引领幼儿走进这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幼儿艺术;多媒体;运用;优化;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很小,兴趣却十分广泛,他们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接受。所以,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相对于其他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