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设计,有用人生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生中最有用的不一定是實用主义。有些东西,眼下有用,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可有可无。或许正是一些无用,终有一天成为生命中的大用。
  家里用钝的菜刀,没啥用,河北保定杨村的网红耿帅,拿到机器上切割打磨,改造成了一把大梳子。耿帅把制作过程拍下来发到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有了百万的播放量。
  网友调侃他用菜刀做出的梳子,“一梳子下去头皮都要没了”,“可能最大的功能就防身”,“当年我还有头发的时候,也是用的这把梳子”……看到大家积极留言,耿帅和朋友拍了段视频回应网友。视频中,耿帅一边给朋友梳头,一边柔声问:“哥给你梳头,你感不感动?”朋友配合地闭上眼睛回答:“不敢动,不敢动。”这段视频给网友带去快乐的同时,也为耿帅赢得了十几万的粉丝。
  耿帅是一名靠设计出名的河北乡间网红。他有200多万粉丝,发布的短视频累计超过了4亿的播放量。不过,在他设计的数百个产品中,几乎没有卖出去一件。
  他的粉丝评价他的作品是无用废品,同时又欣赏他的创意。比起购买,网友更愿意看他制作的过程。
  不过,耿帅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无用,他更愿意把它定义为“有新意”。网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愿意看点有趣的东西。“小时候,我们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现在也一样,我的家当如果能给其他人带来欢乐,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就不是无用的。”耿帅说。
  耿帅16岁辍学,先后在工地、废品站、鞭炮厂、手机店打工。
  26岁时,没闯出什么名堂的耿帅,认命般跟着父亲学焊接。
  每日重复的劳动,让耿帅感到厌倦。工作之外,他想的最多的就是给自己换种活法。弟弟耿达却不认同耿帅,觉得他又想瞎折腾,父亲已经做了30多年的焊工,经验丰富,父子三人守着一门手艺过活就挺好。
  2016年,耿帅在报纸上读到一个草根发明家走向成功的故事,受到启发,也想以此创业。
  老家人喜欢吃烙饼,耿帅就打算发明一件自动烙饼机。折腾了一年才做出来的机器并没有给耿帅带来任何成就感。因为在他打算推广烙饼机时发现,市面上早已有批量生产的烙饼机了。更让耿帅难受的是,母亲和妻子都觉得他不务正业。
  父亲反复打量了耿帅做出的烙饼机后,对他说:“别落下电焊的手艺,你有想法就去试试。”
  常规的发明没人买账,耿帅就另辟蹊径,专门做像菜刀梳子一样无用的设计。近期,类似的设计,耿帅做了不少。比如,他给高脚杯去底钻孔,然后插入到红酒瓶,免去倒酒的步骤,取名为“红酒直饮杯”,被网友调侃为“辛苦做此杯,不如对瓶吹”。耿帅仿照古代浑天仪的造型,做出名为“地震应急吃面神器”的支架。耿帅在视频中解释,这个设计能让一碗泡面在模拟地震的晃动中保持水平,保护泡面不被打翻,在地震来临时,保证吃到嘴里一口面。
  粉丝喜欢耿帅在直播中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甚至有一位广州粉丝在直播期间向他喊话:“耿帅,你的直播治好了我的抑郁,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你要是敢发明有用的东西,我就不再关注你。”
  耿帅说自己是受到了周星驰的影响,那种用正经和荒诞营造出来的无厘头幽默,让他着迷。“像是嚼碎了生活的苦,又轻描淡写地讲出来,很真实。”
  2018年11月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了耿帅的故事,文章题目是《中国“无用的爱迪生”把发明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取得了令人捧腹的结果》。这让耿帅被更多的人认识。
  因为耿帅在直播中经常焊接物品,一些生产机械、刀具、防盗门等产品的企业就找他代言。2019年,耿帅和一家企业签下了一份85万元的代言合同。
  在外人看来,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耿帅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忘记走上这条路的初衷。耿帅有时间就会拿出自己的作品“自动烙饼机”看看,提醒自己在将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发明家,在逗笑别人、抚慰别人、启发别人的同时,也能做出几件给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设计。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创业失利成“负翁”  黄文蒋出生在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慈眉村,在自家那一大片丝瓜园里,他见证了父亲黄有水的创业奇迹。1998年,黄有水从报纸上看到种丝瓜也能出口创汇,激动不已。他小时候出去放牛时,会把丝瓜络垫进鞋子里,不光松软舒服,而且吸水性很好。黄有水没想到,大家以为只能刷锅和垫脚用的丝瓜络,居然还能出口。  黄有水辞掉了乡农技站的工作,回到村里鼓动大家跟着他一起种丝瓜,但祖祖辈辈种植水稻的乡亲们
期刊
赵本夫很酷,是一种温厚而又纯朴的酷。  酷的本意该是不温厚不纯朴甚而有点冷厉和骄矜。然而,本夫却能够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味道融合起来。这就是他的本事。  本夫给我酷的感觉最主要的可能还在于他的小说,从《卖驴》到最新的长篇力作《天漏》都让人过目难忘。2004年,我和他一起跋涉西北,这期间他正在酝酿《无土时代》。他给我说了构思,还给我看了前半部分的初稿。当时我非常惊讶,尤其在市中心大广场种麦子的片段实在
期刊
“快,快,快,打出去!”“重拳出击,扫它左腿!”决赛场上,观众的惊呼,一波接着一波。  2019年7月,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首届机器人格斗大赛(GANKER ARENA)在西安举办。80后伍浩名操作着他的机器人,用一套咏春拳横扫机甲战队,一举夺魁,成为霸主。  比赛时,参赛选手并不近身,而是隔空搏斗。伍浩距离对手有十米远,一边对着空气快速出拳,一边移动着脚步左躲右闪,时而急速转身,时而踢腿还击,
期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林同学把碗里的汤喝干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面的李同学把最后一颗米粒扒进嘴里。两人相视一笑,拿出手机对着碗、盘拍起来。在清华大学餐厅,“光盘打卡”成为最新时尚……寻找志同道合者  2018年即将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柳济琛和朋友去一家餐厅吃饭,当他们吃完准备离开时,服务员叫住了他们,“这是给你们的奖励,欢迎再次光临!”柳济琛好奇地接过:“惜福卡……”“如
期刊
脱口秀新锐  美国脱口秀有嘲讽本地政治和政客的传统,大选更是热门话题。2015年,特朗普宣布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每日秀》的制作人阿尔巴尼斯在推特上激动地说:“特朗普是上天赐给喜剧界的大礼!”言下之意,这位高调的候选人将为美国脱口秀提供大量素材。  2019年6月17日,一名记者在白宫提问特朗普如何处理墨西哥移民。特朗普先是停顿几秒,然后从西装内衬里掏出一张对半折叠的纸,高举着对记者说:“
期刊
非常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人活着,就应该有一种不服老、不认输的劲头。人生在世,不管走到哪一节,都应该有“三趣”。所谓“三趣”,即志趣、风趣、闲趣。“趣”字走中取,人生在世,先得趣,后得乐。  老且有志趣的人很多,三国时代的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他曾在《龟虽寿》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里马虽老,哪怕是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却不会消减,仍可驰
期刊
“肩挑四两为客。”某日早晨醒来,看到四弟在家族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还配了一张图:一个蓝衣灰裤的农夫肩挑两个箩筐,似乎为生活忙碌奔走。图文引发我深思。  字面意思是肩上挑着四两礼物去人家家里,即便礼轻,也是自己凭能力挣得而馈赠给别人的,主人家自会感激,以宾客的礼仪接待你。这句俗语,总结出了古人为人处世的经验。放在当下,适用场景也很多。  我们老家在安徽农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白天下田地挣工分,晚
期刊
1989年以前,中国台湾地区拍摄电影是没有同步录音的。观众听到的声音,都是后期制作时,录音师配上去的。录音师杜笃之那时候还是圈里的小杜,他想,既然配音,那就得拥有超大的声音库才行,他就骑车到处寻找声音。  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电影配音,不大讲究。一场林中散步戏,就是揉些报纸,或把录音带放在地上踩,表示踏过落叶的脚步声。观众注意的是剧情,导演关注的是票房,背景音或动作音,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期刊
“我出去散散步。”晚饭后,父亲又出门了。我知道这是他的“工作”时间。他要争分夺秒。  所谓“工作”,无非是翻小区里的垃圾桶,捡邻居们丢弃的废纸盒。  “爸,你别捡纸盒了。你都65岁了。人要服老。”这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  自从我怀了二宝后,父亲就搁置了老家的6亩地,来到南京,跟我们一起生活。他实在是个闲不住的人。  我在客厅开了灯,前脚刚一离开,父亲就紧跟其后,迅速把灯关掉。  “爸,别关别关。都
期刊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童岭对六朝隋唐文化颇有研究。他近年翻译出版的《唐代传奇小说论》中,插入了几幅唐代文物的图片,其中一幅唐金刚力士像,造型刚毅雄健,充满张力。这个陶俑正是来自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从小克鼎到“南京大学鼎”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位于南大鼓楼校区田家炳楼,2002年5月南大百年校庆时正式落成开放。而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1888年美国传教士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