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本校《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对项目的选取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完成项目把理论只是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252-02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使用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门课程与实践联系紧密,知识点覆盖面积大,涉及内容多,不少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偏低,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现状分析
1.内容陈旧,知识点繁多。《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属于经典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理论抽象枯燥,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很强。而目前不少工科院校学生看重理论和设计,轻视实践和加工工艺的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门课的重要位置,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理解熟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践环节少,实验课时数少。《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这门课与实践联系紧密,而一般高校的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理论课时28学时,实验课时4学时,主要是金相组织制备和碳钢平衡组织观察、钢的热处理操作两部分,因此让学生实际动手和参与实验的时间非常少。
3.与企业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虽然很多高校都强调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使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思路
项目教学法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過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1.工作任务的选取
分析课程目标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此为依据设计工作任务,将任务分解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工作任务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一定的相互联系的知识。以本学院为例,把《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核心知识分为3部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相图及其金相组织、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工艺。
2.教学环节设计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到一个任务后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方案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的过程。学生在教学环节中“边做边学”,这样不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热加工部分时,项目为:对于给定汽车的簧载质量,设计汽车板簧,并设计其热加工工艺,使之达到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和热加工技术要求。这种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材料力学课程中的等强度梁和强度校核相关知识,又涉及到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强度校核,再利用本门课程中关于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方面知识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最后利用硬度計等设备检测力学性能及技术要求是否达要求,在对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完成整个的项目设计过程。
3.成果交流与评价
每个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项目展示和PPT讲解,与全体同学进行项目交流,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提问、评分,评出优胜者,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指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三、总结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通过设计典型的项目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克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使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从原理性向应用性转变,实现了理论向技能的转移。通过在本学院实施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君.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6, 26(2):95-99.
[2]杨焰. 论结合科研促进《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6): 125-127.
[3]曹卫,张红蕾等. 校企合作下的《工程材料应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8): 46-48.
[4]胡会娥, 孔小东,李国明等.项目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 2017(2): 6-8.
【关键词】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252-02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使用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门课程与实践联系紧密,知识点覆盖面积大,涉及内容多,不少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偏低,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现状分析
1.内容陈旧,知识点繁多。《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属于经典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理论抽象枯燥,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很强。而目前不少工科院校学生看重理论和设计,轻视实践和加工工艺的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门课的重要位置,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理解熟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践环节少,实验课时数少。《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这门课与实践联系紧密,而一般高校的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理论课时28学时,实验课时4学时,主要是金相组织制备和碳钢平衡组织观察、钢的热处理操作两部分,因此让学生实际动手和参与实验的时间非常少。
3.与企业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虽然很多高校都强调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使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思路
项目教学法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過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1.工作任务的选取
分析课程目标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此为依据设计工作任务,将任务分解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工作任务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一定的相互联系的知识。以本学院为例,把《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核心知识分为3部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相图及其金相组织、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工艺。
2.教学环节设计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到一个任务后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方案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的过程。学生在教学环节中“边做边学”,这样不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热加工部分时,项目为:对于给定汽车的簧载质量,设计汽车板簧,并设计其热加工工艺,使之达到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和热加工技术要求。这种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材料力学课程中的等强度梁和强度校核相关知识,又涉及到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强度校核,再利用本门课程中关于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方面知识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最后利用硬度計等设备检测力学性能及技术要求是否达要求,在对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完成整个的项目设计过程。
3.成果交流与评价
每个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项目展示和PPT讲解,与全体同学进行项目交流,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提问、评分,评出优胜者,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指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三、总结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课程通过设计典型的项目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克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使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从原理性向应用性转变,实现了理论向技能的转移。通过在本学院实施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君.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6, 26(2):95-99.
[2]杨焰. 论结合科研促进《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6): 125-127.
[3]曹卫,张红蕾等. 校企合作下的《工程材料应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8): 46-48.
[4]胡会娥, 孔小东,李国明等.项目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 2017(2):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