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克百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钻井、录井、取心、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获得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认识。结合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将八道湾组分为5小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和含砾砂岩,其次为砂砾岩,具有低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特点。该区八道湾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沉积环境早期属于冲积扇沉积,中后期属于辫状河沉积。
关键词: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滚动勘探成为新热点,在多个区块获得较大突破,展现出巨大油气潜力,指导油气勘探新方向。
一、研究区概况
克百地區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百口泉段,东邻玛湖生油凹陷,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和场所。该区侏罗系八道湾J1b组位于克百断裂带构造斜坡区,湖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发育,易形成良好岩性-地层圈闭【1】。该区八道湾组稀油油藏一直未有突破,近年来部分井试油获得成功,展现较大勘探前景。
从出油井综合分析,八道湾组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发育多个独立的岩性-地层油藏。目的层厚度80~250m,从该层底部到顶部试油均有较好油气显示。
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明确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明确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特征,预测有利目标区,为该地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二、地层特征与小层划分
2.1区域地质背景
克-乌断裂带位于造山带边缘,是一个明显的逆掩推覆断裂带,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准噶尔褶皱带和准噶尔中间地块的控制,并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改造。(图1)。
2.2层序界面识别
八道湾组地层上部以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沉积为主,煤线和煤层较发育,夹有薄层砂岩,下部为一套砂砾岩为主的砂-砾-泥组合体。整体表现为自下而上粒度变细,砾石含量减少。
2.3小层划分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煤层等标志层对比及电测曲线相似性对比等地层划分对比原则【2】等将八道湾组划分为5个小层,自上而下划分为J1b1~J1b5。
J1b1:厚5~30m,上部广泛发育一套灰褐色泥岩。中间薄煤层,厚度2~4m。下部灰色、灰褐色砂砾岩。
J1b2:厚10~20m,岩性主要为灰色、褐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含砾泥岩等。。
J1b3:厚20~50m,发育两套砂体,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含砾细砂岩、中砂岩,及少量含砾泥岩互层。
J1b4:厚度35~50m,主要为灰色、灰白色不等粒砂岩、砂质细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夹薄层泥岩。
J1b5:厚40~60m,主要为灰色、绿灰色砂质细砾岩、砂质小砾岩、砾状砂岩夹薄层粗砂岩。
研究区八道湾组地层整体稳定,往西北构造上倾方向减薄,各小层发育较齐全,未见严重剥蚀现象。J1b1往西北逐渐尖灭,砂体分布连续性较差;J1b3、J1b4、J1b5三个小层在平面上广泛发育大套砂体,厚度较大(图2)。
三、沉积相特征研究
3.1物源分析
研究区八道湾组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含量偏高,反映搬运不彻底、距离近、堆积快的特征【3】。
八道湾组自生矿物最典型的是黄铁矿,平均含量20.5%,反映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
八道湾组重矿物成熟度ZTR指数,沿扎伊尔山边界指向玛湖凹陷方向及九浅24井区指向东南方向均呈增大趋势,说明八道湾组沉积时期的两个物源区。
3.2沉积岩石学特征
八道湾组岩石类型主要是陆源碎屑岩。J1b4、J1b5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沉积时为潮湿-半干旱气候下的弱还原环境。J1b3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潮湿气候下的弱还原环境。J1b1、J1b2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潮湿气候下的还原-弱还原环境。
八道湾组岩石碎屑颗粒成分以石英和岩屑为主。砾岩粒径0.2-15cm,一般1-5cm,分选差-中等,次圆-次棱角状;砾石大都平行于层面排列,少数呈叠瓦状排列,颗粒支撑。砂岩颗粒分选好,次棱角-次圆状,平行层理和块状构造发育【4】。
3.3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研究区三叠纪末期地壳抬升,湖水全部退出,三叠系遭受剥蚀,造成侏罗系与三叠系间区域不整合。
八道湾组沉积时期,由于湖水侵入作用,湖平面上升,填平补齐左右,全区地势平缓,发育辫状河沉积。此时沉积物供应量大,水动力条件强,河道迁移迅速,主要发育河道亚相的河道充填微相和心滩微相,河漫亚相较发育(图3)。
四、结论
研究区八道湾组地层共分为5个小层,下部主要是砂砾岩储层,顶部过渡到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呈现为正旋回序列。由西北扎伊尔山物源方向往玛湖凹陷方向,地层厚度逐渐增大。
该区八道湾组具有近物源、双物源的特点,物源区主要是西部的扎伊尔山,其次是北部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之间区域。八道湾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发育中、细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八道湾组中、下部砂体发育较厚(J1b5、J1b4、J1b3),平面上分布广,可形成有利储集层。目前尚无井在该潜力层试油,验证其油气潜力。建议以剩余出油井点为线索,在八道湾组中、下层段有利区开展油气普查,寻求油气新发现。
参考文献
[1] 匡立春,吕焕通,齐雪峰,等.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32-37.
[2] 祁利祺,鲍志东,吴博然,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一百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56-1.
[3] 金章东.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l):34-44.
[4] 邱安南,王林生,高炎,等.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2,28(2):17-22.
关键词: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滚动勘探成为新热点,在多个区块获得较大突破,展现出巨大油气潜力,指导油气勘探新方向。
一、研究区概况
克百地區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百口泉段,东邻玛湖生油凹陷,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和场所。该区侏罗系八道湾J1b组位于克百断裂带构造斜坡区,湖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发育,易形成良好岩性-地层圈闭【1】。该区八道湾组稀油油藏一直未有突破,近年来部分井试油获得成功,展现较大勘探前景。
从出油井综合分析,八道湾组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发育多个独立的岩性-地层油藏。目的层厚度80~250m,从该层底部到顶部试油均有较好油气显示。
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明确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明确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特征,预测有利目标区,为该地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二、地层特征与小层划分
2.1区域地质背景
克-乌断裂带位于造山带边缘,是一个明显的逆掩推覆断裂带,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准噶尔褶皱带和准噶尔中间地块的控制,并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作用、改造。(图1)。
2.2层序界面识别
八道湾组地层上部以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沉积为主,煤线和煤层较发育,夹有薄层砂岩,下部为一套砂砾岩为主的砂-砾-泥组合体。整体表现为自下而上粒度变细,砾石含量减少。
2.3小层划分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煤层等标志层对比及电测曲线相似性对比等地层划分对比原则【2】等将八道湾组划分为5个小层,自上而下划分为J1b1~J1b5。
J1b1:厚5~30m,上部广泛发育一套灰褐色泥岩。中间薄煤层,厚度2~4m。下部灰色、灰褐色砂砾岩。
J1b2:厚10~20m,岩性主要为灰色、褐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含砾泥岩等。。
J1b3:厚20~50m,发育两套砂体,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含砾细砂岩、中砂岩,及少量含砾泥岩互层。
J1b4:厚度35~50m,主要为灰色、灰白色不等粒砂岩、砂质细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夹薄层泥岩。
J1b5:厚40~60m,主要为灰色、绿灰色砂质细砾岩、砂质小砾岩、砾状砂岩夹薄层粗砂岩。
研究区八道湾组地层整体稳定,往西北构造上倾方向减薄,各小层发育较齐全,未见严重剥蚀现象。J1b1往西北逐渐尖灭,砂体分布连续性较差;J1b3、J1b4、J1b5三个小层在平面上广泛发育大套砂体,厚度较大(图2)。
三、沉积相特征研究
3.1物源分析
研究区八道湾组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含量偏高,反映搬运不彻底、距离近、堆积快的特征【3】。
八道湾组自生矿物最典型的是黄铁矿,平均含量20.5%,反映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
八道湾组重矿物成熟度ZTR指数,沿扎伊尔山边界指向玛湖凹陷方向及九浅24井区指向东南方向均呈增大趋势,说明八道湾组沉积时期的两个物源区。
3.2沉积岩石学特征
八道湾组岩石类型主要是陆源碎屑岩。J1b4、J1b5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沉积时为潮湿-半干旱气候下的弱还原环境。J1b3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潮湿气候下的弱还原环境。J1b1、J1b2小层岩性特征,反映潮湿气候下的还原-弱还原环境。
八道湾组岩石碎屑颗粒成分以石英和岩屑为主。砾岩粒径0.2-15cm,一般1-5cm,分选差-中等,次圆-次棱角状;砾石大都平行于层面排列,少数呈叠瓦状排列,颗粒支撑。砂岩颗粒分选好,次棱角-次圆状,平行层理和块状构造发育【4】。
3.3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研究区三叠纪末期地壳抬升,湖水全部退出,三叠系遭受剥蚀,造成侏罗系与三叠系间区域不整合。
八道湾组沉积时期,由于湖水侵入作用,湖平面上升,填平补齐左右,全区地势平缓,发育辫状河沉积。此时沉积物供应量大,水动力条件强,河道迁移迅速,主要发育河道亚相的河道充填微相和心滩微相,河漫亚相较发育(图3)。
四、结论
研究区八道湾组地层共分为5个小层,下部主要是砂砾岩储层,顶部过渡到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呈现为正旋回序列。由西北扎伊尔山物源方向往玛湖凹陷方向,地层厚度逐渐增大。
该区八道湾组具有近物源、双物源的特点,物源区主要是西部的扎伊尔山,其次是北部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之间区域。八道湾组发育辫状河沉积,发育中、细砂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八道湾组中、下部砂体发育较厚(J1b5、J1b4、J1b3),平面上分布广,可形成有利储集层。目前尚无井在该潜力层试油,验证其油气潜力。建议以剩余出油井点为线索,在八道湾组中、下层段有利区开展油气普查,寻求油气新发现。
参考文献
[1] 匡立春,吕焕通,齐雪峰,等.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32-37.
[2] 祁利祺,鲍志东,吴博然,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一百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56-1.
[3] 金章东.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l):34-44.
[4] 邱安南,王林生,高炎,等.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2,28(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