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按照决定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对社会工作做出如下解释: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是人们从事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福祉的一种表现。人们之间和睦相处、相互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工作致力于建设的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
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工作者在物质帮助、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具体的,这可以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迫切问题。
2、恢复弱化的功能
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原因,某些群体的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在不正常的生活中衰退了,社会又没有为他们的出行和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准备好条件,导致他们越来越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变得孤独和猥琐。社会工作介入这些领域,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恢复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适宜的社会环境促使他们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着他们被弱化的功能,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3、促进人的发展
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多种服务,可以促进服务对象被压抑的潜能的发挥,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要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要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是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解决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以应对环境的压力;改变不良环境,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改变个人的不良行为,以适应合理的制度;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实现关系和谐。
5、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起到社会管理的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6、构建社会资本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长期培训,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社会资本的建立,或使社区的资本更加丰厚。社会资本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7、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有关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也需要在解决人们的具体问题方面做细致有效的工作。社会工作擅长面对面、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这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代替和比拟的。
8、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以其针对性强、服务细致、人性化和标本兼治的特点,对有需要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开展服务,能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问题。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于强者的生活和地位,而在于困难群体、底层群体基本生活的改善和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工作对困难群体问题的解决更有力地推进社会进步。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职能作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2012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除了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外,还对2011-2020年的主要任务、体制机制与重大决策、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到2020年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大有用武之地!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肩负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
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是人们从事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福祉的一种表现。人们之间和睦相处、相互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工作致力于建设的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
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工作者在物质帮助、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具体的,这可以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迫切问题。
2、恢复弱化的功能
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原因,某些群体的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在不正常的生活中衰退了,社会又没有为他们的出行和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准备好条件,导致他们越来越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变得孤独和猥琐。社会工作介入这些领域,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恢复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适宜的社会环境促使他们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着他们被弱化的功能,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3、促进人的发展
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多种服务,可以促进服务对象被压抑的潜能的发挥,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要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要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服务,而是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解决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以应对环境的压力;改变不良环境,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改变个人的不良行为,以适应合理的制度;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实现关系和谐。
5、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起到社会管理的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6、构建社会资本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长期培训,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社会资本的建立,或使社区的资本更加丰厚。社会资本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7、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有关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也需要在解决人们的具体问题方面做细致有效的工作。社会工作擅长面对面、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这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代替和比拟的。
8、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以其针对性强、服务细致、人性化和标本兼治的特点,对有需要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开展服务,能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问题。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于强者的生活和地位,而在于困难群体、底层群体基本生活的改善和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工作对困难群体问题的解决更有力地推进社会进步。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职能作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2012年4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除了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外,还对2011-2020年的主要任务、体制机制与重大决策、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到2020年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大有用武之地!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肩负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