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及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现状,提出了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52-03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努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体现教育公正公平、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即做好育人工作。因为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好新的资助政策,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爱护传递给尽可能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中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及现状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学校都非常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基本形成了“奖助贷补勤减免缓”八位一体的在校学生资助体系。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纷纷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更是标志着各地、各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开始了一段新征程,站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步入良性工作轨道。于此同时,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的助困基金到位及时,加上各高校按照上级要求提取的学费10%的专项助困基金,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面不断扩大。这些都是近些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所取得显著成绩。可是,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力求能够全方位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受助学生的教育。
  
  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育人。不可否认,资助工作是具有育人功能的。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资助要以育人为目的,高校要以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把国家实施新资助体系政策的契机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物质助人,精神育人,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提高受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资助工作并不是为资助而资助,而是通过资助达到“送温暖、解困难,增信心,长才干”的目的。这就要求资助工作必须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将之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发挥资助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资助更高层面的意义。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落实到学生资助工作具体事务上来,才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从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流于形式,不坐而论道,而是在日常具体行为中潜移默化。因此,资助工作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相连,不可割裂的。我们认为在资助工作中,必须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团结友爱教育、勤俭节约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教育等内容。只有在资助工作贯彻和落实这些方面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它的内在功能,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是资助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如果学生在受资助后不能顺利完成学业,不能健康发展,或不能感受到国家关怀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再大的资助也是失败。贫困大学生具有压力大、知识广、志向远等特点,他们不会只满足于表面的物质需求,而是更关注深层的长远发展需求。但他们除了面临经济困难外,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如性格内向、沉郁压抑、过于自尊、不善于与人交往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及个人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增强学生本人自主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四、当前情况下,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基石。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而言,高校学生欠费清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及贷后管理、奖助学金评定、贫困生认定等等工作中,无不将在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督机制和大学生诚信评级制度。我国银行系统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个人诚信体系,但对诚信行为的正面作用和不诚信行为的约束尚未全面体现。加强诚信教育的具体做法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旷课、考试作弊、恶意欠费、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现象,应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制订学校的诚信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以此作为学校评定优秀学生、学杂费减免、办理助学贷款等的依据之一,也是对银行征信体系的有利补充。通过弘扬诚信,同时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此外,还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宣传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引起全体大学生和全社会的重视。学校还可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召开讲座、诚信正反案例宣传以及以校园活动为载体,组织征文、演讲、海报宣传等,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典型事迹,不诚信的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2、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健全人格的体现。因此,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近年来,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拖欠不还,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一些受学校、企业或个人资助的贫困学生对资助者缺乏起码的感恩,如“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等,这些都是一些当代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首先要教会他们识恩、知恩。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中,凡是具有爱心的人都是施恩不图报的人,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他们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其次,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使学生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救助存有感恩之情,自觉感恩报恩,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同时也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大学生对父母感恩、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3、加强学生自强、自立的教育。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自强、自立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备条件。当前,虽然党和政府在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由于具体的历史的原因,贫困大学生数量和比例不一,所受资助的面和力度是不均衡的,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加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在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各种资助力度有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问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上,贫困大学生尤其应该学会自强、自立,抛弃落后的“等、靠、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无数的历史和事实证明“贫穷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穷的勇气”。当前,少数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穷,不能化压力为动力,反而整天不思进取,沉湎于交友、上网游戏等,意志消沉,只等伸手想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自主,却没有想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困境。对学校提供的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机会往往不愿意接受,但每当有各种助学金的时候,他们往往冲在最前面,希望拿到尽可能高的额度。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出现落差,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不惜中伤、诋毁他人。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是资助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步骤。所以,在资助工作中,应该进一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一定要克服依赖思想,在国家、社会、家庭大力支持的同时,还要有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树立自信心,多参加勤工助学,或自己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自己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4、加强学生的信心教育。信心是大学生实现理想,战胜困难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俗话说“自救者天救”,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永远不能跨越人生路上的重重障碍,走向成功。贫困是不可怕的,只要怀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勇气,任何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贫困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断的加大资助力度,完善资助体系,贫困是可以解决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充满信心,要相信人生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要始终保持者良好的、积极的心态。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如贫困学生当中的残疾学生,孤儿学生,单亲学生,更应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加强学生团结、互助、友爱教育。团结、互助、友爱是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风气,更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校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和积极关心和帮助困难的同学,贫困大学生之间也应该养成互助、友爱、谦让的风气,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支持。例如在奖助学金评定中主动把助学金让给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把勤工助学岗位让更需要的同学,把临时困难补助让给家庭刚受严重灾害的同学等,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得到一些资助,就对有可能得到的同学冷嘲热讽甚至是造谣中伤。因此,在资助工作中,注意对学生加强团结、互助,友爱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软环境。
  6、加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贫困大学生,更要讲究勤俭节约。随着各种奖助学金的增多,资助金额的不断提高,学生受助面的不断扩大,有些受资助的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所获的受资助资金,将所获资助用于购买非生活必需的奢侈品,如名牌服饰、名牌电脑等,有的学生还有请客吃饭等情况。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和行为不仅有悖于资助的目的,同时在同学当中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果必要,还可以暂停对其资助的发放或追回其所获资助资金。
  7、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教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注重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目的。“给学生一根金指头”往往要比给他们一座金山更有用处,也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科学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劳动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和加速学生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潜移默化的。它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子,丰富了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在锻炼中成长、成才以及不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8、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冲突的影响,人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对高校的贫困生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造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方式也应该是多渠道的。总的来看,应该坚持精神培养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外界支持、引导与自我调试相结合的方针,以帮助他们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仅靠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学生资助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内部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一体化”资助育人格局,在精神层面营造一种对贫困学生具有激励和教育作用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的勇气、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下,阐析学校廉洁教育的内涵与现状,探讨从加深认识学校廉洁教育的意义、形成浓郁氛围、健全运行机制、改进方法与途径等方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方式。以期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辨别是非曲直和防腐拒变的能力,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品质,在学习与工作中保持清正廉洁,进一步影响社会与家庭的廉洁风气,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推动反腐倡廉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学校廉洁教育:反腐倡廉;青少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我要学”,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的需要;组织小组合作,树立学生“我能学”,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的信心;利用已有经验,成就学生“我会学”,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已有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住宅楼建设淘汰预制楼板,使用现浇楼板,原来的顺板裂缝的工程质量通病得到了消除,但现浇板出现裂缝也时有发生,我们在设计工程中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找出了一些原因,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71-02    1、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近
期刊
[摘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对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要通过抓好党支部班子建设,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员发展工作,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手段
期刊
[摘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与人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居住、交通、社会交往、闲暇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和收入以及其他方面调查了杨陵250位农村居民;结果发现:(1)杨陵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2)在分类衡量的生活满意度当中,由高到低的类别依次是:社会交往、家庭生活、闲暇生活、职业和劳动、居住状况、交通和其它方面。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住房;社会交往;家庭生活;收入  [中图分类号]G648
期刊
[摘要]抛弃应试教育的就史讲事,尝试三维目标下的素质教育把“史”讲“活”,以兴趣和激情来活跃气氛。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激发兴趣;挑动激情;活跃气氛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81-02    在教育理念转型时期,古典的应试教育和
期刊
[摘要]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这一高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把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到“能独立阅读”,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表达特点,从而提取所需的信息。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89-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作如下规定:“能给课文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期刊
[摘要]在园林绿化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亦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精品园林;工程;品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68-02    世界著名的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说:“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自身的根本保证。  在园林绿化企业迅猛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观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进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如何更好地进行和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期刊
历史学界的关注焦点应重回历史本体,可能疑义不多,但历史本体无所不包,人物、事件、细节,如恒河沙数,不胜其多。关注焦点应落在何处,估计分歧会不小。  在刊发于本《茶座》第20辑上的一篇文章中,杨奎松先生说,“历史驳杂繁芜,万象纷呈,容不得我辈一一考察辨析”,因为这“会把研究者有限的精力和能力消耗在无数与历史发展主线无关,因而也与今人关心的种种问题无关的琐碎史事之中”。其实早在五十多年前,翦伯赞先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