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高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文化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中我们发现,新标准更注重“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和探索创造活动,使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出课堂,勇敢积极面对人生。
  以上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语文课堂上对话文化的构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通过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来培养并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以为,构建语文课堂上的对话文化的关键在于使语文教师做到以下三点:课程价值观要“新”,备课环节设问要“引”,教学环节讨论要“精”。
  一、课程价值观要“新”。忌“填鸭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学仅限于围绕教材转,教师诠释阐发教材,学生理解记诵教材。甚而,个别教师只注重具体文本内容形式的分析,将文本自顾自“咬文嚼字”再“填”给学生,从而上演一出只有教师与文本交流的“二人转”。这种授课方式绝非真正的师生交流对话,它轻视了学生语言技能活动训练,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动性、情感性与哲理性。这样做的危害是:轻则使学生没有获得延伸拓展的能力,重则使学生厌弃语文学科。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书。”在新形势下,教师决不应被教材束缚住手脚,而应该将自己定位在文本的阅读者、发现者、引导者的位置。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发掘出作品的精髓,而不是依靠一本教参打天下,替代教师的阅读。继而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跳板,学生其实是借助学习教材从而学会更好的阅读。因此,教师首先应杜绝“以本为本”和“满堂灌”,学会“对话”。
  二、设问要“引”。忌“赶鸭式”
  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而某些教师认为“对话”就是“师生问答、请君入瓮”,故而设置大量问题,借问题一步步将学生“赶”向固定的结论,然后就大功告成。这种“满堂问”体现出的教育思想和“满堂灌”并无本质不同。这种所谓“师生互动”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教师却不肯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机会,学生成为被动的棋子,只能按照老师的固定走法阅读与思考。学生并没有真正阅读,去拥有个性化的体验。久而久之,被剥夺了拓展创新的实践机会的学生也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失去回答的兴趣,坐等答案,死记硬背。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轻松平等”的师生对话观。备课时要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客观实际能力,合理设置一些启发式、引导式的“搭桥式”问题。对不同文体,可分别设置“问思路”、“问主旨”、“问笔法”、“问文眼”、“问字词”乃至“问标点”。这时,并不强求统一的答案,有时设问甚至只是一种“投石问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拒绝而是鼓励学生的合理质疑。即使有学生“所问不正”,或与本课无关,或过于深奥,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教师可在鼓励其质疑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哪些问题才有价值,怎样才是真正的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只有将教师预先“想当然”的问题和学生课堂上自主提问结合起来,才是对“以生为本”观念的尊重,又不至于走向“被学生牵着走”而失去教师引导作用的另一极端。
  三、讨论要“精”。忌“放鸭式”
  时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讨论环节。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来看,“讨论”往往最能体现师生文本的“对话”。经过精心设计的讨论环节能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能易于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但是,不是所有“讨论”都是“对话”。撇开那些形式热闹却毫无效果的讨论或形式呆板单一的讨论不谈,有些教师缺乏驾驭引导能力,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流于肤浅;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一不定提纲,二不限范围,三不设框框,讨论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结果使课堂失去控制,毫无效果。这些都是“放鸭式”的讨论,并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相反,会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为了使“讨论”真正成为“对话”,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讨论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课堂上给予充分的阅读文本和思考的时间。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把握适当的时机,选取恰当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三、讨论时,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调控作用。学生为枝节问题争执不下或离题千里时,教师要善于及时“拨乱反正”,回到主要问题上来;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疏导,做到推动讨论上层次,有深度。四、控制好时间,及时收束。适当小结,肯定正确意见观点,补充教师的意见,品评学生表现优劣。只有精心设计,精当安排才能使讨论成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与对话。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价值观,在设问环节做好一个积极的引路人,课堂讨论环节精心设计,精当安排,才能使新时代的语文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既有思维的碰撞,又有智慧的交融,从而诞生出高质量的思想成果。老师有激情,学生有热情;课堂有气氛,课后有效果。我们相信,成功的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对话文化,就在明天!
  参考文献:
  1 《为语文教学招“魂”》钱梦龙,《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2期
  2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张瑾林,《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疲劳产生的原因,部位及其预防,以及恢复过程的作用,消耗及恢复阶段的关系,恢复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疲劳与恢复之间的关系与其对提高训练成绩的影响。  【关键词】运动训练;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疲劳;产生机制;恢复手段。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
期刊
人类探索飞行的实践是从模仿鸟的飞行开始的。人首先认识到,要飞起来,必须有翅膀。翅膀的形状和翅膀的运动规律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主要对象。在研究翅膀形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鸟的翅膀的面积、弯度和速度对其飞起来至关重要。早期飞机的翼型和平面形状跟鸟的非常相似,人们模仿鸟类的扑扇动作,希望能像鸟一样飞起来,但是人们没有成功,其原因是扑翼的飞行原理非常复杂,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成功的扑翼机的例子。  人类能成功地
期刊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如何部署好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前乐山区域特色,以奋发向上的积极状态和求实创新的意识开展“大宣讲,大问计,大攻坚”活动,推动乐山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文分别从区域定位、人文凝聚以及重塑信仰三方面试论乐山建设中的新思想。  【关键词】乐山;精神;文化;建设  暮春三月,杂花生树,天高地迥,惠风和畅;东眺峨眉,西望大佛,云环雾绕,浩浩汤汤。青羌旧址,乐山新府,烟凝柳
期刊
德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韩愈在《师说》一文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向学生传授道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教师诸项职责的首位,意在强调:育人之道,育德为首。众所周知,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它还贯穿在小学的各门学科之中。在小学阶段,除思想品德课之外,能渗透德育最多的就数语文课了。这是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一、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  一是语文富有积
期刊
引言:《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意思是说,教师既要给学生具体事物的认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弗兰西斯培根著作中提到“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师”。可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从事如此圣神的职业的教师,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下,塑造和提升自我的事业道德修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了。如何做到专业水平与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与教书育人同
期刊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波及中国传媒领域,在它的影响下,电视节目在节目风格、内涵和导向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消费主义;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的雏形见于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将这个除夕夜里的庆典节目塑造成为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而上世纪90年代起,消费主义文化波及中国传媒领域,在它的影响下,电视节目在节目风格、内涵和导向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本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前,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有序铺开。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使教育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全面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  思索点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犯罪首先是个人原因。一、在年龄方面: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发力强,争强好胜,而且克制力差。如果他们不注意自我
期刊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在教学中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
期刊
每年都发现班里有同学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到了高一下学期有不少学生开始不认真学英语,上课不注意听讲,与前后桌的同学讲话,开小差,甚至上课睡觉等。这使我很痛心,我暗下决心要尽可能的帮助这些学生,使他们先从不讨厌我开始,因为学生往往都会先学习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这门课开始,然后逐渐转化他们的思想,才不讨厌这门学科。所以这几年来,我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转化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