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本文从现有的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情况入手,分析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系列原因并提出了高效的价格风险防范对策,希望我国农产品市场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博弈论 战略联盟
1.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全球联动、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市场状况、自然灾害的随机冲击以及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等原因,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导致市场价格涨落不停。当前,农产品价格风险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引致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收入的不确定,价格风险对农产品产出的影响比同自然风险更为显著。对于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越大,意味着农产品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作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如图1所示。
Table1 Agricultural earnings and the volatility of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2008年
从图1中可以看出,农业收入的波动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基本上是同步的。以农业收入的环比值(Y)为被解释变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P)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如公式(1)所示:
Y=43.96+0.64P (1)
(7.59)
R2=0.72, F=57.59
上式括号内数字为T检验值,R2=0.72为拟合度,F=57.59为F-检验,从上述各检验指标来看,模型非常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收入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其环比增长率的回归模型上来看,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每增长1%,农业收入增长0.64%,反之亦然。因而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农业收入的波动,价格波动越大,农业面临的风险越大。
2.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农产品供求和价格波动的关系
概括地说,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是,当农产品供求关系趋于紧张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农产品价格水平是由经营者在要价和出价过程中形成。在农产品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对价格进行博弈。对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其要价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市场实际的供求关系的全部信息,而是依据某种农产品丰歉情况。显然,在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市场上,经营者在短期内可直接通市场上供给量的变化,对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水平波动方向及其程度进行判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即1996年至2006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稳定在4.8亿吨左右。最低产量是2003年,一度下滑到4-3亿吨。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需求大于产量,这几年粮食产需缺口都在250亿~350亿公斤之间。以致2007年粮价明显上涨,并引发其他产品如饮料、蔬菜、肉类、蛋类等的连锁上涨。2007~2009年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粮食库存基本充足。2009年国内粮食产量5.31亿吨,加上净进口0.49吨,新增供给量5.8亿吨,意味着2010年国内粮食供给保障性好。但是,2010年上半年部分粮食品种在局部地区仍出现明显上涨,这与我国局部地区2009年秋粮单产下降和2010年夏粮单产下降有关。
2.2生产资料分配与投入及生产周期方面的因素
农产品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化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的分配大多配置在基础的农业生产部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部门的原材料需求。近年来,农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如玉米、高粱等被用于加工酒精,以逐步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马铃薯等被用于制作化工原料等。这种农业生产资料的多元化需求和分配进一步造成了农业生产不足和市场缺口,进而引起价格上涨。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也是密切相关的。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其根源在于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产量会因为不可控因素而波动;二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农民一般都是简单地跟随价格做出决定,形成了“价格上涨-供应增加-价格下跌”的周期性影响。这种周期性波动不只是出现在畜牧业生产中,也是农业生产的普遍特征。
2.3农产品成本上升与农产品价格变动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业投入物价格上涨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投入物价格上涨会导致农业投入要素重新配置。在农业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重新配置后的农业投入无法完全消化因其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上涨,这些农业投入成本费用的增加最终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为了便于讨论,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提供的数据,特别选择种子、化肥、雇工和土地等4种要素,考察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有代表性的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2008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投入物中,种子和化肥代表的可变投入物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价格等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最低涨幅超过80%,最高涨幅接近150%。要回答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成本推动是否存在关联,必须要考察农业投入要素价格是否导致农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的上升。为了直接观察农产品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 2003-008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平均销售价格由1.13元/kg上升到1.67元/kg,上涨了47.8%。对应地,2003-008年稻谷、麦和玉米3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由0.94元/kg上升到1.06元/kg,上涨了12.5%。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每公顷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4类物质投入费用同期由1318.5元增加到2581.5元,净增加1263元,增长95.8%,其中化肥增长104.5%。这些现象至少表明粮食销售价格上涨与成本上升存在着相关性。 2.4农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
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发育存在许多问题。(1)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行政造市场”区际经济发展结构趋同及市场主体规模较小诸多问题存在,阻碍了商品、生产要素和信息的自然流动。(2)城乡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呈二元独立发展状态。(3)国内外市场对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注重其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缺乏竞争力。外贸部门市场竞争观念业而言,尚没有形成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没有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3. 防范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3.1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由于价格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信息偏差所致,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现货市场,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探索建立农产品期权市场。发挥期货和期权市场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充分利用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引导生产,有利于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不用担心价格的暴跌。对大多数分散农户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组织方式,共同进入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稳定收益。而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因此要消除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规范与发展。
3.2实施农业支持制度
首先,要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和价格支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稳定农产品市场。向农民发放补贴,就是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供给。向国有粮食企业补贴收购和储存费用,目的是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库存,调节市场供求。从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的设计来看,只要措施得当,政策目标理应能够实现。
其次,要实施国家农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目前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与国家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经常是相互脱离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都建立健全了农业支持制度。据了解,美国的农业宏观调控,或者支农政策,与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状况是联系在一起的。农产品市场好的时候政府干预力度小,市场不好的时候干预力度大。农产品进出口不但是美国国内经营商谋利的手段,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农业实际情况,完善我国以农业补贴和托市收购为主体的支持制度,必须要将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根据农业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统一协调起来。
3.3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管理
我国农产品生产方式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按照农户所生产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可把农户分为:自给自足型、以市场为导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型。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方式、农产品成本效益和销售方式的剖析,作者认为大部分农户要承担市场风险,由于农户的生产水平不同,经营的生产项目不同,农户的农产品市场风险承受力也不同,但总体上是很低的;农产品销售方式的选择决定了农户是全部还是部分承担农产品市场风险。通过对农产品需求变化分析,我们得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不同,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也不相同;今后用于农产品加工的中间需求量和饲料用粮的需求量会大幅上升;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会继续上升,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供求环境的不稳定,也加大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农产品市场风险因素贯穿于农产品供求系统及环境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张雅,毕业于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现任教于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讲师,1981.6-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国际结算;
周丹,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2009级学生,1990.4.14-至今;
倪艳慧,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2008级学生。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博弈论 战略联盟
1.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全球联动、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市场状况、自然灾害的随机冲击以及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等原因,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呈现出大幅波动的特征,导致市场价格涨落不停。当前,农产品价格风险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引致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收入的不确定,价格风险对农产品产出的影响比同自然风险更为显著。对于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越大,意味着农产品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作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如图1所示。
Table1 Agricultural earnings and the volatility of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2008年
从图1中可以看出,农业收入的波动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基本上是同步的。以农业收入的环比值(Y)为被解释变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P)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如公式(1)所示:
Y=43.96+0.64P (1)
(7.59)
R2=0.72, F=57.59
上式括号内数字为T检验值,R2=0.72为拟合度,F=57.59为F-检验,从上述各检验指标来看,模型非常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收入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其环比增长率的回归模型上来看,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每增长1%,农业收入增长0.64%,反之亦然。因而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农业收入的波动,价格波动越大,农业面临的风险越大。
2.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农产品供求和价格波动的关系
概括地说,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是,当农产品供求关系趋于紧张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农产品价格水平是由经营者在要价和出价过程中形成。在农产品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对价格进行博弈。对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其要价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市场实际的供求关系的全部信息,而是依据某种农产品丰歉情况。显然,在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市场上,经营者在短期内可直接通市场上供给量的变化,对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水平波动方向及其程度进行判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即1996年至2006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稳定在4.8亿吨左右。最低产量是2003年,一度下滑到4-3亿吨。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需求大于产量,这几年粮食产需缺口都在250亿~350亿公斤之间。以致2007年粮价明显上涨,并引发其他产品如饮料、蔬菜、肉类、蛋类等的连锁上涨。2007~2009年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粮食库存基本充足。2009年国内粮食产量5.31亿吨,加上净进口0.49吨,新增供给量5.8亿吨,意味着2010年国内粮食供给保障性好。但是,2010年上半年部分粮食品种在局部地区仍出现明显上涨,这与我国局部地区2009年秋粮单产下降和2010年夏粮单产下降有关。
2.2生产资料分配与投入及生产周期方面的因素
农产品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化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的分配大多配置在基础的农业生产部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部门的原材料需求。近年来,农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如玉米、高粱等被用于加工酒精,以逐步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马铃薯等被用于制作化工原料等。这种农业生产资料的多元化需求和分配进一步造成了农业生产不足和市场缺口,进而引起价格上涨。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业生产周期性波动也是密切相关的。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其根源在于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产量会因为不可控因素而波动;二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农民一般都是简单地跟随价格做出决定,形成了“价格上涨-供应增加-价格下跌”的周期性影响。这种周期性波动不只是出现在畜牧业生产中,也是农业生产的普遍特征。
2.3农产品成本上升与农产品价格变动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业投入物价格上涨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投入物价格上涨会导致农业投入要素重新配置。在农业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重新配置后的农业投入无法完全消化因其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上涨,这些农业投入成本费用的增加最终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为了便于讨论,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提供的数据,特别选择种子、化肥、雇工和土地等4种要素,考察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有代表性的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2008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投入物中,种子和化肥代表的可变投入物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价格等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最低涨幅超过80%,最高涨幅接近150%。要回答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成本推动是否存在关联,必须要考察农业投入要素价格是否导致农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的上升。为了直接观察农产品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 2003-008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平均销售价格由1.13元/kg上升到1.67元/kg,上涨了47.8%。对应地,2003-008年稻谷、麦和玉米3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由0.94元/kg上升到1.06元/kg,上涨了12.5%。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每公顷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4类物质投入费用同期由1318.5元增加到2581.5元,净增加1263元,增长95.8%,其中化肥增长104.5%。这些现象至少表明粮食销售价格上涨与成本上升存在着相关性。 2.4农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
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发育存在许多问题。(1)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行政造市场”区际经济发展结构趋同及市场主体规模较小诸多问题存在,阻碍了商品、生产要素和信息的自然流动。(2)城乡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呈二元独立发展状态。(3)国内外市场对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注重其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缺乏竞争力。外贸部门市场竞争观念业而言,尚没有形成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没有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3. 防范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3.1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由于价格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信息偏差所致,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现货市场,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探索建立农产品期权市场。发挥期货和期权市场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充分利用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引导生产,有利于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不用担心价格的暴跌。对大多数分散农户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组织方式,共同进入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稳定收益。而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因此要消除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规范与发展。
3.2实施农业支持制度
首先,要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和价格支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稳定农产品市场。向农民发放补贴,就是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供给。向国有粮食企业补贴收购和储存费用,目的是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库存,调节市场供求。从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的设计来看,只要措施得当,政策目标理应能够实现。
其次,要实施国家农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目前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与国家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经常是相互脱离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都建立健全了农业支持制度。据了解,美国的农业宏观调控,或者支农政策,与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状况是联系在一起的。农产品市场好的时候政府干预力度小,市场不好的时候干预力度大。农产品进出口不但是美国国内经营商谋利的手段,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农业实际情况,完善我国以农业补贴和托市收购为主体的支持制度,必须要将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根据农业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统一协调起来。
3.3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管理
我国农产品生产方式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按照农户所生产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可把农户分为:自给自足型、以市场为导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型。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方式、农产品成本效益和销售方式的剖析,作者认为大部分农户要承担市场风险,由于农户的生产水平不同,经营的生产项目不同,农户的农产品市场风险承受力也不同,但总体上是很低的;农产品销售方式的选择决定了农户是全部还是部分承担农产品市场风险。通过对农产品需求变化分析,我们得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不同,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也不相同;今后用于农产品加工的中间需求量和饲料用粮的需求量会大幅上升;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会继续上升,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供求环境的不稳定,也加大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农产品市场风险因素贯穿于农产品供求系统及环境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张雅,毕业于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现任教于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讲师,1981.6-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国际结算;
周丹,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2009级学生,1990.4.14-至今;
倪艳慧,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2008级学生。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