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的观点是不同层级的摄影者应该选择不同层级的相机而如何给相机划分“层级”呢,过去人们习惯于从像素数出发,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应该依靠画幅来划分,但究竟什么样的相机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依然是争议所在。为此,我们选择了5种或不同级别或不同类型的相机,进行详尽的评估。
到底什么样的相机是最理想的?这个问题,不同需求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虽然专业摄影师们十分青睐经典的中画幅相机,但是看到结实紧凑的高分辨率全画幅相机依旧会很兴奋。而对于业余摄影师,他们觉得分辨率高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寻找的是结实耐用并且可以手动自由操作的相机,当然画质也必须达到较好的水平。到底应该选择经典的数码单反相机还是配置先进但缺乏TTL光学取景的无反相机呢?还有一些摄影师只是偶尔拍拍照片,经常发博客以及使用社交软件的朋友们,他们不仅仅需要快速拍摄,更需要与朋友们即时分享。他们也没有兴趣带着一堆设备拍照……如上所述,我们看到“什么样的相机才是理想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若干定位完全不同的相机甚至是拍照手机放在一起,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实拍测试。
照片质量和操作
我们选择了3个可以让测试相机达到极限的场景。我们的任务是从传统的人像抓拍,到城市旅行中的建筑摄影,再到严肃的静物摄影。在测试中,我们看到不仅仅传感器给我们带来的照片质量不同,相机的尺寸、重量、功能操控以及拍摄条件都会影响拍摄的体验。
人像的经典选择
经典的人像拍摄至少需要4/3画幅或以上画幅的相机。智能手机总的来说只适于自拍的大头贴。
不论是中画幅相机还是APS-C画幅的单反和无反相机都可以使用专用的大光圈人像镜头,它的典型焦距是80mm~135mm,最大光圈是F1.2~F2.0。这样一来,摄影师可以与模特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避免脸型受到畸变影响。智能手机在这一点上就有点儿困难了,它通常只配备广角镜头。如果想要达到特写的取景效果,那么摄影师就必须离模特很近。结果就是模特的脸会变形。长时间拍摄,相机的重量和外形都会影响摄影师的表现。体型轻盈的智能手机无疑是最省力的,但低速快门曝光时则难以稳定握持。宾得645Z重达1.5kg,虽然是这里面最重的,但是同类相机中它却是相对轻便的。
受限的自动对焦范围
拍摄人物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眼睛是聚焦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相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宾得645Z的自动对焦区域集中在照片中心。竖拍人物的时候,需要二次构图才能对眼睛对焦。无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点能轻易覆盖画面边缘。使用智能相机虽然整个显示屏都可以被选中聚焦,但它的自动对焦点选取精度存在问题。
适合于摄影棚的选择
在专业摄影棚内,这5款相机谁更能适应严酷的拍摄要求呢?
在我们的第二场测试中,相机配置和操作的不同就开始有区别了。专业级的宾得645Z和佳能EOS 5Ds通过PC线与影棚闪光灯相连接,索尼A7R II和尼康D7200也能与闪光系统连接工作,前者由于没有光学取景,所以使用稍显不便。 至于iPhone 6s,它在摄影棚中工作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它难以与闪光灯协同,如果使用持续光源,那么它的高感表现又不合格。在摄影棚中显然智能手机除了拍点花絮在朋友圈分享,就别无用处了。而且智能手机没有相应的支架螺纹,使用支架就有点儿麻烦。通过电脑控制相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过即使没有内置Wi-Fi,用户也可以通过购买附件甚至支持无线传输的SD卡实现。新款的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大多可以通过Pad和无线网络进行控制。
光圈设置vs.快拍
在第三项实拍测试中,我们拍摄了建筑。
如果是景观拍摄,那么加上一款很好的广角镜头就够了,如果是严肃的商业拍摄,那么需要的道具会更复杂。这种配置的结合还必须搭配一个三脚架,并使用较低的感光度,借助光圈设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清晰度。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圈设置呢?一般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范围就会越大,比如在全画幅相机上,通常要将光圈值设为F11或F16以确保对焦点附近的主体都是清晰的。根据传感器的尺寸以及单个像素点的大小,可能缩小光圈会产生衍射干扰。摄影师们显然不喜欢这种会导致细节稍微模糊的画面干扰现象,当然镜头性能的不同也会影响小光圈下景深范围内的清晰度,那些超大光圈镜头分辨率的衰减会随着光圈缩小变得明显,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论上讲,画幅越大,小光圈的衍射现象越不容易出现,这一点多数摄影师都清楚,但D7200这样的APS-C画幅相机对于多数摄影师来说已经是画幅和价格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了。智能手机几乎沒必要考虑光圈设置,因为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实际上只有一挡机械光圈,而且由于画幅很小,智能手机即使在最大光圈下景深范围也很大——不过,它们的细节清晰度就差强人意了。
不能再忽略无线网络
业余摄影师和家庭用户——比如说,那些在享受假期的人,想跟朋友们快速分享一下旅途中的乐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智能手机登场了,拍摄主体多样化,轻松按下快门,使用4G数据流量或公共Wi-Fi无线上传到社交网络。可换镜头相机也提供无线联网的配置,但问题是你难以在相机上直接编辑图文并发出——拍摄出来的照片只能通过智能手机编辑发送出去,在速度和方便性上都不如手机。
小结
相机级别的界限有点模糊
现在,到底哪种相机是最好的呢?在我们进行不同场景测试以后,得到一个观点让我们很高兴:现代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从专业机型到消费机型,都可以达到极佳的照片效果。智能手机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不能跟相机相提并论,但是在白天拍照,画质表现也可圈可点。如果谁相信只有全画幅相机可以拍摄一流的写真人像、建筑以及风光作品,那么现在他会因为APS-C传感器的实际效果而倍感惊讶。从专业角度看,很多摄影师觉得中画幅相机才能达到更理想的商业摄影效果,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全画幅传感器的单反相机现在也能胜任很多原本由中画幅机型才能担当的工作。
到底什么样的相机是最理想的?这个问题,不同需求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说,虽然专业摄影师们十分青睐经典的中画幅相机,但是看到结实紧凑的高分辨率全画幅相机依旧会很兴奋。而对于业余摄影师,他们觉得分辨率高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寻找的是结实耐用并且可以手动自由操作的相机,当然画质也必须达到较好的水平。到底应该选择经典的数码单反相机还是配置先进但缺乏TTL光学取景的无反相机呢?还有一些摄影师只是偶尔拍拍照片,经常发博客以及使用社交软件的朋友们,他们不仅仅需要快速拍摄,更需要与朋友们即时分享。他们也没有兴趣带着一堆设备拍照……如上所述,我们看到“什么样的相机才是理想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若干定位完全不同的相机甚至是拍照手机放在一起,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和实拍测试。
照片质量和操作
我们选择了3个可以让测试相机达到极限的场景。我们的任务是从传统的人像抓拍,到城市旅行中的建筑摄影,再到严肃的静物摄影。在测试中,我们看到不仅仅传感器给我们带来的照片质量不同,相机的尺寸、重量、功能操控以及拍摄条件都会影响拍摄的体验。
人像的经典选择
经典的人像拍摄至少需要4/3画幅或以上画幅的相机。智能手机总的来说只适于自拍的大头贴。
不论是中画幅相机还是APS-C画幅的单反和无反相机都可以使用专用的大光圈人像镜头,它的典型焦距是80mm~135mm,最大光圈是F1.2~F2.0。这样一来,摄影师可以与模特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避免脸型受到畸变影响。智能手机在这一点上就有点儿困难了,它通常只配备广角镜头。如果想要达到特写的取景效果,那么摄影师就必须离模特很近。结果就是模特的脸会变形。长时间拍摄,相机的重量和外形都会影响摄影师的表现。体型轻盈的智能手机无疑是最省力的,但低速快门曝光时则难以稳定握持。宾得645Z重达1.5kg,虽然是这里面最重的,但是同类相机中它却是相对轻便的。
受限的自动对焦范围
拍摄人物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眼睛是聚焦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相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宾得645Z的自动对焦区域集中在照片中心。竖拍人物的时候,需要二次构图才能对眼睛对焦。无反相机的自动对焦点能轻易覆盖画面边缘。使用智能相机虽然整个显示屏都可以被选中聚焦,但它的自动对焦点选取精度存在问题。
适合于摄影棚的选择
在专业摄影棚内,这5款相机谁更能适应严酷的拍摄要求呢?
在我们的第二场测试中,相机配置和操作的不同就开始有区别了。专业级的宾得645Z和佳能EOS 5Ds通过PC线与影棚闪光灯相连接,索尼A7R II和尼康D7200也能与闪光系统连接工作,前者由于没有光学取景,所以使用稍显不便。 至于iPhone 6s,它在摄影棚中工作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它难以与闪光灯协同,如果使用持续光源,那么它的高感表现又不合格。在摄影棚中显然智能手机除了拍点花絮在朋友圈分享,就别无用处了。而且智能手机没有相应的支架螺纹,使用支架就有点儿麻烦。通过电脑控制相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过即使没有内置Wi-Fi,用户也可以通过购买附件甚至支持无线传输的SD卡实现。新款的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大多可以通过Pad和无线网络进行控制。
光圈设置vs.快拍
在第三项实拍测试中,我们拍摄了建筑。
如果是景观拍摄,那么加上一款很好的广角镜头就够了,如果是严肃的商业拍摄,那么需要的道具会更复杂。这种配置的结合还必须搭配一个三脚架,并使用较低的感光度,借助光圈设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清晰度。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圈设置呢?一般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范围就会越大,比如在全画幅相机上,通常要将光圈值设为F11或F16以确保对焦点附近的主体都是清晰的。根据传感器的尺寸以及单个像素点的大小,可能缩小光圈会产生衍射干扰。摄影师们显然不喜欢这种会导致细节稍微模糊的画面干扰现象,当然镜头性能的不同也会影响小光圈下景深范围内的清晰度,那些超大光圈镜头分辨率的衰减会随着光圈缩小变得明显,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论上讲,画幅越大,小光圈的衍射现象越不容易出现,这一点多数摄影师都清楚,但D7200这样的APS-C画幅相机对于多数摄影师来说已经是画幅和价格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了。智能手机几乎沒必要考虑光圈设置,因为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实际上只有一挡机械光圈,而且由于画幅很小,智能手机即使在最大光圈下景深范围也很大——不过,它们的细节清晰度就差强人意了。
不能再忽略无线网络
业余摄影师和家庭用户——比如说,那些在享受假期的人,想跟朋友们快速分享一下旅途中的乐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智能手机登场了,拍摄主体多样化,轻松按下快门,使用4G数据流量或公共Wi-Fi无线上传到社交网络。可换镜头相机也提供无线联网的配置,但问题是你难以在相机上直接编辑图文并发出——拍摄出来的照片只能通过智能手机编辑发送出去,在速度和方便性上都不如手机。
小结
相机级别的界限有点模糊
现在,到底哪种相机是最好的呢?在我们进行不同场景测试以后,得到一个观点让我们很高兴:现代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从专业机型到消费机型,都可以达到极佳的照片效果。智能手机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不能跟相机相提并论,但是在白天拍照,画质表现也可圈可点。如果谁相信只有全画幅相机可以拍摄一流的写真人像、建筑以及风光作品,那么现在他会因为APS-C传感器的实际效果而倍感惊讶。从专业角度看,很多摄影师觉得中画幅相机才能达到更理想的商业摄影效果,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全画幅传感器的单反相机现在也能胜任很多原本由中画幅机型才能担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