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赋予更大权责,疾控中心能及时预警疫情吗?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7日,人们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门外摆上花束悼念李文亮。图/ 法新

  在整个疫情期间,疾控系统肩负着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的重任。正因重任在身,疾控系统在疫情早期的预警工作受到诸多指摘。
  多位业内专家回顾新冠肺炎暴发早期的工作得失,不约而同提到2003年非典(SARS)疫情以后,中国花巨资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下称“直报系统”)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2020年1月24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新冠肺炎动态监测功能上线之前,包括疫情的中心武汉在内,在长达28天的时间内,主要通过口头、邮件、电话上报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者说,本应发挥预警作用的直报系统,在本次疫情最初的28天,失灵了。
  不仅信息阻塞,被派往武汉的专家组成员也表示在实地调查受到阻碍,并未了解到真实情况。
  应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吹哨人”的中国疾控中心(CDC),夹在掌握病例的地方医院与行政决策权的国家卫健委之间,进退失据。钟南山院士直接提出,CDC只是一个技术部门,不仅要提高地位,而且要有一定的行政权。

疾控中心“再行政化”可行吗?


  “再行政化”,是因疾控工作曾经被赋予过行政职能,但在2000年初启动的改革中,CDC从原卫生部被划分出来,在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组建各级CDC和卫生监督所,CDC成为纯技术型事业单位,不再承担监督执法行政职能。地方疾控归属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管辖,国家疾控中心做业务指导,归属原国家卫生部。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应急反应系统,构成传染病四级防御体系。
  2003年SARS后,财政大量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而公共卫生领域的“软实力”没有获得更多改善。
  对疾控体系的“行政化”,多有争议。但对于疾控系统作为专业技术机构,必须具有足够的独立性进行专业判断,业界能够达成共识。
  然而,如何提供专业人士的影响力却存在截然不同的建议方向,“吹哨人”的作用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财经》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顾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原美国疾控中心资深经济师陈茁等多位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一场围绕疾控改革的讨论得以展开。

疾控体系因何失灵


  《财经》:此次疫情早期报告中,直报系统没被有效使用,基层选择电话、邮件等传统方式上报,这是什么原因?
  曾光:早期疫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没有按照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渠道及时上报。其实,上报的渠道很多,医院可以书面报告,也可以网络报告,或者电话报告,各种方式都可以。2019年12月30日晚上国家疾控中心主任从网上看到信息后,当即就给国家卫健委的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第二天一早专家组团队就去武汉调查,这是国家疾控中心的常规反应模式。
  我们应该总结教训,信息到底卡在哪了?卡在谁身上?总结的时候就应该把蓋子全都揭开。开诚布公地看,相关人都是怎么想的?怎样做?这里可能有科学认识的问题,这是难免的。那么也可能有其他不可推卸的问题。如此重大的疫情事件必须搞清楚,应该给社会一个交代。
  刘远立:直报系统是很早就建好了,但得有足够的人员操作才可以。首先,医院的人员到底是否有这个能力。医院每天连病人都看不过来,是否能做好专业报告。
  《财经》:我们在一线采访中发现,虽然直报系统已经设置了缜密的纠错机制。但医生依然更担心自己错报,而不是延误或者漏报,有这样的顾虑,是否有制度设计的原因在其中?
  张作风:从现有的报道看,政府卫生部门官员上报病例时,要考虑到可能因为病毒暴发而引起社会不稳定,或者可能对个人职务升迁的影响。有这么一个实际问题,干部领导关心自己的职位,主要对上面负责,但是对群众负责的考虑可能有限。这可能是在疫情早期,病例报告不透明,未引起政府上层足够重视,未能有效控制起始小型暴发的原因之一。
  顾昕:直报系统花了大钱建设,却没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的操作系统,填报行为仍然是行政行为,领导审批是关键,领导说报,你就会报。只有口头上说是法定义务,但法定义务没有走向“制度化”和“专业化”,于是就演变成“行政化”。
  其实只需要制度建设,一种是正向激励,一种是负向激励。及时准确上报,给予奖励,如果漏报、瞒报、误报,相关机构都应该受罚。
  陈茁:在美国医生有充分的动机上报传染病,而没有动机瞒报。有几种情况,一是自己开的诊所,如果上报,他有可能从州政府、联邦政府获取财政补贴。甚至有些州,对及时上报,上报数量多,还有额外奖励。反之,如果传染病导致诊所生意减少,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医院也是一样,其中一个杠杆就是国家老年医保(medicare),这是美国政府会向绝大部分医院提供的一项医疗保险,也是医院很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政府部门会对医院提一些要求,降低医院感染就是必要条件之一。如果因为瞒报传染病而导致了院感,那么,在后续的医保报销中,费用就会成比例地扣除,多达上亿美元,对医院收入是很大的打击。
  这也能给中国一个很好的提示,靠自觉不太可能,要做好激励机制。
  刘远立:我们建立了一个依赖于人工上报的直报系统,事实证明医疗卫生人员不会自觉自愿地上报,存在漏报、瞒报问题。   所以,我建议的解决方案是升级信息系统建设,打通疾控监测系统和医院的病例系统。那么通过监控用药、抗生素使用、聚集性发热、无法诊断等因素,对症状监测和病种检测同步进行。自动上报,不增加任何人工成本。
  《财经》:1月20日前国家卫健委三次派专家组前往武汉调查,皆未指出医护人员感染和“人传人”等问题,如何看中央专家组和基层疾控的关系?
  陈茁:在美国也会有联邦的CDC向各州派专家组调查的情况,但是由于责任划分明确,宪法规定公共卫生、教育和公共安全,都是州的职责和主权,所以一定是州政府主动发起请求,联邦才派专家过去。
  如果有新发传染病的话,地方是肯定会向联邦发出请求的,因为CDC的专家了解、判断情况后,地方才可以从联邦拿到财政资助。地方一般来说不会瞒报,因为瞒报或者延迟上报没有任何好处。
  《财经》:可以说,中国疾控系统没有成为“吹哨人”,直接影响防疫程序启动迟滞?
  刘远立:对疾控系统失灵,导致我们在这次应对疫情时非常被动的说法,我不同意。首先,武汉早期没有控制好,绝不是医疗卫生系统专业人员的责任,更不是疾控体系的责任,而是当地行政官员的责任。
  地方疾控只是技术服务单位,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門限制,继而受地方政府管辖。传染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布置,不能狭隘地、机械地、片面地当成一个技术活。然后出了问题,板子就打在卫生行政部门,打在疾控系统身上。
  《财经》: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的政府决策中,疾控是否在这个决策体系中被边缘化了?
  张作风:我认为中国的疾控体系最近一段时期被弱化了,在这次疫情中的一个体现就是流行病学专家没有话语权。一个例证是早期向公众介绍信息的,都不是流行病学者。流行病学专家在疾病病因发现,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方面是有专业训练的。
  刘远立:CDC被边缘化与否,是地方领导的问题。北京市主要领导疫情期间每天三个常规会议,早上第一个就是在市CDC进行的疫情研判会,非常重视专业意见。

“行政化”是否解决之道


  《财经》:CDC是否应当被授予信息发布的权力?
  曾光:CDC面临的问题,不是话语权的问题,而是人员队伍在滑坡。CDC只有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的权力,没有对外公布的权力,这项工作是由卫健委来负责。
  大家总是问CDC专家为什么不解释,CDC专家已经把调查的信息对上级说了,没有授权不能对公众、对记者说,这是纪律。事实真相上级领导清楚。
  顾昕:对于CDC的专业风险判断是否单独公开,公开到什么样的程度,应该由法律授权。有分歧、有争议不可怕。但我认为,只要有多渠道的信息公开,就会对决策有更好的推进,决策者会更加谨慎,公众在诸多信息中也能学会判断,而不是单纯地恐慌,也不是单纯的听取。
  刘远立:政府要发布的不仅仅是传染病的数据,还要协调各种信息,所以统一发布是一个不错的机制。但应该设立,在什么情况下允许越级上报。现在缺乏这样的机制。
  《财经》:各级卫健委内均设有负责疾控的行政部门,加之各级疾控中心,在疫情中两套信息传递系统,如何协调?
  陈茁:中国CDC和卫健委肯定是要区分开来。在美国其实也是类似的,美国卫生部下边也有一个疾控办公室,更专注政策性的内容,给卫生部长做专业决策提供支持。但是真正的执行,比如控烟、糖尿病管理还是要靠美国CDC来做,因为卫生部门没有足够的人来做这件事情。疾控局办公室更像决策支持,CDC是一个执行部门或是职能部门。
  《财经》:对比中、美两国CDC体系,有哪些异同?
  刘远立:美国CDC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体系,中央也是担心各州会有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垂直系统能够避免瞒报。中国仍然是条块分割的体系,各个级别的疾控中心都受到同级卫健委的制约。
  陈茁:每一个体系都是有双面的。众所周知美国CDC很独立,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受到的限制很少,很好地保持了独立性,可以做更多的计划并推行下去。但是因为美国CDC在亚特兰大,距离权力的中心华盛顿较远,所以在争取资源方面会有不利的地方。
  张作风:中国CDC的首任主任李立明,曾在任职前到美国参观。我们能看到中国CDC体系在国家层面参考了美国CDC,同时将研究机构在国家CDC内化,而美国国家层面的这些研究机构属于另一个部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而中国在地方层面又保留了原有的防疫站系统。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防控体系,层级清晰,符合中国国情。如果传染病系统能力不强,什么地方出点小差错都可能造成全省、全国的疫情大流行。
  《财经》:有必要赋予CDC更多的行政权吗?赋权的边界在哪里?
  陈茁:CDC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没有办法做任何强制性的要求。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一直都有改革的呼声,但方向不是把疾控强化升级,某种意义上是在弱化疾控。比如2018年辽宁省试点省级以下疾控整合,抚顺市疾控并入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
  在SARS之后,几乎没什么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可以体现疾控的重要性,作为事业单位的技术部门,更倾向于科学,但毕竟疾控还承担了一定的政府职能,如疾病的预防、控制、检测,要在流行之前找到新发传染病流行,并掐灭。这是一种政府职能,而不是完完全全的科学。
  这次疫情使我们看到,疾控需要能力建设,需要投资。CDC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会更好。
  另外一个可以参照的就是,美国CDC每年会有自己的预算下拨给各地的卫生部门,通过财政拨款来推进今年疾控工作中的重点在各地的落实。   张作风:我建议应在国家层面成立疾病防治局,直接由国务院领导,但可由卫健委代管,向下延伸可考虑把地方的疾控中心和卫健委的疾控部门合并起来,现在两者在基层的工作是交叉重复的。
  疾控中心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充足的执行权力,不被其他人、部门干扰和限制。当然行政化,不是解决干扰的唯一方式,但是目前,行政化或许是提高中国疾控工作人员待遇的重要途径,而这是疾控队伍比较迫切的问题。
  顾昕:增强疾控中心的话语权有两种模式,行政化和去行政化。但是在现有的模式下,再行政化是不能实现目的的,无论专业人士行政等级多高,他的行为都是取决于行政命令。他的专业自主性话语权反而更弱。
  另外一种是去行政化,疾控中心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组织。其领导和专业人员的声望、地位,完全由专业共同体来决定,而不是行政部门来决定。他们的行为至少不会受行政考核限制,其独立话语权或许会稍微提高一些。
  当然,任何一个组织,也包括专业组织,都会受到政治力量和行政力量的干預,这在世界上是一个普遍现象。专业组织能否具有抗压性而保持专业自主性,还取决于社群治理的繁育发展程度,当然也取决于政治力量或行政力量的施为。

疾控能力如何提升


  《财经》:疾控战斗力不强,源于待遇低、人员流失,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曾光:过去医改十年,是疾控系统滑坡的十年,国家大量的经费投入没有落在疾控身上。疾控系统人员收入减少到临床医生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刘远立:国家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医改十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降了4.27%。CDC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也呈下降趋势,2009年至2017年,全国疾控卫技人员数量下降4.27%,2009年卫技总人数为148450人,到2017年降至142114人,减少了6336人。
  而美国CDC仅驻外人员,在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有1800多名代表,传染病是不谈国界的,一个地方出现新发疾病,那么很快就会扩散。公共卫生团队的水平非常关键。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全国19所高校获批建设应急管理学院,多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扩招。这种赶时髦,我认为是教育系统的悲哀。我不主张我们公共卫生学院要大量招生,因为问题不在于缺人才,而是留不住人才。
  陈茁:以前疾控系统是有计划免疫或者是打疫苗等额外的收入,这块减少后,待遇差不少就走了不少人。
  在美国也有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医生工资要比其他职业高很多,所以美国的卫生、疾控部门也面临着怎么样吸引有医学背景的人来工作,公共卫生法案有一个规定,就是能够让卫生从业人员可以有更高的工资。
  一般来说美国的公务员,最高的工资不能够超过副总统的工资,约17万美元左右。但是卫生部门专业人员的工资,有些远超这一数字,就是考虑到他如果离开这个系统会有更高的工资。
  《财经》:有人提出疾控、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须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这样才能集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于一身?
  张作风:领导的专业能力很重要,外行领导内行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在疾病是否“人传人”上应该听谁的。尤其国内卫生系统,很多领导完全没有医学或者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知识。
  刘远立:负责人有医学背景当然好,但不是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前瞻性和领导能力,有前瞻性就会做好预案、建设机制,有领导能力就能协调、引导应急,依据是专家提供的建议。
  当然,我建议每个地市级政府设立首席公共卫生官,有一个技术官员来坐镇,负责辖区内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落实。目前地方卫健部门是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有一个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地方政府发展,对居民健康影响相关问题的评估、判断的人。
  《财经》:在疫情期间,湖北出现过朝令夕改的情况,如何平衡科学建议和应急方案之间的协调和抉择?
  刘远立:虽然平时的应急演习不少,但是真实的全链条演习几乎没有。因此必须加强预案和演练,需要操作性更强、责任明确、资源精准匹配的方案。无论是检测、治疗、医保报销等财务支撑、药物研发等的支撑,都需要协同作战,甚至要全球协同。
  我们在疫情中的反应慢了,和追责体系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目前对传染病防治、应急体系的建立,权责划分上都很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才会有推诿、扯皮的空间。
  落实到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的改革,需要中组部参与,把应急能力和责任的考核纳入进去,这就直接关系到乌纱帽,那么他不会不重视。
其他文献
张定宇。摄影/ 陈卓  2020年前四个月,张定宇的名字与武汉金银潭医院紧紧连在一起,频繁见诸网络。这之前,即便是武汉当地人,对名为金银潭的医院也颇为陌生。  现在,他们当然知道,这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扛过了100多天。领头人,是院长张定宇。  张定宇也即将开始新的旅程,任职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从公示任用信息开始,他多次表达内心忐忑,“如履薄冰的感觉还是很强烈,不
期刊
2020年4月22日,英国议会下院的首相问答现场。图/ 法新  4月27日,暂别唐宁街10号22天之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又回到了首相府,重新掌舵英国防疫之路。  在约翰逊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时候,英国正处于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的阶段。等到他病愈复出时,英国疫情高峰期已过,但约翰逊不敢懈怠,因为疫情第二次高峰的风险仍在。  截至4月29日,英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165221例,其中死亡2
期刊
火神山医院开工后,大量工人从四面八方赶赴现场。摄影/《财经》记者 刘以秦  4月27日,郭飞收到了从武汉寄来的一张明信片,这是中建三局给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们发放的纪念品,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明信片,郭飞称视为“荣誉证书”。  郭飞是甘肃人,2月5日,他得知武汉在紧急招募工人参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带着几名工友,连夜开车从甘肃张掖来到武汉。当时,武汉疫情凶猛,多少人染疫后等一张床位,
期刊
绘图/《巴伦》Hitandrun  科技股正经历十年来最好的一年,投资者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的未来机遇越来越感兴趣。  然而,这些状况却让一些传统科技公司陷入尴尬境地,因为它们有些跟不上趋势。  Cisco Systems(CSCO)、IBM(IBM)、Intel(INTC)、Oracle(ORCL)、Seagate Technology(STX)、Western Digital(WD
期刊
1月23日傍晚6时,武汉华中数控(300161.SZ)董事长陈吉红在朋友圈发出了一个求救信息,“万能的朋友圈,现有一事请求各位支持:我们生产人体红外测温仪的原材料已经没有了。采购的下一批原材料还缺美国ISSI的内存芯片SDRAM/IS42S16160D-6BLI/ISSI/256Mb/BGA 1000只,拜托各位帮我找找国内哪家公司是否有库存?谢谢。”  这条朋友圈发出去四天前,总部位于疫情中心武
期刊
“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正在明显地增长,在过去72小时,全国新增超过650个确诊病例,平均每天增加200个。”4月3日,美国驻日本使馆向在日本的美国公民发出警告。“住在美国但现在人在日本的美国公民应该现在马上安排行程回到国内,除非他们打算在海外停留,不确定会是多长的时间。”  美国并非第一个公开对日本疫情表示担忧的外国政府。3月底,德国驻日本使馆罕见地发表严厉措辞,“日本的官方感染率数字不能被当真,
期刊
4月底,疫情全球肆虐的脚步并未放缓。  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病例发生在美国,共计超过100万。美国有超过6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死亡人数是排名第二的意大利的两倍多。世界银行表示,在抗击全球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有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逆转。这场疫情迫使全世界千百万人失业。世界银行因此表示,全球贫困率将自1988年以来首次上升。  随着疫情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为降低成本形成的供应链,尤其是医疗器
期刊
在过去三个多月时间里,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造成370多万人感染,超过25万人死亡。这种前所未有的破坏力说明各种已知和未知病毒仍在深刻影响着地球,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言,21世纪的流行病将更广泛、更迅速传播,影响到更多人,更具毁灭性地影响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扰乱世界旅行、贸易和生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总量将萎缩3%,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经济衰退,相比之下,20
期刊
薛澜。图/中新  《财经》:作为一次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诸多问题。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次疫情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薛澜:对中国来说,这次疫情是一堂风险社会启蒙课。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指出除了自然风险,人类社会面临的技术风险越来越凸显。后来,英国思想家吉登斯又提出制度性风险。和自然风险不同,技术风险和制度性风险都是人类的决策和行为的后果造成的,用
期刊
一场史无前例大规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将全球资本市场“击晕”。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A股市场展开一轮慢反弹。  “最近A股市场触底反弹,主要是由基本面、资金面和市场情绪修复的共同推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近日对《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支撑市场上涨的资金可能更多的来自普通投资者。一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推动近期股指上涨的资金,主要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