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