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接待水平对景区承载量影响分析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景区承载量动态性特征、“木桶效应”以及周转率对承载量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旅游接待水平可能对景区承载量产生的影响,得出旅游接待水平既可能扩大景区承载量,也可能成为新“短板”的结论,对于合理扩大景区旅游接待规模,缓解新常态时期我国景区旅游接待服务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接待能力 景区 承载量 影响
  一、引言
  自二战以来,大众旅游在西方率先兴起。与之相伴的是过量游客涌进旅游景区,由此导致游客体验质量下降、景观及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出现,游客和旅游地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和谐状态不仅影响了景区游客的体验质量,也使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存在隐患。
  这些问题随后引起了学者及业界的高度重视,拉佩兹(Lapage)于1963年在其学术论著中首次提到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接待的游客总量应该有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安全和游客满意。对景区环境容量(承载力)的研究缘起于此,并成为此类研究的焦点。
  在随后的研究中,东西方的学者们分别从空间(环境)、设施、生态、心理及社会等不同角度切入,对景区的旅游承载力(容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的研究仍主要是针对风景区环境容量的定性分析,或通过各种评价体系对景区容量进行评估。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景区的接待能力与景區承载量之间的关系鲜有提及。有鉴于此,本文将着力分析研究景区旅游接待水平及其变化可能给景区承载量带来的各类影响,以为缓解游客和旅游地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
  1.承载量(日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关于旅游景区承载量的概念界定,至今在理论界尚无定论。在西方的相关研究文献中曾经先后出现过“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和“Tourism Bearing Capacity”两个术语。与之对应,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中也出现了“旅游承载量”和“旅游容量”两种说法。目前,认同旅游承载量和旅游容量表达了相同内涵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
  为了便于指导实践,本文采用国家旅游局2014年12月26日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 034-2014)中对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技术性界定:“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瞬时承载量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在保障景区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通常,旅游承载量的确定需要遵循“木桶原理”,决定其大小的不是其中容量最大的因子,而是“瓶颈”因子,容量的大小即由此因子决定。据此,《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也特别规定:“当景区设施承载量是景区承载量瓶颈时,或景区以设施服务为主要功能时,其瞬时承载量和日承载量取决于设施承载量。”
  2.旅游接待水平。景区的旅游接待水平,表现为在特定时间段内,景区以区内的可游览空间和各类设施为凭借,为游客安全得以保障、游览顺利进行、需求予以满足、体验得以保证而提供各类服务的能力。一方面,景区旅游接待水平的上限,决定了特定时段内景区能够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的总量,如果这一规模小于区内游客对旅游接待服务的需求,则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如果大于旅游接待服务需求,则会导致起源浪费。维持景区内旅游接待的供求平衡对于景区健康发展因此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景区旅游接待服务的品质高低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重要影响,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游客获得满意的观光体验的必要前提条件。有鉴于此,如何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一直都是景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三、旅游接待水平对景区承载量的影响
  1.基于承载量动态性特征的影响。综合考察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旅游环境容量模式多为静态的。现实中,景区的旅游承载量很少一成不变。长期旅游实践证明,随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景区现实容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景区的承载量因此具有动态特征。例如九寨沟,经世界旅游专家测算, 并写入《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容量为5400人/日;2001年,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九寨沟执行了每日12000人的限量进沟政策;而目前九寨沟最新执行的日最大承载量是4.1万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民众的旅游需求亦会进一步扩大,体量巨大的旅游市场规模在给旅游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给以旅游景区为代表的一线旅游企业带来压力,这种压力会因旅游业的旺淡季特征而在特定时段被进一步强化。在实践中,这主要表现为旺季时景区出现的各种人满为患。基于此,游客限入及分流等方式逐渐成为旅游景区缓解接待压力并保证游客、景观及环境安全的主要手段。这一思路源自西方,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操作层面上,国家旅游局于2014年12月发布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034-2014),对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进行限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也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
  通过控制游客流量的方式来缓解景区压力,不失为在非常时期保障景区和游客安全、避免区内旅游接待服务供求失衡的权宜之计,但这会导致游客的旅游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有悖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精神。
  景区承载量的动态性特征告诉我们,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景区的有效旅游承载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更多游客的旅游需求,这不失为针对简单客流控制而言较好的替代方案。实践中,随着区内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接待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景区的旅游接待的规模得以提升、品质逐渐改善。规模提升能够为更多的游客提供进入景区的机会,而品质改善则有利于实现区内人地和谐关系的建立。   2.接待能力之于承载量的“木桶效应”。受木桶效应的影响,在承载量遭受瓶颈制约的景区,一方面,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受到制约,旅游接待潜力难以完全发挥;另一方面,景区“短板”之外的其他资源和要素因不能达到最佳使用状态而造成闲置和浪费。这既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也不能更好地满足更多游客的需要。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突破瓶颈制约,也是承载量受木桶效应影响的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实中,景区旅游接待水平对于突破承载量瓶颈制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景区的旅游接待水平本身可能成为其承载量的短板和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节假日等游客高峰时段,其影响容易被忽视,因而导致该时段景区出现种种混乱,甚至有不安全事件发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效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景区通常不会依据其游客高峰时段对旅游接待服务的需求规模来确定其接待水平,因为这样会在非高峰时段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高峰到来时,景区又缺乏有效途径迅速扩大旅游接待能力,以匹配此时景区内的旅游接待需求规模,这又导致高峰时段景区内旅游接待管理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其结果是一方面景区疲于奔命,各种乱象频出,另一方面因旅游体验质量下降而引发更多游客的不满。
  反观2012年10月2日在华山景区发生上万名游客滞留、2013年10月2日九寨沟因游客堵路导致景区失序以及2014年12月31日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等事件不难发现,这些意外发生时,景区并没有发生超载行为。导致事故或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成为这一时段景区承载量的新短板,不能满足需求所致。因此,在景区旅游接待实践中,如何依据需求的实际规模和特征,动态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接待服务,是有效避免接待能力成为新短板的重要途径。如果景区缺乏有效途径,其接待水平就成为其承载量的新短板。唯有区内旅游接待的需求规模小于或等于旅游接待的供应规模,才能有效规避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2)通过提高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有助于改善某些瓶颈制约。在景区设施承载量或设施服务是其承载量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升级设施设备、改善旅游接待、优化工作流程等技术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效率、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从而达到扩大承载量的目的。
  在景区生态承载、心理承载、社会承载等总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改善旅游接待的品质,加强对区内游客的管理引导,可以降低游客对景区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人均占有和消耗,景区因此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游客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也有助于景区改善限制其承载量的某些制约。
  在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接待能力本身就属于承载力的范畴。爱德华· 英斯基普(Edword Inskeep)在1989年指出旅游容量的两方面内涵:旅游接待能力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遗憾的是,爱德华·英斯基普的观点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3.接待能力对日承载量的影响。《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中对景区日承载量的确定方法做了如下规定。
  景区日承载量一般是指日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C2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Xi——第i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
  Yi——第i景点的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T ——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
  t ——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
  C1——景区瞬时承载量;
  Z ——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T/t)为T/t的整数部分值。
  由以上公式可知,景区日承载量由瞬时承载量和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确定。由于景区的可游览面积和基本空间承载标准相对比较稳定,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变化对景区日平均周转率的影响相对更加明显。
  实践中,景区可以通过增开售票窗口和检票通道、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升级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来提升其接待能力,这样既能有效缩短游客在景區的排队等待时间,也有助于游客在景点间实现快速空间转移。通过此类技术路线,可以最终实现缩短游客在景区的平均停留时间,游客周转率因此得以提高,周转率提高,景区日承载量相应扩大。因此,景区旅游接待水平的高低,与景区的日承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四、结语
  旅游承载量是景区维持良性发展必须要坚守的一条安全红线,景区的旅游承载量不仅受制于其空间环境、设施设备、生态本底、社会环境以及游客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和景区的旅游接待水平密切相关。良好的旅游接待服务不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扩大景区承载量,而且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促进旅游景区健康发展;反之,当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游客需要时,就会成为景区承载量新的制约因素,不仅阻碍景区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引发各种危机。对此,景区在实践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袁箐,陈楠,程川.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承载力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论坛,2016(5).
  [2]陈玲玲.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研究[J].生态经济,2011(9).
  [3]明庆忠,李宏,王斌.试论旅游环境容量的新概念体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9(5):53 -57.
  [4]章小平,朱忠福.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旅游学刊,2007(9).
  [5]http://www.cnta.gov.cn/zwgk/hybz/201506/t20150625_428221.shtml
  [6]陶犁,杨桂华.旅游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152.
  [7]翁钢民等.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
  [8]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3).
  [9] http://www.jiuzhai.com/index.php/news/publicity/4523-5a.html
  [10]Edword Inskeep.旅游环境计划.地理译报,1989,3:26-29
  作者简介:何文俊(1975—)男,四川射洪人。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文化研究。邱萍(1968—)女,四川绵阳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标准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旅游学院2017年科研基金项目“旅游景区游客高峰时段接待能力提升研究(编号17SCTUS14)”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调查某军校学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旨在为学员饮食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和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某军校共1000名学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KAP营养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学生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和称质量法对其进行连续5天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表明 大一包伙食堂学员KAP营养评分普遍高于非包伙食堂学员,这表明大一新生无论从营养知识、态度还是行为上都较其
期刊
摘 要:随着“创一代”时代逐渐过去,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在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新形势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面临家族所有权配置问题的现实考验。本文基于刘白璐等的《中国家族企业家族所有权配置效应研究》提出设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案,为中国家族企业所有权配置和未来发展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家族企业 所有权配置 公司业绩  一、关于刘白璐等的《中国家族企业家族所有权配置效应研究》  1.文章
期刊
摘 要:从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开始,不少学者便纷纷投身于对各国软实力的比较分析。将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放在一起,来分析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也是学者们的一个基本研究方向。本文先简单地介绍软实力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然后从认知角度、构建资源及推动主体等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软实力进行比较的同时,也试图为提升我国软实力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软实力 中美 比较  “软实力”最初出自
期刊
摘 要:企业年金制度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退休期间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企业享受国家税优政策,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有益的选择。  关键词:企业年金 制度 问题 实践  一、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势在必行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本企业经济情况,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广西自治区2016年高速公路33个路段截面数据,运用E-views 8.0采用截面回归模型分析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对高速公路收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数量与高速公路收费呈正相关关系,且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置对货车收费与客车收费的效应大小是不同的,对货车收费的效应要明显高于客车收费的效应。  关键词:高速公路 收费定价 服务区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陕西省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基于陕西省近十年(2007-2016)公路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数据,运用弹性分析方法宏观分析了公路和货运周转量与陕西社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公路客运运输一直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有逆增长的趋势;公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基本相适应并有落后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陕西省 公路交通 区域经济 弹性分析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在学制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改革学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宿迁地区部分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应该进行改革,但要进行改革又有很多因素影响。进行改革原因:学生学习内容日渐增多,学习形式多样,应试教育面临考试多压力大等等。影响改革进行的因素:我国现有的发展水平,选拔人才方式—应试教育,学生个体差异。  关键词:中小学 学制改革 可行性  随着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就业形势越趋严峻,国家鼓励大学生以创业的形式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本文以广东省某独立学院为例,展开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研,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从而达到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帮助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飞跃的提升。据中国社科院2015
期刊
摘 要:特色小镇一词缘起于浙江省,2015年1月由浙江省政府于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6年特色小镇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社会各界投资人士也纷纷涌入到寻找建设特色小镇的商机和投资机会中。数据证明,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各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也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特色小镇为例,着重分析
期刊
摘 要:當前,金华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的发展思路,本文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中国的历史方位、浙江的历史方位、金华的历史方位四个层面就其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就“实现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面小康 浙中崛起 背景分析 对策分析  一、引言  历史方位,是指在一定历史坐标系体系中,相关事务所处的位置。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寻找金华新方位,锚定金华新坐标,认清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