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就是连锁化率。所以连锁化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任务很艰巨。新的背景下对流通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本人和我们团队全程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的调研和最后的编制工作,我想结合十八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谈流通业的发展。
就流通业而言,不能就流通谈流通,十八大报告中,字里行间没有找到流通产业怎么样的字样,但是仔细研究每一个大的部分,特别是涉及经济领域这块会发现,都和流通有关,我们是在更大的视野、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谈流通。十八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流通业,会有很多收获。
大背景是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倍增”,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量化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再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层层递进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这是未来八到十年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当然也是流通业发展的背景。
不仅仅是总量的翻番和平均数的翻番,这里面有更多的内涵是伴随性的增长。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共同翻番的话,半年以后收入差距会拉大,而我们是要在收入倍增的同时把收入差距减小,这是有难度的事情。
我们大体测算了一下,未来的8年,GDP的总量和居民收入倍增的话,增长在7%或者7.1%左右就可以翻番。所以这次的目标制定不是盲目的,不是特别高的目标,而是实事求是,是实实在在的。
到20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大体接近美国的总量。到那个时候我们差不多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差不多接近5000美元的人均GDP,差不多进入到高收入行列。按照世行的标准,就是进入世行规定的所谓高收入的国家,所以这8年非常重要,决定着我们是陷入到中等国家收入的陷阱,还是能跳过陷阱。
这个过程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动力,平均每年7%的增长,大家注意这7%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不一样了,在50万亿的基础上再翻番是非常不容易的,它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比如资源消耗,比如环境承载,比如劳动力的红利,还有土地资源等等。
这给流通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十二五”里面对流通业也有量化的指标。就是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差不多32万亿。
第一是看30年的消费零售总额的发展,年均增长14.5%左右,还需要考虑到物价的因素。32万亿是名义的增长,实际上在整个经济倍增和收入倍增的时候,流通业的倍增,到2020年的时候,恐怕接近了两倍的增幅。
整个流通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扩大就业的过程中,在增加居民收入的过程中,速度可能要高于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那么这两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名义增长还高达14点几,如果再考虑到物价上升的因素,达到年均15%,就能实现32万亿。特别是现在有高速增长的因素,今年可能会超过20万亿。
“十一五”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就是连锁化率。所以连锁化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任务很艰巨。新的背景下对流通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更多的挑战。
还有一个大的背景是新“四化”的发展和以往流通业的关系。新“四化”和以往说的“四化”不太相同,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此之前没有信息化,叫做三化同步。十八大文件提出信息化,就使得这“四化”成为未来增长格局的新的动力。这“四化”的增长就是这8年的动力。
信息化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还改变了生活的结构。拿流通业来讲,大量的买难卖难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所以信息化在中国的流通业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信息化在零售领域、批发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有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用信息化来武装商贸流通业,把传统流通体系变成现代的流通体系,这个任务很艰巨,挑战也很大。
城市化对流通业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第一,不同的城市,其规模、功能对商业流通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特大型城市、中等城市的商业体系怎么发展,空间布局怎么布局,功能怎么发展。这都是需要相关部门研究的课题。
第二,城市化的过程中,怎么样把城市之间的流通业连接在一起。“十二五”提出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的概念,最近商务部也想委托我们继续研究对主要商业功能区的实施方案,这11个功能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和中国的整体的城市化战略和我们的“两横三纵”的城市群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城市化进程对我们的流通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各个区域之间的流通业的发展,包括11个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包括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和承担不同功能的城市的商业发展。
第三,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谈了近20年的时间,但是为什么还没有转变,我个人认为,当调整约束还没有那么紧迫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快速运行的时候,谁去关心发展方式呢?但是现在不转变不行了,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在十八大上被提到了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高度。
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粗放型的跑马圈地,靠扩张规模的路径已经越来越窄了。
第四,如何开放市场,让非公有制的经济进来。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这是核心问题。 “十二五”的内贸规划强调,要规划现代流通体系,要健全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大市场、大贸易体系,这才是配置资源的具体的载体和具体的抓手,通过一定的方式、一定的载体、一定的主体去完成市场配置资源。
当前,流通业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审时度势促进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仍需要深入研究。
(节选自2012年12月15日“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年会上的演讲)
我本人和我们团队全程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的调研和最后的编制工作,我想结合十八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谈流通业的发展。
就流通业而言,不能就流通谈流通,十八大报告中,字里行间没有找到流通产业怎么样的字样,但是仔细研究每一个大的部分,特别是涉及经济领域这块会发现,都和流通有关,我们是在更大的视野、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谈流通。十八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流通业,会有很多收获。
大背景是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倍增”,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量化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再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到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层层递进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这是未来八到十年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当然也是流通业发展的背景。
不仅仅是总量的翻番和平均数的翻番,这里面有更多的内涵是伴随性的增长。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共同翻番的话,半年以后收入差距会拉大,而我们是要在收入倍增的同时把收入差距减小,这是有难度的事情。
我们大体测算了一下,未来的8年,GDP的总量和居民收入倍增的话,增长在7%或者7.1%左右就可以翻番。所以这次的目标制定不是盲目的,不是特别高的目标,而是实事求是,是实实在在的。
到20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大体接近美国的总量。到那个时候我们差不多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差不多接近5000美元的人均GDP,差不多进入到高收入行列。按照世行的标准,就是进入世行规定的所谓高收入的国家,所以这8年非常重要,决定着我们是陷入到中等国家收入的陷阱,还是能跳过陷阱。
这个过程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动力,平均每年7%的增长,大家注意这7%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不一样了,在50万亿的基础上再翻番是非常不容易的,它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比如资源消耗,比如环境承载,比如劳动力的红利,还有土地资源等等。
这给流通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十二五”里面对流通业也有量化的指标。就是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差不多32万亿。
第一是看30年的消费零售总额的发展,年均增长14.5%左右,还需要考虑到物价的因素。32万亿是名义的增长,实际上在整个经济倍增和收入倍增的时候,流通业的倍增,到2020年的时候,恐怕接近了两倍的增幅。
整个流通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扩大就业的过程中,在增加居民收入的过程中,速度可能要高于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那么这两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名义增长还高达14点几,如果再考虑到物价上升的因素,达到年均15%,就能实现32万亿。特别是现在有高速增长的因素,今年可能会超过20万亿。
“十一五”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就是连锁化率。所以连锁化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任务很艰巨。新的背景下对流通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更多的挑战。
还有一个大的背景是新“四化”的发展和以往流通业的关系。新“四化”和以往说的“四化”不太相同,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此之前没有信息化,叫做三化同步。十八大文件提出信息化,就使得这“四化”成为未来增长格局的新的动力。这“四化”的增长就是这8年的动力。
信息化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还改变了生活的结构。拿流通业来讲,大量的买难卖难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所以信息化在中国的流通业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信息化在零售领域、批发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有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用信息化来武装商贸流通业,把传统流通体系变成现代的流通体系,这个任务很艰巨,挑战也很大。
城市化对流通业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第一,不同的城市,其规模、功能对商业流通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特大型城市、中等城市的商业体系怎么发展,空间布局怎么布局,功能怎么发展。这都是需要相关部门研究的课题。
第二,城市化的过程中,怎么样把城市之间的流通业连接在一起。“十二五”提出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的概念,最近商务部也想委托我们继续研究对主要商业功能区的实施方案,这11个功能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和中国的整体的城市化战略和我们的“两横三纵”的城市群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城市化进程对我们的流通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各个区域之间的流通业的发展,包括11个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包括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和承担不同功能的城市的商业发展。
第三,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谈了近20年的时间,但是为什么还没有转变,我个人认为,当调整约束还没有那么紧迫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快速运行的时候,谁去关心发展方式呢?但是现在不转变不行了,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在十八大上被提到了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高度。
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粗放型的跑马圈地,靠扩张规模的路径已经越来越窄了。
第四,如何开放市场,让非公有制的经济进来。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这是核心问题。 “十二五”的内贸规划强调,要规划现代流通体系,要健全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大市场、大贸易体系,这才是配置资源的具体的载体和具体的抓手,通过一定的方式、一定的载体、一定的主体去完成市场配置资源。
当前,流通业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审时度势促进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仍需要深入研究。
(节选自2012年12月15日“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年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