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日益增多的中学生行为问题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凸显了出来。例如:中学生厌学、逃学,压力过大造成的焦虑、失眠、叛逆心理等。素质教育要上一个台阶,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自然有义务承担起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正工作。然而,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纵观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是班主任的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受得住学生的各种考验。班主任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冷静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智慧与爱心找到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路径。
一、正确引导,细心观察,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记得是在我担任259班班主任期间,我发现我班的张XX同学从开学以来一直精神不好,一天到晚无精打采的,而且人也特别瘦,我开始以为是这孩子住校了,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能是营养没有跟上。上我的课他又非常认真,我也就没有太在意,可是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他一下课就趴在桌子上,有时课间操时间他也请假不去做操。我感觉这孩子有些不正常了,是身体出了问题吗?我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任课教师反映他上课经常打瞌睡,而且他坐直了也能睡着,有时还叫不醒,这令我大为吃惊。这孩子平时表现还可以,成绩处在全班中上水平,而且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每天很早起床,说话也很乖巧,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注意观察其言行举止和他平时的活动情况,并且找他的老乡了解情况,老乡说他是个小说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上瘾了。有一次上数学课,他坐在后面看课外书,数学老师没有发现,我从后门进教室把他的武打小说没收了。课后我了解到他经常到学校周围的一些小书摊租大部头的武侠小说看,有时候自己没有钱了,就待在那些书摊前看一下午,有时还会打着手电筒看通宵,沉迷时甚至连饭也不去食堂吃,直接叫外卖。同时,我还了解到他这个星期向数学老师借过200元钱等情况。我赶紧和其父母取得联系,结果吓我一跳,他一个月要用900多元钱!因为他的家庭情况特殊,母亲与其亲生父亲离婚后,带着当时只有七岁的他改嫁。这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得英俊帅气,母亲为了让他在现在这个丈夫心中有好印象,从小教育他犯了错误不要跟继父讲,成绩单也改了后才告诉继父。因此他从小就嘴巴很甜,学会了八面玲珑。他能找亲生父亲、亲生爷爷、奶奶和继父及继父这边的爷爷奶奶要到钱。尽管他们都不是很富裕,但对他都非常慷慨,因为两边就这个男孩,而且,家长也都知道他沉迷于武侠小说不能自拔,初三的时候继父就不让他读书了,后来是他的母亲和他自己一起说服继父,才让他继续读书的。我想,我暂时还不能将他在学校仍然看小说的事情告诉他继父,否则他的家庭又会有一次大风暴。我想张XX的家长都已经无能为力了。在我了解情况的一周里,我又多次从他那里没收了好几本武侠小说。
为了教育好这个学生,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想了很多办法。
第一,有的放矢地找他谈话。开始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说“张XX,你这一段时间表现怎么样?”他对我说:“老师,你认为爱看书是缺点吗?”我说:“爱看书不是缺点,你平时喜欢看些什么书?”他看我没有批评他,就谈起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而且在这一方面很舍得花钱,平时自己总会买一些。他说只要有小说看,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由于看小说,他在对学习上分心了,他的成绩在六年级时一落千丈。初三时由于害怕继父的处罚,他稍微控制了一下,那时的成绩也就马马虎虎,考了19分(1A2B2C),因此考进了长沙财经学校最好的班级。他说:“老师,我其实还是很想考大学。”我就说:“这说明你很聪明,也说明你看武侠小说会荒废学业,凡事都要有度,现在你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想考大学,这说明你长大了,但考大学与沉迷于武侠小说是矛盾的,如果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矛盾时,要放弃爱好,要让爱好为自己的目标服务,你看了那么多的小说,可为什么写文章时还是没有东西写呢?你没有看过一本中外名著,我推荐几部特别好看的书给你看,不需要出租金的。”我从自己以前买的一些书中选了几部推荐给他看,如《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还告诉他,只要他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不看,在遵守正常作息时间的情况下看,我以后还借书给他。我把自己读大学时看过的书及读书的笔记都拿给他看,我说,其实爱看书不是缺点,关键是你看的什么书,什么时间看,为什么看这些书。
第二,为了教育他,我努力寻找他的优点。我发现他很有号召力,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错。我以他早晨起床早,而寝室里男生都喜欢睡懒觉为由,叫他当副寝室长,每天叫寝室同学起床,同时规定寝室评比的得分情况直接和思想品德评价联系,如果寝室里有一个违反纪律的同学,大家都不能加分。这样,对他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上课不能看了,就寝后也不能打着手电筒看书了,但周末他还是去租武侠小说看。为了彻底地改变他,我平时以了解情况为由,有意无意地找他。一段时间后,他对我已经没有了戒备之心,认为我很信任他,这时,我们就开始谈一些住宿生周末活动情况。有一个周末,我到寝室去,看到他一个人趴在床上看小说,床头还有好几本武侠小说。看到这一情况我把他从上铺上叫下来,坐在一起谈我读高中和大学时也喜欢看小说,但不是这样的,我对他看的小说进行分析,很随便就从这些书中找出好几个错别字和几处语病,并告诉他青少年要看健康向上的书,不能看虚幻消极的书,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我把自己的一部《战争与和平》又借给了他,并和他达成协议,以后要看课外书,我帮他借。为了彻底帮他戒掉看武侠小说的瘾,我平时一有时间就到寝室找他,了解他的情况,和他聊“三国”,聊“论剑”,聊“钢铁”等。我在肯定他的进步和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俭朴节约,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武侠世界里,它是虚拟的,而现实生活是和谐的、温馨的,应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来报答父母。为此,我还运用合作教育的策略,一方面引导他多为班集体服务,把宿舍管理好,另一方面,我将他们寝室的几个同学召集起来,希望他们共同帮助张XX。一段时间后,他还真的看完了《战争与和平》,另外还向我借了一些中外名著,寝室里的同学都说他不怎么看武侠了。我发现他经常不吃早餐,就常常把自己带的牛奶、鸡蛋给他吃,告诉他不吃早餐的危害。一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没收过他的武侠小说了。尽管他还是喜欢看课外书,但都是一些很有意义的、健康积极的书了。 可是高二的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我两次在上课时间没收他的手机,开始我并没有多想,认为只是与同学发信息聊天而已,可当我发现他又在用手机上网看武侠时,我很失望。我想这孩子怎么就这样屡教不改呢?我找他了解情况,他告诉我,放假时他父亲给了他一部手机,他整个假期就在家里用手机上网看武侠,很是过瘾,本想开学后就不看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我马上说,那你就让我来管你好了,他犹豫一会儿后说:“那老师你怎么管?”我说:“你写一个委托书给我,请我帮你保管手机,会计证考试后,老师再还你。”他想了想说:“我每周五要给爸爸打电话,那怎么办?”“那你就周五来拿手机,周日再还,但如果周末你还看武侠,那下周五就不能将手机给你了,我本来一直答应过全班同学,你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不向家长告状的,那这一次要破例请家长了。你说行吗?”这次他听到要请家长,有些紧张,因为他的继父只要听到他在校表现不好,就打他,而且还说不让他读书了。于是,他马上就同意了,并将委托书与手机一并交给我。开始两周他周五周六的晚上通宵用手机看了武侠,我知道后就一直没有把手机还给他,周五放学时让他给家里打电话,然后就又将手机收回了。直到高二考完了会计证,他的成绩估计还很不错。我就将手机还给他了,我想他应该能管住自己了。因为经过我的耐心疏导和不懈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张XX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关键是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高三参加对口高考,他考了605分,上了本科,被湖南工学院录取。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达到心与心的共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学生的思想形态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也千差万别。班主任不应对他们抱有偏见,甚至歧视,而应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理解其性格特点,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以达成共鸣,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有效的教育途径。
2010年9月的一天,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9岁学生王XX在家里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哼,这次要搞就搞一回大的。”王XX的妈妈无意中听到这句话后,在例行的向我报平安的电话中说起了这件事。对于王XX的情况,我是非常了解的,最初报到的时候我没有收他,后来他又通过关系还是进了这个班。这个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闯荡了两年,个性很倔,先后练过三节棍、跆拳道等搏斗项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平时闷声闷气,但很讲义气,好打抱不平,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而且他在家里很强势。他母亲基本上管不在他,他的事情就他自己说了算。他原本是和妈妈一起来长沙打工的,可多次找工作失利后,就想学点知识与技能。因为听亲戚朋友说长沙财经学校很不错,既可以选择就业,又可以参加对口升学,于是他就来到了我们学校。入校后,我发现他很少与同学交流。我从他的家庭联系本上也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每周都是母亲签字。记得,有一次周五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看了一会作业后回家,刚出校门不远,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又刮起了大风,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又下起了。大雨我想起放学时因天气还很好,担心负责关窗户的同学忘记关窗户了,于是赶紧往回走。走到校门口时,我正好遇到了王XX,我问他怎么还没有回家,他说他今天不回去,晚上要到火车站去接弟弟回家。他见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就问我跑回来有什么事,我说担心教室的窗户没有关好,要爬到四楼去关窗户。于是他说:“王老师我去关吧,你快回家休息。”我当时很感动,但我还是和他一起去了教室。因雨越下越大,我又不是急着回家,他本来要去超市买些东西的,因下雨也就不去了,我想正好可以和他聊一聊。我问了他在社会上混的那两年的经历,他谈的较多,感想也多。但我发现他的一些想法有偏差,他认为只有强大别人才不会欺负你,他之所以爱好练武也是这个原因。他说,在学校里只要别人不惹他,他不会去招惹别人的。我和他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和他交流了,但我能感觉得到,他根本就没有认同我的观点。我问起他的弟弟及家里的情况,他都不怎么愿意说,我也就没有细问了。雨停了,我和他一起去了超市,但他没有买什么东西,只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他拿起一瓶洗发露看了又看,放下后又拿起来再看。我想他是觉得商品太贵了吧,我就趁他不注意把它捡进了购物篮里,结完账后我把这瓶洗发露送给他了。从超市出来后,他说他赶着去接弟弟,他弟弟是残疾,在一次车祸中父亲死了,弟弟的一只眼睛也没有了,这次来长沙是为了做整容手术。他说他从不和任何人说起他的家人,他父亲死后,他就是家里的当家人。他认为是母亲懦弱,导致父亲死后叔叔霸占了父亲与叔叔共同创办的一个木材加工厂,他心里一直都记恨着自己的亲叔叔。
这一次我了解到的情况对后来的教育非常有用。由于他的家境特别困难,他平时生活节俭,有几次我去查寝,发现他的床铺整理得很干净整洁,与其他几个床位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个寝室住了9个男生,只有他的衣柜上了锁,我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同学们告诉我,他的柜子从来都不让人看,据说里面是商品。他的母亲在一个远方亲戚家做保姆,那家人的孩子在国外工作,平时就只有两位老人在家,他周末也会去那里住。不过,他每次都是周六的早上就回学校,有时还在校园里或是在外面兜售电话卡、小饰品、小零食、学习用品等,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学们向我反映这些情况,我还做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我觉得这孩子不容易,有时周六还叫上他一起吃饭,国家、学校的困难补助班上同学都会评给他。我仔细地想着王XX说的那些话,并根据这个孩子过去的一些表现,和他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预感到他可能要出事了。我一晚上都在想怎么解决王XX的问题。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一大早,我6点不到就守在了校门口,直到10点多钟的时候,王XX终于出现在校门口了,映入我眼帘的是他背上那个比平时明显要重得多的书包。我和他打招呼之后,就说我有事请他帮忙,就把他叫进传达室,在他坐下之前,我很自然地帮他将书包从背上取下来,发现书包很沉,于是对他说:“书包怎么这么重啊?里面放了什么,是进了新货吗?老师可以看看吧?”见我这样问,他的脸上立即表现出慌乱的神情,虽然他极不情愿,但他书包里面的秘密最终还是让我发现了,原来是三把明晃晃的新菜刀!见此情况后,我的心立刻悬起来了,我强压住自己的紧张与惊讶,就说你一定还没有吃早餐,老师我也没有吃,我们就早餐、中餐一起吃了吧。我把王XX请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面馆,点了两个煲仔饭,一边陪着他吃,一边慢慢地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性格强悍的他认为有几个高年级同学羞辱了他,还多次拿了他的东西没有给钱,他要找他们出口恶气。我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他一起探讨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还讲了一些法律知识。我把自己以前当班主任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他听:“我的那个学生后来辍学了,起因是这个学生家长与邻居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发生矛盾,开始只是争吵,但双方都不示弱,你推我搡动起了手,结果这个学生家长,一时冲动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操起身边的一把铁铲就扑过去,铁铲正好击中了邻居男主人的后脑,这个邻居还没有到医院就没命了。你可以想象得出来,这件事对这两个家庭带来的后果。今天如果你请的外面的同伴和你一起去找高三的学生出气,你想过后果吗?你一旦有什么事,你的母亲、你的弟弟他们怎么办?”经过几个小时的劝导,我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意识到今天自己的行为的危害性了,最后看着他脸上露出了难有的笑容,心情轻松地回到了教室,我因紧张而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他的信息:“王妈妈,今天,您让我明白了很多连我母亲都没有和我讲过的道理,谢谢了。”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从那以后,王XX像变了个人一样,他的学习与生活都走上了正轨。高三时他还是选择了对口高考,一个爱心人士答应赞助他读完大学。2011年参加高考,他以611分的成绩考进了湖南农业大学。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要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中学时期是学生行为问题的高发期,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有不良行为品德的问题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就要做到:对学生违纪行为纠正的坚决性;对学生不良习惯纠正的持续性;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严谨性。
三、不断关爱,反复施教,用爱开启心锁“爱”是教育的本质,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班主任教育存在行为问题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体罚和歧视纠偏对象等不正当教育行为,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成为这些孩子的亲人和知心朋友,要在如何使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上下工夫,寻找感化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我班有个学生叫韩XX,家住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山村里,自小母亲去世。她是一个女生,但是进校时,她的服饰和打扮都很另类,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男生。刚来学校不到一个月,就打了两场架,上课迟到、课堂上大喊大叫、旷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我既同情这个家境困难的学生,从各个方面关心和爱护她,又恨铁不成钢。每次我与她谈心,道理讲了一大堆,她口头答应得很好,但不出一天,她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老师如何教育她,她都屡教不改。她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于是,我及时与她的家长交流,了解到韩XX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她的父亲常年在外面跑长途送货车,很少回家,继母开一家小杂货店,每天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和关心她。从她继母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从小就像男孩子,调皮好动,经常说谎。作为继母,她不方便多说或者惩罚孩子。也许她有她的难处吧,我并没有多问。我又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她父亲说他常年在外,这孩子平时都是母亲管教,现在就全交给我了,让我帮助教育她。我细心地观察,她有很强的“人来疯”气质,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人越多越来劲,越是有人关注她,她就越有表现的欲望。如在最安静的课堂上她小声唱歌,没人理她,她唱几句就会自然停止,但只要有人注意她,她就会马上兴奋起来,唱歌的声音逐渐变大,而且表情自我陶醉。她有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如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行为是否合适或是否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别人的东西,一旦她看上了,就抢来玩,还不主动归还,找她还要被挨骂。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上的同学跑进办公室,急切地说:“老师,不好啦,不好啦,韩XX和计算机老师打起来了。”我心里一紧,计算机老师是一个女老师,怎么会和她打起来呢?我赶紧跑到机房。只见她和计算机老师扭打在一起。我大声叫韩XX住手,她才停了下来。计算机老师非常气愤,当着同学们的面说:“王老师,这样的学生要马上开除,否则我不会再上你班的课了。”我没有回答,把韩XX带到办公室,她一副不服气的模样看着我,心想“不就是批评我一顿,然后开除我吗”。我给她搬了一张凳子,要她坐下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她的家庭背景,她的未来人生分析她的优点与长处,韩XX被我感动了,她说:“老师,我错了,刚才我在玩游戏,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批评我,我就骂了老师的娘,老师叫我去教务处,我不去,还推了老师,我犯了如此大的错误,而您还是对我如此的宽容。”当天晚上我找到计算机老师,告诉她,韩XX是单亲家庭,从小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又有了一个男孩,所以她是一个没人管教、习惯差又非常自卑的孩子,请计算机老师原谅她的错误,给她改正的机会。计算机老师对这孩子也很同情,她说:“我也教了近二十年书了,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学生,我当时也是气疯了。”第二天,我带着韩XX找到了计算机老师,她诚心诚意地向老师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老师原谅了她犯的错误。这以后,我想她应该会改变了吧。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星期五下午,我上课的时候她在听MP3,而且非常投入,摇头晃脑的,还跟着哼起来了,我当时十分愤怒,一下子就扯下她的耳机,把她的MP3没收了。放学后,我问她:“你怎么上课去听歌呢?”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借的同学的MP3,下课后同学就要拿走了,那我就只好上课听了。”她还振振有词。我当时气得脑袋好像短路了,不知接下来该怎么教育下去了。我想了一下,今天正好是周末,放学较早,她又是常住生,于是我把她带到自己的家里,给她做了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招待她。和她聊了很长的时间,聊人生,聊同学,我把儿子读书时的故事和我自己读中学时的人生故事与她分享。她问我:“考大学是否很难?”我说:“只要确定了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去努力,不是很难的。”她听了后特别高兴,说:“老师你说我能考上吗?”我说:“你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跟着老师走,不懂的老师帮你。”我还给她提了一些她能够接受的建议,并希望她成为一个严格自律的人。离开时,我送了她一套文具。后来我在她的作文中了解到,那天,她在返校的途中,内心充满感动,老师对她的不离不弃的爱,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一路上,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绝对不辜负老师对她的殷切希望。自那之后,她时刻告诫自己,上课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讲话;管住自己的手,不打人、不骂人;管住自己的心,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地方课后“打破砂锅问到底”,我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她补习专业课。为了让她增强自信,满足她的表现欲望,我在后来的几次班级活动中,让她表演节目,或邀请她担任主持,教育她展现自己也要看场合,否则就是卖弄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韩XX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言行举止规范了许多,我还建议她把头发留长扎起来,让自己成为窈窕淑女,她答应了。高三摸底考试中,她考了班级的第十六名,年级的第五十八名,所有认识她的老师和同学都说她变了,变成了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纪律的学生了。2011年高考时她考了608分,上了二本线。但由于家庭困难,她没有选择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而去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就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与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关爱太少分不开。这些孩子在班主任老师的关怀下,通过细心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培养,是能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班主任要付出满满的爱,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看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你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但至少无害于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纵观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是班主任的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受得住学生的各种考验。班主任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冷静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智慧与爱心找到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路径。
一、正确引导,细心观察,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记得是在我担任259班班主任期间,我发现我班的张XX同学从开学以来一直精神不好,一天到晚无精打采的,而且人也特别瘦,我开始以为是这孩子住校了,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能是营养没有跟上。上我的课他又非常认真,我也就没有太在意,可是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他一下课就趴在桌子上,有时课间操时间他也请假不去做操。我感觉这孩子有些不正常了,是身体出了问题吗?我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任课教师反映他上课经常打瞌睡,而且他坐直了也能睡着,有时还叫不醒,这令我大为吃惊。这孩子平时表现还可以,成绩处在全班中上水平,而且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每天很早起床,说话也很乖巧,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注意观察其言行举止和他平时的活动情况,并且找他的老乡了解情况,老乡说他是个小说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上瘾了。有一次上数学课,他坐在后面看课外书,数学老师没有发现,我从后门进教室把他的武打小说没收了。课后我了解到他经常到学校周围的一些小书摊租大部头的武侠小说看,有时候自己没有钱了,就待在那些书摊前看一下午,有时还会打着手电筒看通宵,沉迷时甚至连饭也不去食堂吃,直接叫外卖。同时,我还了解到他这个星期向数学老师借过200元钱等情况。我赶紧和其父母取得联系,结果吓我一跳,他一个月要用900多元钱!因为他的家庭情况特殊,母亲与其亲生父亲离婚后,带着当时只有七岁的他改嫁。这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得英俊帅气,母亲为了让他在现在这个丈夫心中有好印象,从小教育他犯了错误不要跟继父讲,成绩单也改了后才告诉继父。因此他从小就嘴巴很甜,学会了八面玲珑。他能找亲生父亲、亲生爷爷、奶奶和继父及继父这边的爷爷奶奶要到钱。尽管他们都不是很富裕,但对他都非常慷慨,因为两边就这个男孩,而且,家长也都知道他沉迷于武侠小说不能自拔,初三的时候继父就不让他读书了,后来是他的母亲和他自己一起说服继父,才让他继续读书的。我想,我暂时还不能将他在学校仍然看小说的事情告诉他继父,否则他的家庭又会有一次大风暴。我想张XX的家长都已经无能为力了。在我了解情况的一周里,我又多次从他那里没收了好几本武侠小说。
为了教育好这个学生,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想了很多办法。
第一,有的放矢地找他谈话。开始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说“张XX,你这一段时间表现怎么样?”他对我说:“老师,你认为爱看书是缺点吗?”我说:“爱看书不是缺点,你平时喜欢看些什么书?”他看我没有批评他,就谈起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而且在这一方面很舍得花钱,平时自己总会买一些。他说只要有小说看,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由于看小说,他在对学习上分心了,他的成绩在六年级时一落千丈。初三时由于害怕继父的处罚,他稍微控制了一下,那时的成绩也就马马虎虎,考了19分(1A2B2C),因此考进了长沙财经学校最好的班级。他说:“老师,我其实还是很想考大学。”我就说:“这说明你很聪明,也说明你看武侠小说会荒废学业,凡事都要有度,现在你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想考大学,这说明你长大了,但考大学与沉迷于武侠小说是矛盾的,如果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矛盾时,要放弃爱好,要让爱好为自己的目标服务,你看了那么多的小说,可为什么写文章时还是没有东西写呢?你没有看过一本中外名著,我推荐几部特别好看的书给你看,不需要出租金的。”我从自己以前买的一些书中选了几部推荐给他看,如《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还告诉他,只要他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不看,在遵守正常作息时间的情况下看,我以后还借书给他。我把自己读大学时看过的书及读书的笔记都拿给他看,我说,其实爱看书不是缺点,关键是你看的什么书,什么时间看,为什么看这些书。
第二,为了教育他,我努力寻找他的优点。我发现他很有号召力,而且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错。我以他早晨起床早,而寝室里男生都喜欢睡懒觉为由,叫他当副寝室长,每天叫寝室同学起床,同时规定寝室评比的得分情况直接和思想品德评价联系,如果寝室里有一个违反纪律的同学,大家都不能加分。这样,对他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上课不能看了,就寝后也不能打着手电筒看书了,但周末他还是去租武侠小说看。为了彻底地改变他,我平时以了解情况为由,有意无意地找他。一段时间后,他对我已经没有了戒备之心,认为我很信任他,这时,我们就开始谈一些住宿生周末活动情况。有一个周末,我到寝室去,看到他一个人趴在床上看小说,床头还有好几本武侠小说。看到这一情况我把他从上铺上叫下来,坐在一起谈我读高中和大学时也喜欢看小说,但不是这样的,我对他看的小说进行分析,很随便就从这些书中找出好几个错别字和几处语病,并告诉他青少年要看健康向上的书,不能看虚幻消极的书,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我把自己的一部《战争与和平》又借给了他,并和他达成协议,以后要看课外书,我帮他借。为了彻底帮他戒掉看武侠小说的瘾,我平时一有时间就到寝室找他,了解他的情况,和他聊“三国”,聊“论剑”,聊“钢铁”等。我在肯定他的进步和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俭朴节约,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武侠世界里,它是虚拟的,而现实生活是和谐的、温馨的,应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来报答父母。为此,我还运用合作教育的策略,一方面引导他多为班集体服务,把宿舍管理好,另一方面,我将他们寝室的几个同学召集起来,希望他们共同帮助张XX。一段时间后,他还真的看完了《战争与和平》,另外还向我借了一些中外名著,寝室里的同学都说他不怎么看武侠了。我发现他经常不吃早餐,就常常把自己带的牛奶、鸡蛋给他吃,告诉他不吃早餐的危害。一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没收过他的武侠小说了。尽管他还是喜欢看课外书,但都是一些很有意义的、健康积极的书了。 可是高二的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我两次在上课时间没收他的手机,开始我并没有多想,认为只是与同学发信息聊天而已,可当我发现他又在用手机上网看武侠时,我很失望。我想这孩子怎么就这样屡教不改呢?我找他了解情况,他告诉我,放假时他父亲给了他一部手机,他整个假期就在家里用手机上网看武侠,很是过瘾,本想开学后就不看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我马上说,那你就让我来管你好了,他犹豫一会儿后说:“那老师你怎么管?”我说:“你写一个委托书给我,请我帮你保管手机,会计证考试后,老师再还你。”他想了想说:“我每周五要给爸爸打电话,那怎么办?”“那你就周五来拿手机,周日再还,但如果周末你还看武侠,那下周五就不能将手机给你了,我本来一直答应过全班同学,你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不向家长告状的,那这一次要破例请家长了。你说行吗?”这次他听到要请家长,有些紧张,因为他的继父只要听到他在校表现不好,就打他,而且还说不让他读书了。于是,他马上就同意了,并将委托书与手机一并交给我。开始两周他周五周六的晚上通宵用手机看了武侠,我知道后就一直没有把手机还给他,周五放学时让他给家里打电话,然后就又将手机收回了。直到高二考完了会计证,他的成绩估计还很不错。我就将手机还给他了,我想他应该能管住自己了。因为经过我的耐心疏导和不懈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张XX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关键是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高三参加对口高考,他考了605分,上了本科,被湖南工学院录取。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达到心与心的共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学生的思想形态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也千差万别。班主任不应对他们抱有偏见,甚至歧视,而应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理解其性格特点,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以达成共鸣,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有效的教育途径。
2010年9月的一天,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19岁学生王XX在家里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哼,这次要搞就搞一回大的。”王XX的妈妈无意中听到这句话后,在例行的向我报平安的电话中说起了这件事。对于王XX的情况,我是非常了解的,最初报到的时候我没有收他,后来他又通过关系还是进了这个班。这个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闯荡了两年,个性很倔,先后练过三节棍、跆拳道等搏斗项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平时闷声闷气,但很讲义气,好打抱不平,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而且他在家里很强势。他母亲基本上管不在他,他的事情就他自己说了算。他原本是和妈妈一起来长沙打工的,可多次找工作失利后,就想学点知识与技能。因为听亲戚朋友说长沙财经学校很不错,既可以选择就业,又可以参加对口升学,于是他就来到了我们学校。入校后,我发现他很少与同学交流。我从他的家庭联系本上也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每周都是母亲签字。记得,有一次周五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看了一会作业后回家,刚出校门不远,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又刮起了大风,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又下起了。大雨我想起放学时因天气还很好,担心负责关窗户的同学忘记关窗户了,于是赶紧往回走。走到校门口时,我正好遇到了王XX,我问他怎么还没有回家,他说他今天不回去,晚上要到火车站去接弟弟回家。他见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就问我跑回来有什么事,我说担心教室的窗户没有关好,要爬到四楼去关窗户。于是他说:“王老师我去关吧,你快回家休息。”我当时很感动,但我还是和他一起去了教室。因雨越下越大,我又不是急着回家,他本来要去超市买些东西的,因下雨也就不去了,我想正好可以和他聊一聊。我问了他在社会上混的那两年的经历,他谈的较多,感想也多。但我发现他的一些想法有偏差,他认为只有强大别人才不会欺负你,他之所以爱好练武也是这个原因。他说,在学校里只要别人不惹他,他不会去招惹别人的。我和他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和他交流了,但我能感觉得到,他根本就没有认同我的观点。我问起他的弟弟及家里的情况,他都不怎么愿意说,我也就没有细问了。雨停了,我和他一起去了超市,但他没有买什么东西,只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他拿起一瓶洗发露看了又看,放下后又拿起来再看。我想他是觉得商品太贵了吧,我就趁他不注意把它捡进了购物篮里,结完账后我把这瓶洗发露送给他了。从超市出来后,他说他赶着去接弟弟,他弟弟是残疾,在一次车祸中父亲死了,弟弟的一只眼睛也没有了,这次来长沙是为了做整容手术。他说他从不和任何人说起他的家人,他父亲死后,他就是家里的当家人。他认为是母亲懦弱,导致父亲死后叔叔霸占了父亲与叔叔共同创办的一个木材加工厂,他心里一直都记恨着自己的亲叔叔。
这一次我了解到的情况对后来的教育非常有用。由于他的家境特别困难,他平时生活节俭,有几次我去查寝,发现他的床铺整理得很干净整洁,与其他几个床位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个寝室住了9个男生,只有他的衣柜上了锁,我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同学们告诉我,他的柜子从来都不让人看,据说里面是商品。他的母亲在一个远方亲戚家做保姆,那家人的孩子在国外工作,平时就只有两位老人在家,他周末也会去那里住。不过,他每次都是周六的早上就回学校,有时还在校园里或是在外面兜售电话卡、小饰品、小零食、学习用品等,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学们向我反映这些情况,我还做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我觉得这孩子不容易,有时周六还叫上他一起吃饭,国家、学校的困难补助班上同学都会评给他。我仔细地想着王XX说的那些话,并根据这个孩子过去的一些表现,和他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预感到他可能要出事了。我一晚上都在想怎么解决王XX的问题。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一大早,我6点不到就守在了校门口,直到10点多钟的时候,王XX终于出现在校门口了,映入我眼帘的是他背上那个比平时明显要重得多的书包。我和他打招呼之后,就说我有事请他帮忙,就把他叫进传达室,在他坐下之前,我很自然地帮他将书包从背上取下来,发现书包很沉,于是对他说:“书包怎么这么重啊?里面放了什么,是进了新货吗?老师可以看看吧?”见我这样问,他的脸上立即表现出慌乱的神情,虽然他极不情愿,但他书包里面的秘密最终还是让我发现了,原来是三把明晃晃的新菜刀!见此情况后,我的心立刻悬起来了,我强压住自己的紧张与惊讶,就说你一定还没有吃早餐,老师我也没有吃,我们就早餐、中餐一起吃了吧。我把王XX请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面馆,点了两个煲仔饭,一边陪着他吃,一边慢慢地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性格强悍的他认为有几个高年级同学羞辱了他,还多次拿了他的东西没有给钱,他要找他们出口恶气。我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他一起探讨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还讲了一些法律知识。我把自己以前当班主任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他听:“我的那个学生后来辍学了,起因是这个学生家长与邻居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发生矛盾,开始只是争吵,但双方都不示弱,你推我搡动起了手,结果这个学生家长,一时冲动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操起身边的一把铁铲就扑过去,铁铲正好击中了邻居男主人的后脑,这个邻居还没有到医院就没命了。你可以想象得出来,这件事对这两个家庭带来的后果。今天如果你请的外面的同伴和你一起去找高三的学生出气,你想过后果吗?你一旦有什么事,你的母亲、你的弟弟他们怎么办?”经过几个小时的劝导,我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意识到今天自己的行为的危害性了,最后看着他脸上露出了难有的笑容,心情轻松地回到了教室,我因紧张而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他的信息:“王妈妈,今天,您让我明白了很多连我母亲都没有和我讲过的道理,谢谢了。”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从那以后,王XX像变了个人一样,他的学习与生活都走上了正轨。高三时他还是选择了对口高考,一个爱心人士答应赞助他读完大学。2011年参加高考,他以611分的成绩考进了湖南农业大学。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要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中学时期是学生行为问题的高发期,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有不良行为品德的问题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就要做到:对学生违纪行为纠正的坚决性;对学生不良习惯纠正的持续性;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严谨性。
三、不断关爱,反复施教,用爱开启心锁“爱”是教育的本质,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班主任教育存在行为问题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体罚和歧视纠偏对象等不正当教育行为,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成为这些孩子的亲人和知心朋友,要在如何使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上下工夫,寻找感化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我班有个学生叫韩XX,家住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山村里,自小母亲去世。她是一个女生,但是进校时,她的服饰和打扮都很另类,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男生。刚来学校不到一个月,就打了两场架,上课迟到、课堂上大喊大叫、旷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我既同情这个家境困难的学生,从各个方面关心和爱护她,又恨铁不成钢。每次我与她谈心,道理讲了一大堆,她口头答应得很好,但不出一天,她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老师如何教育她,她都屡教不改。她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于是,我及时与她的家长交流,了解到韩XX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她的父亲常年在外面跑长途送货车,很少回家,继母开一家小杂货店,每天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和关心她。从她继母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从小就像男孩子,调皮好动,经常说谎。作为继母,她不方便多说或者惩罚孩子。也许她有她的难处吧,我并没有多问。我又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她父亲说他常年在外,这孩子平时都是母亲管教,现在就全交给我了,让我帮助教育她。我细心地观察,她有很强的“人来疯”气质,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人越多越来劲,越是有人关注她,她就越有表现的欲望。如在最安静的课堂上她小声唱歌,没人理她,她唱几句就会自然停止,但只要有人注意她,她就会马上兴奋起来,唱歌的声音逐渐变大,而且表情自我陶醉。她有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如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行为是否合适或是否影响到了其他学生。别人的东西,一旦她看上了,就抢来玩,还不主动归还,找她还要被挨骂。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上的同学跑进办公室,急切地说:“老师,不好啦,不好啦,韩XX和计算机老师打起来了。”我心里一紧,计算机老师是一个女老师,怎么会和她打起来呢?我赶紧跑到机房。只见她和计算机老师扭打在一起。我大声叫韩XX住手,她才停了下来。计算机老师非常气愤,当着同学们的面说:“王老师,这样的学生要马上开除,否则我不会再上你班的课了。”我没有回答,把韩XX带到办公室,她一副不服气的模样看着我,心想“不就是批评我一顿,然后开除我吗”。我给她搬了一张凳子,要她坐下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她的家庭背景,她的未来人生分析她的优点与长处,韩XX被我感动了,她说:“老师,我错了,刚才我在玩游戏,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批评我,我就骂了老师的娘,老师叫我去教务处,我不去,还推了老师,我犯了如此大的错误,而您还是对我如此的宽容。”当天晚上我找到计算机老师,告诉她,韩XX是单亲家庭,从小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又有了一个男孩,所以她是一个没人管教、习惯差又非常自卑的孩子,请计算机老师原谅她的错误,给她改正的机会。计算机老师对这孩子也很同情,她说:“我也教了近二十年书了,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学生,我当时也是气疯了。”第二天,我带着韩XX找到了计算机老师,她诚心诚意地向老师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老师原谅了她犯的错误。这以后,我想她应该会改变了吧。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星期五下午,我上课的时候她在听MP3,而且非常投入,摇头晃脑的,还跟着哼起来了,我当时十分愤怒,一下子就扯下她的耳机,把她的MP3没收了。放学后,我问她:“你怎么上课去听歌呢?”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借的同学的MP3,下课后同学就要拿走了,那我就只好上课听了。”她还振振有词。我当时气得脑袋好像短路了,不知接下来该怎么教育下去了。我想了一下,今天正好是周末,放学较早,她又是常住生,于是我把她带到自己的家里,给她做了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招待她。和她聊了很长的时间,聊人生,聊同学,我把儿子读书时的故事和我自己读中学时的人生故事与她分享。她问我:“考大学是否很难?”我说:“只要确定了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去努力,不是很难的。”她听了后特别高兴,说:“老师你说我能考上吗?”我说:“你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跟着老师走,不懂的老师帮你。”我还给她提了一些她能够接受的建议,并希望她成为一个严格自律的人。离开时,我送了她一套文具。后来我在她的作文中了解到,那天,她在返校的途中,内心充满感动,老师对她的不离不弃的爱,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一路上,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绝对不辜负老师对她的殷切希望。自那之后,她时刻告诫自己,上课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讲话;管住自己的手,不打人、不骂人;管住自己的心,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地方课后“打破砂锅问到底”,我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她补习专业课。为了让她增强自信,满足她的表现欲望,我在后来的几次班级活动中,让她表演节目,或邀请她担任主持,教育她展现自己也要看场合,否则就是卖弄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韩XX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言行举止规范了许多,我还建议她把头发留长扎起来,让自己成为窈窕淑女,她答应了。高三摸底考试中,她考了班级的第十六名,年级的第五十八名,所有认识她的老师和同学都说她变了,变成了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纪律的学生了。2011年高考时她考了608分,上了二本线。但由于家庭困难,她没有选择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而去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就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许多问题行为,与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关爱太少分不开。这些孩子在班主任老师的关怀下,通过细心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培养,是能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班主任要付出满满的爱,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看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你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但至少无害于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