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更新的教学内容中不能“照旧”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后的新教材(以人教版为例) 绝大多数地区已使用了4年~5年,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少数人(特别是教辅资料或考题的编写者)在新教材更新的内容上未引起高度注意,时有把旧教材中一些缺乏科学性的摒弃了的说法或表述形式编入教辅资料或联考试题中,有少数教者甚至带到课堂上,这不仅影响了新教材对学科知识构建目标的落实,也为学生的高考带来不确定因素。下面列举几例。
  1.催化剂作用及定义的表述更新
  在旧教材中,关于催化剂作用的表述是笼统地称为“成千上万倍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新教材为了摒弃这种笼统的说法,专门设置了三个“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对同一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与不使用催化剂,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然后上升得出使用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性认识。然而,至今仍有不少教辅资料和少数教师上课时还在讲催化剂能“成千上万倍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抹杀了不同催化剂改变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有区别的这一事实;更没有去理会新教材为何用几个探究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的意图。
  新教材不仅给催化剂的作用作出了科学性的表述,而且还特别提出了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路径”的提法,这是给初中催化剂所下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的一个必要交待,即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致使原来化
  学反应的路径发生了改变。正因如此,才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大幅度地提高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新的反应路径中的分子有效碰撞概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路径”的提法,并力求用学生所熟悉的例子予以具体化。
  例如,SO2直接与O2反应生成SO3很慢,慢得连仪器也很难检测到,但SO2很容易被NO2氧化生成SO3,NO2还原为NO,NO又容易被O2氧化生成NO2,整个过程可表示为:
  上述过程中由于NO2的存在,致使SO2氧化为SO3的路径改变,使得SO2的氧化变得很容易。NO2在该反应过程中“伴演”的就是催化剂的角色。
  2.新制Cu(OH)2与醛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更新
  新制Cu(OH)2试剂是一个特定表述,其配制过程为: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荡后即得到新制氢氧化铜(澄清溶液)。其实该试剂的溶质是Na2[Cu(OH)4]、NaOH(浓度最大)和Na2SO4。新制氢氧化铜是专门用于检验醛基存在的,因其还原产物是红色难溶Cu2O,现象明显。之所以新制氢氧化铜试剂这样配制,原因有二:一是在强碱性条件下醛基的还原性更强,反应速率更快,现象更明显。二是溶液中[Cu(OH)4]2-对热很稳定,其过量时受热不会分解干扰实验现象。事实上Cu(OH)2也可与醛基反应,但当其过量时会分解产生黑色CuO而严重干扰实验现象。
  旧教材中将新制氢氧化铜与醛(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述为: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所以不少人把新制氢氧化铜试剂解读为“氢氧化铜悬浊液”。由于各种教铺资料对这种解读的推波助澜,使其流传广泛,负面影响深远。当时很多人似乎也没有去追究,默认了,就是有人站出来呼吁(笔者2008年4月在《化学教育》发表过呼吁文章),也没有改变时下的现状,因教材也是这样模糊的。
  课程改革后新教材对新制氢氧化铜与醛(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表述为:
  CH3CHO+NaOH+2Cu(OH)2△
  CH3COONa+Cu2O↓+3H2O
  新教材的这种表述是对旧教材表述的重要更正,这种表述更符合客观实际。其理由有二:一是新制氢氧化铜本来是一种溶液(只要做过实验的人都会看到不是悬浊液),明明白白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红色沉淀,理应在Cu2O的后面打“↓”。二是新制氢氧化铜是一种强碱性溶液,醛的氧化产物羧酸当然被碱中和而呈羧酸盐存在。
  然而,当今正在使用的各大“品牌”教辅资料或某些区域性(如省示范高中)联考考题的编写者们还在使用“氢氧化铜悬浊液”以及旧书中表述的化学方程式。更多的教师也是跟着教辅资料或考题的答案转,没有理解透彻新教材对旧教材这种表述重要更正的意义——使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反映实际。
  3 缩聚物结构简式方括号外侧端基表示更新
  旧教材中不论是加聚物还是缩聚物,其结构简式方括号外侧端基都用横线“-”表示,而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作了调整,即缩聚物在结构简式方括号外侧要写出链节余下端基原子或原子团,加聚物则仍用横线“-”表示。这种调整是科学的,因缩聚物的端基是单体中确定的原子或原子团,生成的小分子总数只是在参与反应的单体总数中(n)减去1;而加聚物的端基是不确定的(加聚反应完成后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2、H2O、NH3等不同小分子,并使之断键产生原子或原子团作为端基),仍用横线“-”表示。这一调整对学生书写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确增大了难度,既要写出链节的化学组成,又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端基的原子或原子团,还要配平小分子的化学计量数。此外,若缩聚物属于聚酯类的方程式要用可逆号表示。这些改动体现了新教材对基础知识传授的规范性。
  然而不少教辅资料时至今日仍将缩聚物化学式按旧教材中的表述形式表示。下面列举几例常见缩聚反应在旧教村与新教材中的不同表示形式:
  缩聚物的表述形式不仅涉及知识的科学性问题,还涉及高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范性问题,若不按新教材所示范的形式表述,高考阅卷时因与标淮答案不符是不会给分的。所以,教者不仅自己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教辅资料去写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且还要及时指导学生把那些教辅资料中的错误表述形式改正过来,以此阻断产生错误的源头。
其他文献
一、酸碱盐知识的考点分析与命题预测  1.酸碱指示剂在遇到酸性或是碱性溶液时会变色,怎样选择指示剂已经成为中考的热点。此外该类题目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自制的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中主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考查溶液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溶液的pH的测定以及日常生活中对pH的应用,通常是中考的热点,常常和人们的生
期刊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应该学会分析不同反应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配平。  本文介绍几种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电子得失法  适用范围: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比较常规,比较容易判断其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是最基础的一种应该重点掌握的配平方法,其主要配平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标好价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改变的元素的价态;  2.列变化列出电子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无线局域网(WLAN)如何接入软交换系统,通过对WLAN技术标准、网络架构及承载能力的探讨,揭示了软交换系统无线应用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有前景的应用,如VoWLAN、远程无线监控、无线即时消息不口定位服务等的解决方案。文章认为宽带无线接入标准WiMAX有望成为WLAN的升级版,一旦成熟,并与软交换等NGN技术相结合,将会实现人们追求的“网络无所不在,信息随手可得”的美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对某一课题的探究、讨论,实现知识的生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究与研究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期刊
1.“原电池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  原电池原理和化学电源的教学内容分别出现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二章和选修四第四章中。在必修二中,学生通过由锌片、铜片和硫酸构成的单液原电池了解了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必修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带盐桥的较复杂的双液原电池,其核心内容包括: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其中原电池原理中盐桥的引入突破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盐桥的引入使氧化剂
期刊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碘是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早在1811年首次发现单质碘,之后出现多种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课本中出现的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但传统碘制剂-碘酊,也就是药店中销售的一种消毒剂,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乙醇溶液而制成,易挥发,通常储存于棕色瓶中,一般使用浓度为2%,其杀灭微生物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因此,建构主义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特大型城市渊S网络的网络优化工作,提出了整体网络优化方法,即:既考虑无线网络优化,也考虑交换网络优化。优化步骤为: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开展核心交换网优化,调整集成基站控制器(ICSC)、寻呼区(PA),再优化基站覆盖,增强基站同步能力。文章还提出了通过特定的补充业务和增值业务弥补网络覆盖的不足,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网络指标的方法。  关键词:PHS网络;网络优化;覆盖;同步
期刊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1.建构主义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 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得到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与任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任务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2.
期刊
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可见未来中学化学改革一定会不断地革新。所以有必要对我国中学化学改革进行梳理回顾,以期为未来中学化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进行合理的展望。  一、我国中学化学改革的回顾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为教育的任何改革都要落实到课程上,落实到课堂中,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课程改革进行梳理。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始于1865年,1855年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