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后进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导致后进生成绩不理想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个性品质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因此在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谈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
一、 学习动机。
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以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 而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学习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这样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借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激励、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
“养鱼的渔民如何估计他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呢?”这个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个已知条件的数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能估计出鱼塘的鱼么?怎样操作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数学真的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数学真的很有用!
二、学习情感。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遇到挫折时,则会引起厌恶;通过努力探索出新的方法就会产生惊喜,这种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增加学习的能量,活跃思想,充分发挥智慧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喜爱,也关乎到他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往往取决于该为教师的个人品质及教学方法。所以,提高良好的教师品质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 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要遇到各种困难和疑问,定义、定理的记忆理解,各种解题方法的应用等等,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不断用生动的范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另外,从分析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来看,不少后进生往往是由于意志薄弱、贪玩、怕苦、怕累、怕失败等种种干扰而造成的,这也说明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顽强毅力的重要性。
四、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阅读新课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划重点词汇的方法是一定要会的,边画边分析理解,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 会听、会记、会想、会练、会沟通、会迁移。即会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记住相关概念及定理,会思考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并迁移到相关联系上,在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并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和老师及其他同学的沟通。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
只会背诵、只会一味的往下做题是没有太高的效率的,真正会学习的学生是必须会总结归纳的,通过总结归纳能够发现同类题目的相关程度,在同类题目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所以,做一段时间的题目后一定要停下来想一想,总结一下,让量的提升转换为质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现在的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普遍非常差,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抓计算能力,除个别课程内容需要计算器之外,一定要让计算器离开课堂。同时,适当的抵制学生的口算,因为小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口算,所以到了初中,数学课就会发现,学生一张草稿纸都没有,全部坐在那里用心算,当数据越来越大,计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学生的口算能力 明显跟不上的时候,学生仍然舍不得拿出草稿纸用笔算,就算是口算错误,他们也不愿意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动笔的能力,要从七年级上学的第一天开始,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初中的计算要求和小学是不一样的,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动手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以上都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们学习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一、 学习动机。
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以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 而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学习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这样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借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激励、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
“养鱼的渔民如何估计他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呢?”这个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个已知条件的数据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能估计出鱼塘的鱼么?怎样操作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数学真的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数学真的很有用!
二、学习情感。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遇到挫折时,则会引起厌恶;通过努力探索出新的方法就会产生惊喜,这种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就是学习情感。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增加学习的能量,活跃思想,充分发挥智慧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喜爱,也关乎到他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往往取决于该为教师的个人品质及教学方法。所以,提高良好的教师品质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 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要遇到各种困难和疑问,定义、定理的记忆理解,各种解题方法的应用等等,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不断用生动的范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另外,从分析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来看,不少后进生往往是由于意志薄弱、贪玩、怕苦、怕累、怕失败等种种干扰而造成的,这也说明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顽强毅力的重要性。
四、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阅读新课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划重点词汇的方法是一定要会的,边画边分析理解,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 会听、会记、会想、会练、会沟通、会迁移。即会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记住相关概念及定理,会思考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并迁移到相关联系上,在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并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和老师及其他同学的沟通。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
只会背诵、只会一味的往下做题是没有太高的效率的,真正会学习的学生是必须会总结归纳的,通过总结归纳能够发现同类题目的相关程度,在同类题目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所以,做一段时间的题目后一定要停下来想一想,总结一下,让量的提升转换为质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现在的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普遍非常差,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抓计算能力,除个别课程内容需要计算器之外,一定要让计算器离开课堂。同时,适当的抵制学生的口算,因为小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口算,所以到了初中,数学课就会发现,学生一张草稿纸都没有,全部坐在那里用心算,当数据越来越大,计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学生的口算能力 明显跟不上的时候,学生仍然舍不得拿出草稿纸用笔算,就算是口算错误,他们也不愿意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动笔的能力,要从七年级上学的第一天开始,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初中的计算要求和小学是不一样的,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动手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以上都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们学习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