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主席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时期以来,我军在实践中缔造形成了老山精神、98抗洪、抗击非典、载人航天、抗震救灾等一个又一个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根植于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源自于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涵化于我军历久弥坚的优良传统,实践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伟大历程,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让新时期伟大精神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源泉。
一、新时期伟大精神根植于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夯实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以来,我军塑造的伟大精神归根结底都是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的结果。首先,这些伟大精神的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本质相连的。98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党领导我军开展的各种救灾军事实践活动中时刻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载人航天精神体现出来的科学求实、抗震救灾精神展现的尊重科学,无不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这些伟大精神背后又都体现着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正如胡主席在总结抗击非典工作时所指出“我们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进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党的理论旗帜为这些伟大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原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我军才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能创造出以不畏艰险为共性特征的新时期伟大精神。第三,党的创新理论蕴涵的科学世界观是自觉产生这些伟大精神的“总开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世界观。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才能“道不远人”。只有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革命军人的全部能动性和创造潜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时期以来,我军创造的伟大精神都是自觉、自发产生的,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这种“自觉”、“自发”的前提条件。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军核心价值观的立论基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根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武装官兵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弘扬我军新时期伟大精神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些伟大精神的形成是党的创新理论孕育培养的结果,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部队的实践产物。因此,以我军伟大精神为动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作用,教育引导官兵认识到这些对全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的伟大精神的理论内涵,使之自觉的寻求精神动力,掌握理论武器。
二、新时期伟大精神源自于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我军创造伟大精神的过程正是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最为充分的展现和演绎。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众志成城才成为了现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抗击非典体现的人文关怀,抗震救灾张显的开放透明、载人航天蕴涵的敢于超越,归纳起来就是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是与改革开放实践最为匹配的时代精神。因此,新时期伟大精神的实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正如胡主席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所指出 “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普遍真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树立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新时期伟大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要传承民族文化,体现革命性,又要赋予时代内涵,体现当代性。因此,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体的新时期伟大精神,提升了军人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深刻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三、新时期伟大精神涵化于我军历久弥坚的优良传统,不断锤炼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军队传统是军队精神的基石。军队的传统构成了军队情结和内聚力,形成了军队心理基础和行为模式的材料。它们是军队内在的素质和力量,是军队精神的重要源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是人民解放军80年培育和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改革开放30年,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在不断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敌对势力“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思潮的巨大影响下,我军官兵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考验,自始至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出色完成各种军事实践活动。这种高度的自觉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我军始终能够正确处理等价交换原则与无私奉献原则的博弈,恪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载人航天、抗击非典等军事实践将服务人民的内涵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这些实践所产生的精神则对于弘扬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我军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部队表现出的过硬战斗精神和打赢能力表明了我军敢打必胜的传统和信念没有改变。可见,我军优良传统的形成、继承和发扬,与新时期军队伟大精神的锻炼、培育和功能发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我军有着深厚的优良传统。
我军优良传统集中回答了听谁指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是本质相连的。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看,听党指挥表示军队是价值客体,党是军队直接的价值主体,军队应满足党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服务人民表示军队是价值客体,人民是价值主体,军队必须满足人民这个终极性的价值主体的需要。英勇善战则是一切军队的普遍价值。这三句话构成了我军特殊的政治价值和普遍的军事价值的辨证关系,突出了人民军队的本色,明确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标准,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科学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应该看到,我军优良传统之所以能够不断提炼升华并最终成为当代军人的共同价值取向,与新时期我军塑造的伟大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我军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军人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一刻也不能偏离优良传统轨道。通过新时期我军伟大精神不断张显和诠释,优良传统的内涵才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展,才能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义。
四、新时期伟大精神实践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伟大历程,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伟大精神就是客体的属性、规律等充实主体本质力量的过程中形成的意识产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军事实践史,不难发现,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产生都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使命促生的。履行使命,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要靠能力来保障,更要靠精神来支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人民军队历史使命也不断拓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军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使命任务面前,人民军队创造了老山精神、抗洪精神。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结合党的三大历史任务,胡主席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职能使命的拓展,军事领域实践也不断延伸。我军历史使命在由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延伸中产生了载人航天精神,在由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向应对非传统安全延伸中产生了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历史再次证明,没有伟大的实践就没有伟大的精神。
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必须要积极借鉴新时期伟大精神产生的实践方法,着重理解履行使命与培育价值观的必然联系。任何军队的军人都必须忠诚于其祖国和民族,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努力完成职能使命所包含的各项任务。但是,仅仅停留在认知使命这个层次,必然导致把其视为由国家与军人基于各自目的达成的“契约”。而只有当使命转化成价值观,升华为探究生命意义的最高层次,使命意识才真正得到了强化。使命认知到使命领悟的飞跃,是人生追求与使命的契合,必须通过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来促成。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引导官兵认清使命的意义、使命的光荣,使其搞清楚为什么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仗,怎样准备打仗这些重大问题。要以使命课题训练为重要载体,在军事训练实践中磨练摔打部队,在完成各种军事任务中激发和培养军人的革命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新时期伟大精神根植于与时俱进的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夯实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以来,我军塑造的伟大精神归根结底都是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的结果。首先,这些伟大精神的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本质相连的。98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党领导我军开展的各种救灾军事实践活动中时刻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载人航天精神体现出来的科学求实、抗震救灾精神展现的尊重科学,无不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这些伟大精神背后又都体现着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正如胡主席在总结抗击非典工作时所指出“我们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进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次,党的理论旗帜为这些伟大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原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我军才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能创造出以不畏艰险为共性特征的新时期伟大精神。第三,党的创新理论蕴涵的科学世界观是自觉产生这些伟大精神的“总开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世界观。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才能“道不远人”。只有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革命军人的全部能动性和创造潜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时期以来,我军创造的伟大精神都是自觉、自发产生的,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这种“自觉”、“自发”的前提条件。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军核心价值观的立论基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根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武装官兵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弘扬我军新时期伟大精神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些伟大精神的形成是党的创新理论孕育培养的结果,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部队的实践产物。因此,以我军伟大精神为动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作用,教育引导官兵认识到这些对全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的伟大精神的理论内涵,使之自觉的寻求精神动力,掌握理论武器。
二、新时期伟大精神源自于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我军创造伟大精神的过程正是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最为充分的展现和演绎。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众志成城才成为了现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抗击非典体现的人文关怀,抗震救灾张显的开放透明、载人航天蕴涵的敢于超越,归纳起来就是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是与改革开放实践最为匹配的时代精神。因此,新时期伟大精神的实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正如胡主席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所指出 “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普遍真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树立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新时期伟大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要传承民族文化,体现革命性,又要赋予时代内涵,体现当代性。因此,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体的新时期伟大精神,提升了军人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深刻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三、新时期伟大精神涵化于我军历久弥坚的优良传统,不断锤炼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军队传统是军队精神的基石。军队的传统构成了军队情结和内聚力,形成了军队心理基础和行为模式的材料。它们是军队内在的素质和力量,是军队精神的重要源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是人民解放军80年培育和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改革开放30年,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在不断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敌对势力“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思潮的巨大影响下,我军官兵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考验,自始至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出色完成各种军事实践活动。这种高度的自觉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我军始终能够正确处理等价交换原则与无私奉献原则的博弈,恪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载人航天、抗击非典等军事实践将服务人民的内涵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这些实践所产生的精神则对于弘扬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我军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部队表现出的过硬战斗精神和打赢能力表明了我军敢打必胜的传统和信念没有改变。可见,我军优良传统的形成、继承和发扬,与新时期军队伟大精神的锻炼、培育和功能发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我军有着深厚的优良传统。
我军优良传统集中回答了听谁指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是本质相连的。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看,听党指挥表示军队是价值客体,党是军队直接的价值主体,军队应满足党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服务人民表示军队是价值客体,人民是价值主体,军队必须满足人民这个终极性的价值主体的需要。英勇善战则是一切军队的普遍价值。这三句话构成了我军特殊的政治价值和普遍的军事价值的辨证关系,突出了人民军队的本色,明确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标准,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科学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应该看到,我军优良传统之所以能够不断提炼升华并最终成为当代军人的共同价值取向,与新时期我军塑造的伟大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我军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军人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一刻也不能偏离优良传统轨道。通过新时期我军伟大精神不断张显和诠释,优良传统的内涵才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展,才能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义。
四、新时期伟大精神实践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伟大历程,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伟大精神就是客体的属性、规律等充实主体本质力量的过程中形成的意识产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军事实践史,不难发现,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产生都是一种特定的历史使命促生的。履行使命,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要靠能力来保障,更要靠精神来支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人民军队历史使命也不断拓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军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种使命任务面前,人民军队创造了老山精神、抗洪精神。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结合党的三大历史任务,胡主席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职能使命的拓展,军事领域实践也不断延伸。我军历史使命在由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延伸中产生了载人航天精神,在由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向应对非传统安全延伸中产生了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历史再次证明,没有伟大的实践就没有伟大的精神。
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必须要积极借鉴新时期伟大精神产生的实践方法,着重理解履行使命与培育价值观的必然联系。任何军队的军人都必须忠诚于其祖国和民族,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努力完成职能使命所包含的各项任务。但是,仅仅停留在认知使命这个层次,必然导致把其视为由国家与军人基于各自目的达成的“契约”。而只有当使命转化成价值观,升华为探究生命意义的最高层次,使命意识才真正得到了强化。使命认知到使命领悟的飞跃,是人生追求与使命的契合,必须通过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来促成。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引导官兵认清使命的意义、使命的光荣,使其搞清楚为什么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仗,怎样准备打仗这些重大问题。要以使命课题训练为重要载体,在军事训练实践中磨练摔打部队,在完成各种军事任务中激发和培养军人的革命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