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完善与否与现今受国家、社会高度关注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缺乏全程性、缺乏专业化等问题,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全程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专业化的出路指导队伍,建立人力资源群等建议,以期达到加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166-01
1 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出路指导过于阶段性和片面性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大部分的出路指导工作尚处于就业指导的层面上,重视求职者的需求而忽略用人单位和社会这一方面的需求,仅仅侧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讲解政策形势和求职技巧等,忽略了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观引导、信息帮助和求职能力培养,属于应急性而非预备性工作措施,起到的作用仅限于出路指导的最后阶段。出路指导工作开展过于狭隘。
1.2 出路指导普遍带有滞后性和矛盾性
出路指导滞后性是指学校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能顺利就业,侧重于就业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同时,许多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由于目标缺失,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据报载:上海各个高校相继推出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测评,测试结果显示,不少在校大学生的性格、兴趣及至价值观与所学专业并不兼容,今后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会遭遇很大困难。职业指导矛盾性在于:一方面职业指导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定向教育。另一方面又因就业形势压力而进行“先就业现择业”的功利性教育,使教育行为明显存在矛盾,职业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 造成高校毕业生出路指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对出路指导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职业指导机构,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力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高校的出路指导工作普遍存在制度不全,认识不到位,高校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标准圈定在就业的高低,目标就是能把学生送出校门,让學生尽早拿到一份业协议,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工作定位是否科学,能否推进学自己的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出路指导等基础性的工作缺乏深层次和长远的考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市场秩的维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2 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随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产生,基本还处在解决突出问题、当前问题的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在国家范围内尚未形成完备的由上至下的指导体系,机构零星分散、组织混乱。各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部门,也没有加强培养专业人才从事指导工作和理论研究,更缺乏开展多形式、多方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3 关于加强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建议
3.1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个性品质、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所作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包括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个体的自由和自觉,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担当”,个体心理健康等“效用”型社会角色与自己所信奉的“情感”价值取向融合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通俗地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每个人一生中各个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出路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准确定位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3.2 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大一新生入校后即开始做好职业指导,不同年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指导工作偏向不同的侧重点,使之贯穿于高校学生四年学习阶段的始终。对于大一新生应当侧重于专业和出路前景教育。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应当侧重于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自身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四学生,则应侧重于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提供求职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帮助。不同专业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和内容。对于应用性强的专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习实践,积累职业和社会经验。对于偏理论性的专业,在实际求职中往往缺乏应用和经验的优势,对这类专业应当先帮助学生认清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根据个人兴趣和目标规划好发展方向,而后努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和求职类活动,以积累职业技能,为顺利求职打下基础。
这种带“预备性”的指导还体现在对已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以及就业情况数据库的建设上。可通过电子邮件、纸质表格等方式进行收集。
3.3 建设专业化的出路指导师资队伍
出路指导师资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开展系统的出路指导工作的瓶颈,因此出路指导师资建设应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业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实践来看,从事出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要提高出路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组织他们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逐步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服务,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工作队伍。提高全校教师出路指导工作意识和技能,形成全方位关注社会需求的教育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教师队伍方面建立职业指导师制,使职业指导全员化、专业化。
3.4 建立人力资源群
每年从特定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就业的渠道也各不相同,同时所从事职业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建立特定院校的人力资源群,从群中及时了解市场及各个行业的就业行情等信息,并针对具体信息及时做出一定的反馈,有利于为求职群体创造一定的就业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是一项有待完善的、重要的工作,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设专业化的出路指导师资队伍,建立人力资源群等方法,可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就业稳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 新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第一版).
[2] 王洪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教育评论,2004.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166-01
1 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出路指导过于阶段性和片面性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大部分的出路指导工作尚处于就业指导的层面上,重视求职者的需求而忽略用人单位和社会这一方面的需求,仅仅侧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讲解政策形势和求职技巧等,忽略了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观引导、信息帮助和求职能力培养,属于应急性而非预备性工作措施,起到的作用仅限于出路指导的最后阶段。出路指导工作开展过于狭隘。
1.2 出路指导普遍带有滞后性和矛盾性
出路指导滞后性是指学校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能顺利就业,侧重于就业能力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同时,许多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由于目标缺失,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据报载:上海各个高校相继推出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测评,测试结果显示,不少在校大学生的性格、兴趣及至价值观与所学专业并不兼容,今后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会遭遇很大困难。职业指导矛盾性在于:一方面职业指导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定向教育。另一方面又因就业形势压力而进行“先就业现择业”的功利性教育,使教育行为明显存在矛盾,职业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 造成高校毕业生出路指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对出路指导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职业指导机构,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力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高校的出路指导工作普遍存在制度不全,认识不到位,高校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标准圈定在就业的高低,目标就是能把学生送出校门,让學生尽早拿到一份业协议,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工作定位是否科学,能否推进学自己的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出路指导等基础性的工作缺乏深层次和长远的考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市场秩的维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2 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随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产生,基本还处在解决突出问题、当前问题的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在国家范围内尚未形成完备的由上至下的指导体系,机构零星分散、组织混乱。各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指导部门,也没有加强培养专业人才从事指导工作和理论研究,更缺乏开展多形式、多方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3 关于加强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建议
3.1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是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个性品质、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所作的综合分析和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现在何处,我将去何方”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包括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个体的自由和自觉,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担当”,个体心理健康等“效用”型社会角色与自己所信奉的“情感”价值取向融合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通俗地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每个人一生中各个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出路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出发,准确定位自己,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3.2 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大一新生入校后即开始做好职业指导,不同年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指导工作偏向不同的侧重点,使之贯穿于高校学生四年学习阶段的始终。对于大一新生应当侧重于专业和出路前景教育。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应当侧重于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自身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四学生,则应侧重于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提供求职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帮助。不同专业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和内容。对于应用性强的专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习实践,积累职业和社会经验。对于偏理论性的专业,在实际求职中往往缺乏应用和经验的优势,对这类专业应当先帮助学生认清可能的职业生涯目标,根据个人兴趣和目标规划好发展方向,而后努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和求职类活动,以积累职业技能,为顺利求职打下基础。
这种带“预备性”的指导还体现在对已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以及就业情况数据库的建设上。可通过电子邮件、纸质表格等方式进行收集。
3.3 建设专业化的出路指导师资队伍
出路指导师资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开展系统的出路指导工作的瓶颈,因此出路指导师资建设应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业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实践来看,从事出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要提高出路指导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组织他们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逐步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服务,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工作队伍。提高全校教师出路指导工作意识和技能,形成全方位关注社会需求的教育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教师队伍方面建立职业指导师制,使职业指导全员化、专业化。
3.4 建立人力资源群
每年从特定院校毕业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就业的渠道也各不相同,同时所从事职业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建立特定院校的人力资源群,从群中及时了解市场及各个行业的就业行情等信息,并针对具体信息及时做出一定的反馈,有利于为求职群体创造一定的就业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是一项有待完善的、重要的工作,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全程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设专业化的出路指导师资队伍,建立人力资源群等方法,可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就业稳定,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 新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第一版).
[2] 王洪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教育评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