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金清分是指银行对现金进行面额和套别区分、真假币鉴别、数量统计,按照钞票流通标准进行质量分类,并按一定规格进行捆扎包装的处理过程。现金清分是银行现金运营业务的主要内容。现金清分社会化指由银行内部完成现金清分转变为由银行外部的社会组织完成现金清分。现金清分社会化是近年来银行现金运营业务的重要创新,并成为越来越多银行的选择。
一、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产生的原因
现金清分社会化打破了长期以来银行自行开展现金清分的旧模式,它的产生是银行运营管理和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一)现金清分的重要性、强制性、非盈利性与银行对提高运营效率的追求间的矛盾是现金清分社会化产生的内在原因
现金清分对于维护银行资金安全、保持社会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遏制假币流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系到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主要国家均把现金清分作为现金流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银行必须支付经过清分的现金。我国央行在2013年明确要求,银行付出的纸币现金应逐步实现全额清分。
与现金清分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金清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风险点多,管理难度大,对银行来说是一项"苦差事",这个矛盾存在已久。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经营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以上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促使银行开始变革运营模式,在现金清分内部集中的基础上,采取更开放、更经济的社会化的形式开展现金清分,寻求将原来由自身完成的现金清分过程交由专业企业等社会组织来完成。
(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现金清分社会化提供了外部条件
金融服务外包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是指银行将原本自行处理的业务委托给金融服务外包商来持续处理。外包最明显的好处是降低成本。我国政府明确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银行的IT系统开发、档案管理、会计处理等领域是最早实现外包的领域。随着与金融服务外包商合作时间的加长,对外包商信任的加深,以及外包商自身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从外包中切实获益的银行开始把现金业务这样比较敏感的业务委托给外包商来处理。在现金业务各环节中,最先社会化的是现金押运,而后是ATM运营维护,现金清分的社会化是最近的成果。现金清分社会化出现较晚,重要原因在于,与其他现金业务相比,现金清分人员与现金接触最频繁、紧密,风险等级较高,因此银行比较谨慎。
二、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现状
(一)以现金清分外包为主要形式
现金清分外包就是将现金清分业务委托给现金清分业务外包商来处理。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现金清分外包始于2009年建设银行武汉分行与新加坡德安集团的合作。
按照清分业务开展地点或者说成品的交付地点,现金清分外包可分为驻场式清分和离场式清分。驻场式清分指外包公司在银行的自有场地(一般是设有库房的现金中心)进行清分,离场式清分指在外包公司的自有场地进行清分。驻场式清分能够实现清分后现金的及时入库,且收费较低。离场式清分一般适用于自身没有场地的小型银行,收费较高。
(二)发展势头迅猛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现了现金清分社会化。现金清分业务量大、分支机构多的国有商业银行是现金清分社会化的积极推动者。
(三)对提高银行运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1.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人员费用是现金清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外包公司用工成本大大低于银行。2013年一项对北京市银行的调查显示,实行外包后,银行现金清分成本下降了60%左右。
2.提升了银行的管理效率。管理的核心是管人。银行从事现金清分业务的很多是资历老、技能差的老员工,"不好用也得用",管理难度大。而实行外包后,银行可以从保证业务质量出发,对外包公司的管理、操作提出各项严格的要求。如外包公司不能达到要求,发生业务差错,银行可以扣减报酬甚至解除合作。银行还可以根据现金清分业务量的季节变化,随时增减外包人员数量。
3.为银行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手段。现金清分中差错、案件等操作风险较高。现金清分业务外包后,这些风险都由外包公司通过设置风险保证金、为员工购买责任保险等方式来承担。
4.现金清分质量得到提升。现金清分外包公司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银行对现金清分质量的要求。
5.提高了现金清分能力。通过现金清分外包,银行能够以较低的用人成本,实现现金清分能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实现人民银行提出的全额清分要求。
(四)节约了社会资源,创造了就业机会
现金清分社会化实现了人员、设备等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节约了社会资源,银行节省下来的成本支出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以前,银行为控制成本,现金清分人员配备不足,而现在,银行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用更多的人,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
(五)现金清分外包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现金清分社会化开辟了金融服务外包的新领域。目前,已经出现了北京京北方、三泰电子、银联商务等一些全国性企业和广东穗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威豹押运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优势企业。
现金清分外包企业按照背景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其他外包业务拓展到现金清分。以银联商务为代表,该公司以做银行卡收单外包起家;二是从金融设备生产领域进入到金融服务外包,以广东穗通为代表,该公司的母公司广电运通是国内最大的ATM厂商;三是从现金押运领域进入到现金清分外包。现金押运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银行提供押运、保管、清分的一条龙服务,但由于其处于垄断地位,一般收费较高而服务欠佳。
(六)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面对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势头,人民银行总行出台政策,肯定了现金清分业务外包这一新模式,鼓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实行现金清分外包。 三、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现金清分外包存在着信誉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应急风险、依赖性风险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依赖性风险,即银行过于依赖外包商的服务,当外包商的运营出现意外时,现金清分业务无法开展,进而影响整个现金运营。很多实行了现金清分外包的银行对此缺乏应对措施。
(二)现金清分外包企业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一是外包公司为了利润,过分压低人员工资待遇,造成人员流失率高,不利于保证清分工作量的完成,也增加了银行的管理难度。二是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与传统的劳务派遣公司类似,附加值低,并不能为银行带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念。
(三)现金清分外包市场还不成熟。一是现金清分外包市场集中度低,企业间竞争同质化严重,竞标时一味拼价格。二是一些开展现金清分外包的押运公司凭借垄断地位,收费过高,银行负担较重。
(四)现金清分社会化水平不高。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看,现金清分社会化有两种形式,或者说两个阶段。现金清分外包只是初级的形式。银行虽然通过外包节省了成本,但仍然是现金清分职责的承担者,仍然要付出相当的管理精力。现金清分还是银行各自的小生产。而更高级的形式是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分工,把现金清分职责从银行彻底的拿出来,交给专门的社会组织。如,英国2004年开始实行的"现钞流通计划"(Note Circulation Scheme,简称NCS计划)中,英国央行分设南北2个现金中心负责现钞发行及销毁工作,现钞分配、流通及整理则由NCS计划下的民营商业公司的现金中心办理。与之相比,我国的现金清分社会化显然还处在初级阶段。
(五)制度瓶颈开始显现。现金清分社会化改变了原有的人民币流通过程,增加了新的参与主体,这些变化冲击着现有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手段。反过来讲,现有的层级多、环节多的现金运营制度,已经成为制约现金清分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促进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现金清分社会化已经成为现金运营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清分社会化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在于它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了现金清分业务中,契合了银行的需要,发挥了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了社会总体成本。我们应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消除阻碍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积极支持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培育现金清分市场。
(一)加强风险管理。在支持银行实行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同时,督促银行提高对现金清分社会化中风险的认识,选择有信誉、实力的合作伙伴,规范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制定应急措施。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纠正银行、社会组织在现金清分社会化中的不规范做法,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和现金清分质量。
(二)引导现金清分社会化市场规范发展
一是建立现金清分外包公司评价机制。银行在实行现金清分外包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对外包公司缺乏了解。监
管部门应利用信息优势,以银行的反馈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人员技能、响应速度、劳动保护等方面为重点,对外包公司进行公正、全面的评价,在为银行提供参考的同时,促进外包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更好地发挥现金押运公司的积极作用。从国外经验看,现金押运公司具有可以提供现金运营上下游一体化服务的天然优势,在包括现金清分社会化在内的现金运营社会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支持押运公司向现金清分、现金保管等领域拓展的同时,应打破押运公司饱受诟病的垄断弊端,减轻银行的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三)实施中国版NCS计划。现金是一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物品,非常适合进行集中化处理。应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手段,揭去蒙在现金这一物品上的不必要的神秘色彩,改革货币发行制度,组建跨银行的社会化现金清分体系,实施中国版NCS计划,加快告别目前现金清分"各家各户小生产"的落后模式,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将现金清分职责彻底的从银行剥离出来,交给专业化社会组织,使银行从现金清分义务的被动担负者变为现金清分服务的主动使用者。
一、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产生的原因
现金清分社会化打破了长期以来银行自行开展现金清分的旧模式,它的产生是银行运营管理和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一)现金清分的重要性、强制性、非盈利性与银行对提高运营效率的追求间的矛盾是现金清分社会化产生的内在原因
现金清分对于维护银行资金安全、保持社会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遏制假币流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系到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主要国家均把现金清分作为现金流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银行必须支付经过清分的现金。我国央行在2013年明确要求,银行付出的纸币现金应逐步实现全额清分。
与现金清分的重要性和强制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金清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风险点多,管理难度大,对银行来说是一项"苦差事",这个矛盾存在已久。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经营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以上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促使银行开始变革运营模式,在现金清分内部集中的基础上,采取更开放、更经济的社会化的形式开展现金清分,寻求将原来由自身完成的现金清分过程交由专业企业等社会组织来完成。
(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现金清分社会化提供了外部条件
金融服务外包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是指银行将原本自行处理的业务委托给金融服务外包商来持续处理。外包最明显的好处是降低成本。我国政府明确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银行的IT系统开发、档案管理、会计处理等领域是最早实现外包的领域。随着与金融服务外包商合作时间的加长,对外包商信任的加深,以及外包商自身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从外包中切实获益的银行开始把现金业务这样比较敏感的业务委托给外包商来处理。在现金业务各环节中,最先社会化的是现金押运,而后是ATM运营维护,现金清分的社会化是最近的成果。现金清分社会化出现较晚,重要原因在于,与其他现金业务相比,现金清分人员与现金接触最频繁、紧密,风险等级较高,因此银行比较谨慎。
二、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现状
(一)以现金清分外包为主要形式
现金清分外包就是将现金清分业务委托给现金清分业务外包商来处理。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现金清分外包始于2009年建设银行武汉分行与新加坡德安集团的合作。
按照清分业务开展地点或者说成品的交付地点,现金清分外包可分为驻场式清分和离场式清分。驻场式清分指外包公司在银行的自有场地(一般是设有库房的现金中心)进行清分,离场式清分指在外包公司的自有场地进行清分。驻场式清分能够实现清分后现金的及时入库,且收费较低。离场式清分一般适用于自身没有场地的小型银行,收费较高。
(二)发展势头迅猛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现了现金清分社会化。现金清分业务量大、分支机构多的国有商业银行是现金清分社会化的积极推动者。
(三)对提高银行运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1.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人员费用是现金清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外包公司用工成本大大低于银行。2013年一项对北京市银行的调查显示,实行外包后,银行现金清分成本下降了60%左右。
2.提升了银行的管理效率。管理的核心是管人。银行从事现金清分业务的很多是资历老、技能差的老员工,"不好用也得用",管理难度大。而实行外包后,银行可以从保证业务质量出发,对外包公司的管理、操作提出各项严格的要求。如外包公司不能达到要求,发生业务差错,银行可以扣减报酬甚至解除合作。银行还可以根据现金清分业务量的季节变化,随时增减外包人员数量。
3.为银行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手段。现金清分中差错、案件等操作风险较高。现金清分业务外包后,这些风险都由外包公司通过设置风险保证金、为员工购买责任保险等方式来承担。
4.现金清分质量得到提升。现金清分外包公司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银行对现金清分质量的要求。
5.提高了现金清分能力。通过现金清分外包,银行能够以较低的用人成本,实现现金清分能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实现人民银行提出的全额清分要求。
(四)节约了社会资源,创造了就业机会
现金清分社会化实现了人员、设备等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节约了社会资源,银行节省下来的成本支出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以前,银行为控制成本,现金清分人员配备不足,而现在,银行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用更多的人,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
(五)现金清分外包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现金清分社会化开辟了金融服务外包的新领域。目前,已经出现了北京京北方、三泰电子、银联商务等一些全国性企业和广东穗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威豹押运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优势企业。
现金清分外包企业按照背景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其他外包业务拓展到现金清分。以银联商务为代表,该公司以做银行卡收单外包起家;二是从金融设备生产领域进入到金融服务外包,以广东穗通为代表,该公司的母公司广电运通是国内最大的ATM厂商;三是从现金押运领域进入到现金清分外包。现金押运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为银行提供押运、保管、清分的一条龙服务,但由于其处于垄断地位,一般收费较高而服务欠佳。
(六)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面对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势头,人民银行总行出台政策,肯定了现金清分业务外包这一新模式,鼓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实行现金清分外包。 三、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现金清分外包存在着信誉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应急风险、依赖性风险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依赖性风险,即银行过于依赖外包商的服务,当外包商的运营出现意外时,现金清分业务无法开展,进而影响整个现金运营。很多实行了现金清分外包的银行对此缺乏应对措施。
(二)现金清分外包企业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一是外包公司为了利润,过分压低人员工资待遇,造成人员流失率高,不利于保证清分工作量的完成,也增加了银行的管理难度。二是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与传统的劳务派遣公司类似,附加值低,并不能为银行带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理念。
(三)现金清分外包市场还不成熟。一是现金清分外包市场集中度低,企业间竞争同质化严重,竞标时一味拼价格。二是一些开展现金清分外包的押运公司凭借垄断地位,收费过高,银行负担较重。
(四)现金清分社会化水平不高。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看,现金清分社会化有两种形式,或者说两个阶段。现金清分外包只是初级的形式。银行虽然通过外包节省了成本,但仍然是现金清分职责的承担者,仍然要付出相当的管理精力。现金清分还是银行各自的小生产。而更高级的形式是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分工,把现金清分职责从银行彻底的拿出来,交给专门的社会组织。如,英国2004年开始实行的"现钞流通计划"(Note Circulation Scheme,简称NCS计划)中,英国央行分设南北2个现金中心负责现钞发行及销毁工作,现钞分配、流通及整理则由NCS计划下的民营商业公司的现金中心办理。与之相比,我国的现金清分社会化显然还处在初级阶段。
(五)制度瓶颈开始显现。现金清分社会化改变了原有的人民币流通过程,增加了新的参与主体,这些变化冲击着现有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手段。反过来讲,现有的层级多、环节多的现金运营制度,已经成为制约现金清分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促进我国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现金清分社会化已经成为现金运营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清分社会化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在于它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了现金清分业务中,契合了银行的需要,发挥了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了社会总体成本。我们应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消除阻碍现金清分社会化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积极支持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发展,培育现金清分市场。
(一)加强风险管理。在支持银行实行现金清分社会化的同时,督促银行提高对现金清分社会化中风险的认识,选择有信誉、实力的合作伙伴,规范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制定应急措施。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纠正银行、社会组织在现金清分社会化中的不规范做法,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和现金清分质量。
(二)引导现金清分社会化市场规范发展
一是建立现金清分外包公司评价机制。银行在实行现金清分外包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对外包公司缺乏了解。监
管部门应利用信息优势,以银行的反馈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人员技能、响应速度、劳动保护等方面为重点,对外包公司进行公正、全面的评价,在为银行提供参考的同时,促进外包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更好地发挥现金押运公司的积极作用。从国外经验看,现金押运公司具有可以提供现金运营上下游一体化服务的天然优势,在包括现金清分社会化在内的现金运营社会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支持押运公司向现金清分、现金保管等领域拓展的同时,应打破押运公司饱受诟病的垄断弊端,减轻银行的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三)实施中国版NCS计划。现金是一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物品,非常适合进行集中化处理。应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手段,揭去蒙在现金这一物品上的不必要的神秘色彩,改革货币发行制度,组建跨银行的社会化现金清分体系,实施中国版NCS计划,加快告别目前现金清分"各家各户小生产"的落后模式,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将现金清分职责彻底的从银行剥离出来,交给专业化社会组织,使银行从现金清分义务的被动担负者变为现金清分服务的主动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