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孩要穷养”并非真理
自从生下儿子,我就听别人跟我说男孩要穷养。所以,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捡邻居哥哥的衣服穿,平时孩子的各种消费都尽量节俭。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不敢告诉他家里有多少家底儿,我丈夫总是强调“过了十八岁就没人养你了”“读大学就自己去打工”……
我们总觉得这是对儿子好,是在培养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步入青春期,特别是儿子有了心仪的女生——他们班的班长之后,我发现他心里有自卑感。
我带儿子去看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时候,他竟然一声叹息说:“妈妈,那个电影里所说的‘穷病’,我也有。不仅是物质方面,我内心更有一种匮乏的感觉,有一种低人一等受制于人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
过了几天,是班长的生日。作为班里最漂亮最爱学习最有人缘的女生,她会收到很多男生的礼物。陪儿子去给班长挑生日礼物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儿子的“穷病”。他第一眼看中的礼物,就是舍不得買,纠结来纠结去。我在一旁看得直着急:“我帮你悄悄买也行,不告诉你爸。”儿子皱着眉头说:“那可不行,咱家本来就穷,不能超过自己能力进行消费!”
几天后,我看到了儿子微信里的“生日聚会照”。班长站在最中间,我儿子站在离她最远的地方。他毫不起眼,穿着普通,笑容拘谨。那些凑在班长身旁的男孩们,不一定比我儿子帅,但笑容都更加阳光灿烂。
我开始反思,穷养儿子,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
我订阅的公众号里,连岳写了一篇《对儿子好一点,不要装穷》的文章。他分析说,中国脱贫不久,贫穷记忆普遍而深刻,我们见过不少在贫穷中长大的杰出人物,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只是,太多人并没有机会见识富人的生活,所以也看不到富裕中长大的杰出人物,听信宣传,以为富人都是无能的、败家的。世上的企业,多数都是家族企业,许多掌门人是富几代、富十几代,仔细研究他们的长青基业,会由衷佩服他们在教育上的高成功率。
因为过早被设限而叛逆
儿子特别喜欢一部名为《楚门的世界》的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叫楚门的男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被挑选为一部电视剧的男主角,身边的人都是职业演员,懵懂无知的他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日复一日地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楚门发现了这一切,于是他不甘心,要逃离电视剧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对他命运的操控,经历很多抗争之后终于走向自由之路。
班长的生日聚会后,儿子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每当我们习惯性地为儿子安排生活的时候,他就说我:“你就是克里斯托弗,管我吃,管我喝,管我一举一动……恨不得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在你的操纵之下,真讨厌!我不但活在贫穷的限制之下,而且一点自由都没有。”
他对我有抵触情绪,时常跟我对着干,仿佛我一下子从良母变成了巫婆。他的口头禅是:“你这个没安全感的女人啊,给我点自由的空间好不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儿子冲突剧烈。我还想用他小时候的那些励志的办法对他,没想到现在的资讯太发达,儿子随便点开一个网页就能找到无数条驳斥我的理由。
屡屡碰壁后我终于明白:不是穷养或富养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我必须改变自己,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手段去改变儿子。
从哪里开始改变自己呢?思考过后,我认真观看了一遍《楚门的世界》,先了解儿子的感受。影片给了我不少启示:自由是人的本能向往,一旦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在大人的监控和掌握之中时,他就会像影片中的楚门一样拼命反抗。
我开始刻意训练自己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告诉自己:“他已经不是依偎在我怀里的小男孩了,他已经长大,以后要娶妻生子,离我越来越远。我要从母亲变成朋友。”无数次的心理暗示之后,我开始学习新的和儿子相处的方式。
富过三代的规则意识
我仔细研读了一些富过三代的家族故事,发现一个家庭能够教育孩子守住财富,合理地使用财富,秘诀不是克扣孩子,也不是让贫穷的观念摧毁他的自尊心。事实上,驾驭财富的秘诀在于规则意识——按照社会规则去赚钱,按照慈善精神去施舍。
从中得到启发,我与丈夫沟通后达成共识:停止给孩子灌输“咱家很穷,你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的错误观念。我们要保持一种“交警和司机”的关系——双方共同制订并且遵守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父母不用唠叨,只要开罚单就行。
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学着闭嘴,先让丈夫和儿子好好沟通。很奇妙,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更愿意和父亲心平气和地制订规则。我们分别在纸上列出了最期待对方改变的10个方面,然后一起商讨:当对方改变的时候要给予何种奖励,当对方顽固不化时给予何种惩罚。在这个环节,我和儿子有了分歧,比如有关“作业没做好就玩手机”这一条,我认为应该没收手机一周作为惩罚,儿子认为没收一天就行了。最终丈夫权衡拍板:“没收三天。”我们三方达成一致的时候,就将这条写下来,作为家庭的新规则。当然新规则也赋予孩子赚更多零花钱的可能性。比如,孩子坚持遵守规则的时间越久,零花钱增加得就越多。
我尽最大努力保持淡定和理性,新规则的制订比我想象得更容易。有了物质的刺激,儿子很开心,居然说:“真不敢想象,我还有摆脱贫穷、勤劳致富的一天!”我也惊喜地发现,物质刺激可以让孩子变得自律。
一个周五,儿子踢球回来又把臭袜子随手一扔。我强忍着把骂他的话咽回去,举起臭袜子给他比了一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连续3次随手丢臭袜子,要被罚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儿子看我不唠叨,笑了笑接过袜子去洗了。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自己洗袜子的习惯。按照新规则,他连续洗袜子三个月就可以得到200元奖励。为此,他竟改掉了邋遢的习惯。我暗自感叹:物质激励的力量真不可小觑!
一天晚上,儿子10点了还窝在床上看动漫书。我又咬紧牙关,过去比画了一下。好灵啊,他竟然乖乖地钻进了被窝!一个手势居然比我以前唠叨一小时还有效。
周末,儿子说有同学聚会。丈夫对他说:“你参加同学聚会完全可以,只是如果喝酒或超过9点回来的话,会3个月不能拿零花钱哦。”
儿子说:“不用你提醒,我当然知道啦。”于是,他高兴地去,准点回来了。从前我刨根问底他一言不发,这一次,我不多嘴他反倒主动讲起了聚会中的搞笑情节。我听得津津有味,了解了很多儿子圈里同龄人的事情。看来,当我们设立规则不去操控的时候,孩子反倒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他的世界了。
当然,为了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也要遵守一些规则。当我习惯性地“闯”进儿子房间,他立刻高举右手,比了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我连续3次不敲门,就要帮他清空一次淘宝购物车。
重罚之下我也长了记性。我吐吐舌头,马上退出,举手敲门……在诸多的事情上,规则与相对应的物质刺激也更好地帮助我尊重儿子。当我无意之中嘲笑了他,或习惯性地看他手机短信的时候,他总会使用规则做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啊,孩子长大了,我要时时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独立的小男人,而不是需要我监控的小男孩了。
穷养的真谛到底是啥?
我对穷养儿子的反思,并不代表我要富养儿子,更不是我要养出纨绔子弟来。
我觉得“穷养”这个概念,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要相应改变——儿童时期可能是物质上不要与人攀比,鼓励孩子勤俭节约。但到了青春期,家长就应该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则来养孩子。不要故意装穷,更不要打击孩子的进取心。我觉得培养孩子“勤劳致富”的规则意识与自觉性,可能比单纯哭穷要有用得多。
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美好的世界,但孩子如果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一定不会理解你的苦心。同样,如果孩子没有体尝过“有钱真爽”的感觉,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奋斗、去自律。我们适当地制订规则,让孩子拥有赚钱的可能性,并且享受着自己劳动所带来的“扬眉吐气感”,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自信,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怪不得有人说,人要进步,前提是真实,不要骗自己。成年人领一次双薪,发一次奖金,中一次新股,伴随而来的都是开心,财富增长明显让你快乐。这么人性的乐趣,为什么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让孩子知道呢?
我默默对自己说,作为家长,我必须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懂得尊重自己和孩子的物质欲望,同时又为这一切设立规则,才能保持亲子关系的纯洁与美好,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冯士军】
自从生下儿子,我就听别人跟我说男孩要穷养。所以,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捡邻居哥哥的衣服穿,平时孩子的各种消费都尽量节俭。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不敢告诉他家里有多少家底儿,我丈夫总是强调“过了十八岁就没人养你了”“读大学就自己去打工”……
我们总觉得这是对儿子好,是在培养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步入青春期,特别是儿子有了心仪的女生——他们班的班长之后,我发现他心里有自卑感。
我带儿子去看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时候,他竟然一声叹息说:“妈妈,那个电影里所说的‘穷病’,我也有。不仅是物质方面,我内心更有一种匮乏的感觉,有一种低人一等受制于人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
过了几天,是班长的生日。作为班里最漂亮最爱学习最有人缘的女生,她会收到很多男生的礼物。陪儿子去给班长挑生日礼物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儿子的“穷病”。他第一眼看中的礼物,就是舍不得買,纠结来纠结去。我在一旁看得直着急:“我帮你悄悄买也行,不告诉你爸。”儿子皱着眉头说:“那可不行,咱家本来就穷,不能超过自己能力进行消费!”
几天后,我看到了儿子微信里的“生日聚会照”。班长站在最中间,我儿子站在离她最远的地方。他毫不起眼,穿着普通,笑容拘谨。那些凑在班长身旁的男孩们,不一定比我儿子帅,但笑容都更加阳光灿烂。
我开始反思,穷养儿子,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
我订阅的公众号里,连岳写了一篇《对儿子好一点,不要装穷》的文章。他分析说,中国脱贫不久,贫穷记忆普遍而深刻,我们见过不少在贫穷中长大的杰出人物,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只是,太多人并没有机会见识富人的生活,所以也看不到富裕中长大的杰出人物,听信宣传,以为富人都是无能的、败家的。世上的企业,多数都是家族企业,许多掌门人是富几代、富十几代,仔细研究他们的长青基业,会由衷佩服他们在教育上的高成功率。
因为过早被设限而叛逆
儿子特别喜欢一部名为《楚门的世界》的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叫楚门的男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被挑选为一部电视剧的男主角,身边的人都是职业演员,懵懂无知的他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日复一日地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楚门发现了这一切,于是他不甘心,要逃离电视剧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对他命运的操控,经历很多抗争之后终于走向自由之路。
班长的生日聚会后,儿子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每当我们习惯性地为儿子安排生活的时候,他就说我:“你就是克里斯托弗,管我吃,管我喝,管我一举一动……恨不得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在你的操纵之下,真讨厌!我不但活在贫穷的限制之下,而且一点自由都没有。”
他对我有抵触情绪,时常跟我对着干,仿佛我一下子从良母变成了巫婆。他的口头禅是:“你这个没安全感的女人啊,给我点自由的空间好不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儿子冲突剧烈。我还想用他小时候的那些励志的办法对他,没想到现在的资讯太发达,儿子随便点开一个网页就能找到无数条驳斥我的理由。
屡屡碰壁后我终于明白:不是穷养或富养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我必须改变自己,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手段去改变儿子。
从哪里开始改变自己呢?思考过后,我认真观看了一遍《楚门的世界》,先了解儿子的感受。影片给了我不少启示:自由是人的本能向往,一旦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在大人的监控和掌握之中时,他就会像影片中的楚门一样拼命反抗。
我开始刻意训练自己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告诉自己:“他已经不是依偎在我怀里的小男孩了,他已经长大,以后要娶妻生子,离我越来越远。我要从母亲变成朋友。”无数次的心理暗示之后,我开始学习新的和儿子相处的方式。
富过三代的规则意识
我仔细研读了一些富过三代的家族故事,发现一个家庭能够教育孩子守住财富,合理地使用财富,秘诀不是克扣孩子,也不是让贫穷的观念摧毁他的自尊心。事实上,驾驭财富的秘诀在于规则意识——按照社会规则去赚钱,按照慈善精神去施舍。
从中得到启发,我与丈夫沟通后达成共识:停止给孩子灌输“咱家很穷,你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的错误观念。我们要保持一种“交警和司机”的关系——双方共同制订并且遵守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父母不用唠叨,只要开罚单就行。
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学着闭嘴,先让丈夫和儿子好好沟通。很奇妙,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更愿意和父亲心平气和地制订规则。我们分别在纸上列出了最期待对方改变的10个方面,然后一起商讨:当对方改变的时候要给予何种奖励,当对方顽固不化时给予何种惩罚。在这个环节,我和儿子有了分歧,比如有关“作业没做好就玩手机”这一条,我认为应该没收手机一周作为惩罚,儿子认为没收一天就行了。最终丈夫权衡拍板:“没收三天。”我们三方达成一致的时候,就将这条写下来,作为家庭的新规则。当然新规则也赋予孩子赚更多零花钱的可能性。比如,孩子坚持遵守规则的时间越久,零花钱增加得就越多。
我尽最大努力保持淡定和理性,新规则的制订比我想象得更容易。有了物质的刺激,儿子很开心,居然说:“真不敢想象,我还有摆脱贫穷、勤劳致富的一天!”我也惊喜地发现,物质刺激可以让孩子变得自律。
一个周五,儿子踢球回来又把臭袜子随手一扔。我强忍着把骂他的话咽回去,举起臭袜子给他比了一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连续3次随手丢臭袜子,要被罚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儿子看我不唠叨,笑了笑接过袜子去洗了。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自己洗袜子的习惯。按照新规则,他连续洗袜子三个月就可以得到200元奖励。为此,他竟改掉了邋遢的习惯。我暗自感叹:物质激励的力量真不可小觑!
一天晚上,儿子10点了还窝在床上看动漫书。我又咬紧牙关,过去比画了一下。好灵啊,他竟然乖乖地钻进了被窝!一个手势居然比我以前唠叨一小时还有效。
周末,儿子说有同学聚会。丈夫对他说:“你参加同学聚会完全可以,只是如果喝酒或超过9点回来的话,会3个月不能拿零花钱哦。”
儿子说:“不用你提醒,我当然知道啦。”于是,他高兴地去,准点回来了。从前我刨根问底他一言不发,这一次,我不多嘴他反倒主动讲起了聚会中的搞笑情节。我听得津津有味,了解了很多儿子圈里同龄人的事情。看来,当我们设立规则不去操控的时候,孩子反倒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他的世界了。
当然,为了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也要遵守一些规则。当我习惯性地“闯”进儿子房间,他立刻高举右手,比了个“1”的手势。按照规则,我连续3次不敲门,就要帮他清空一次淘宝购物车。
重罚之下我也长了记性。我吐吐舌头,马上退出,举手敲门……在诸多的事情上,规则与相对应的物质刺激也更好地帮助我尊重儿子。当我无意之中嘲笑了他,或习惯性地看他手机短信的时候,他总会使用规则做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啊,孩子长大了,我要时时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独立的小男人,而不是需要我监控的小男孩了。
穷养的真谛到底是啥?
我对穷养儿子的反思,并不代表我要富养儿子,更不是我要养出纨绔子弟来。
我觉得“穷养”这个概念,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要相应改变——儿童时期可能是物质上不要与人攀比,鼓励孩子勤俭节约。但到了青春期,家长就应该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则来养孩子。不要故意装穷,更不要打击孩子的进取心。我觉得培养孩子“勤劳致富”的规则意识与自觉性,可能比单纯哭穷要有用得多。
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美好的世界,但孩子如果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一定不会理解你的苦心。同样,如果孩子没有体尝过“有钱真爽”的感觉,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奋斗、去自律。我们适当地制订规则,让孩子拥有赚钱的可能性,并且享受着自己劳动所带来的“扬眉吐气感”,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自信,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怪不得有人说,人要进步,前提是真实,不要骗自己。成年人领一次双薪,发一次奖金,中一次新股,伴随而来的都是开心,财富增长明显让你快乐。这么人性的乐趣,为什么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让孩子知道呢?
我默默对自己说,作为家长,我必须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懂得尊重自己和孩子的物质欲望,同时又为这一切设立规则,才能保持亲子关系的纯洁与美好,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