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母亲·女将一一她的时代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是商王的王后,她被赐姓“妇”,因她的出身,从而得名“好”。在现代纷纭的女强人中,也许她并不出众,但要知早在有商时期,女人的地位不高,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织物劳作、繁育后代,女性在社会上甚至没有话语权,妇好却从小立志要让女人的地位变高。在男人掌控所有主权的商朝,一个女人挺身站了出来,为天下把持政事,祭奠祖先,占卜未知,这想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妇好做到了。甲骨文记录了数次妇好主持对历代先王与其配偶的祭祀,如“妇好燎一牛”、“贞勿呼妇好往燎”等,可见妇好地位之崇高。
  武丁娶妇好可能是看中了妇好背后的家族势力,但岂料妇好却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屡建战功,北讨土方,东南伐夷,西败巴军,甚至动用家族势力,曾集结一萬三千人的兵力准备驰骋疆场,即便史料没有直言说明她曾手持斧钺亲自上战场杀敌,但即便是运筹帷幄的能力,她也不输给男子,无愧为拥有战魂的华夏第一位女战神。
  在很多人印象里,身为女人,第一要则是家庭,至于家国,则是男人要去维护的事情。妇好虽然能成为一代传奇,但她却并非是一个好的母亲。因为常年奔波于战事,在三十三岁早死,以至于在子凭母贵的王室,孩子并没有得到善终,而是被后继位的王后流放,《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帝王世纪》载“殷商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后人来到现在的河南安阳,面对茫茫一片殷墟,她的墓碑是唯一保留完好的王室墓葬,试想如果没有她,偌大的殷墟会沉默许多,但也只有她,为开启男女平等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古儋城外说东坡,载酒堂前野鸟过。往事一场春梦散,独留名迹未消磨。”这是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时任儋州知州的罗杰,修葺《载酒堂》时所作的诗句。《载酒堂》是苏轼贬谪儋州期间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气势磅礴,潇洒豪放,为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苏东坡的贡献不仅在于诗文,而其对海南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他在《载酒堂》这所陋室里开课讲学,使海南这片荒蛮之地“书声琅琅,弦
期刊
知行
期刊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确是做人的大意境。学習,乃是初心。  古人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治国平天下,首要在教学,在教化,在春风化雨的文化熏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是修身。三修:修理、修行、修心。修理即是明道,要有正念、正见。修行即是正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修,心即是证悟,一切法惟,心所造。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开启,心灵智慧,回归初心。  孔子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
期刊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最早的豆既不能种,也不能吃,它就是一个盛东西的器皿。  豆是一个象形字,开始是指一种专盛肉食的器皿,《国语·吴语》中说:“觞酒、豆肉、箪食。”意思就是用觞盛酒,用豆盛肉,用箪盛饭。我们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豆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有耳有的无耳。“豆”字最上面一横就代表盖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内盛有食物,接下来的两
期刊
一  庄子讲故事,老子讲道理。  知道了庄子,不能不了解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可说,不可说,不说就对,一说就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  老子和庄子是一组经典CP,经常放在一起并称老庄,都是道家创始人。他们对后世影响极大,甚至无意中创立了一个宗教——道教。他们还被尊为仙人,老子是太上老君,庄子是南华真人。  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因为不管耶稣还是穆罕默德,都是
期刊
勤向窗前讀五经
期刊
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仔细品读,我们很容易看出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有的诗人爱用多种色彩的组合来表现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期刊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道: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庸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
期刊
生活素喜  守望初心  以文字以书籍  度好生活  我觉得阅读欲望就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就是对一本书最大的肯定。  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有了气象,文字才会有格局,有气象,它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速成,而是许多年慢慢积累的过程。  写作是一种抵达,抵达内心的同时才能抵达写作的本质和核心,能找到小喜,其实是人生的安慰。  几年前我就恢复了手写,写在古老的宣纸上,也许很长时间不写一篇,写出来之后就随便放在
期刊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流通主要靠手抄。大约是在晋代的时候图书结束了简帛时代,进入了纸张时代。由于印刷术是在唐以后才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在此之前图书全部系人工抄写。南北朝时期,抄书盛行,社会上出现了以抄书为业的“经生”。隋唐时期,政府十分重视抄书。隋文帝时官家向民间搜求异书,召集国内书法大家抄写,抄写定本后归还原主,共抄三万多卷。唐太宗时,更扩大了抄书工作。  唐玄宗时,设立了修书院,专门掌管抄书校书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