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尝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个事关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大问题。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农村语文提高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趣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应当实施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提高:
  一、变先教为先学,把首次感知的权利让给学生
  素质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造就有活力,有个性,会学习的一代。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是因材施教;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再听。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灌输为主,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以致出现了"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会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都受到了严重阻碍。
  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
  二、变提问为质疑,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跑"的现状。这样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主动学习的形成。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比老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接受",消除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主人,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動练,不须坐听老师之讲说。"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课堂主角的地位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表现亲切,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耐心引导纠正。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置身于学生群体中,耐心听取学生发表各种见解。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再次,应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平等愉悦地共同探求知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形成民主融洽的氛围,给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
  2.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3.创设生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由于学生年幼,阅历浅,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因此,长远的目标和抽象的追求,往往不能成为持久的动力。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中下生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抽象的知识缺乏持久、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不但要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形象地、鲜明地揭示教学内容,通过语文本身的魅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努力创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促使一些被动的学生能积极参与。
  四、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交流的时空让给学生
  满堂灌、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会学习了。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不少教师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法,而对学生如何学,考虑却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课堂上也常常将谁为谁服务也颠倒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本质应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习热情会越来越淡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能力也越来越差。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凭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发现问题,知不足而努力学。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落实。其次,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针对性的"扶",扶在学生的疑处,难点之处,"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五、拓展延伸,由点及面,把发展的机会让给学生
  1.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
  课堂学习是"点",横向是向课前、课后拓展。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用一定个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预习的习惯。能懂的课前解决,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性的难点,或领悟不到的重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觉地学习、训练、运用,引导学生将语文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让学生时时学,处处学语文。
  2.以教材为例子,纵向延伸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但仅学好范文是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杖",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做迁移,形成语言技能,而且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的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
  综上所述,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培养人,又发展人,为全面所谓提高人的素质而服务。为人师者,当以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己任,多多探讨教育艺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有的课堂对话,教师围绕某一提问拼命 "启发"少数优秀生,引导优秀生回答教者预设的答案。这样的阅读对话,多数中下程度的学生被"遗忘",成了对话的旁观者,个别学生只能从教师意识、教参和标准答案中按部就班,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很有必要。我从"营造平等、民主的对话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功能和地位不可或缺。就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来说,社区治理可以说是新时代下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社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激励兴趣中学数学学习效率  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在数学教学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受教师单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近几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多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广泛的
期刊
【摘要】激励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课堂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应有利于指导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民主性、有利于说明道理、有利于体现主体性、有利于独创性。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
【摘要】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对于导入的设计、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行作文训练,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能巧妙的运用课题,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题巧用激活阅读  随着教育形势的日益变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在"活"字上做文章,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训练,也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一、 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