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视角中的音乐特征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张扬、激进、追求刺激、新异又极具破坏性的价值观袭卷了全球,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茫然、虚无的精神世界中。在音乐领域中,以反形式、反有序、反中心、偶然性、结构性等特征造成了“传统音乐的断裂”, 使音乐艺术真正的消解了雅与俗、噪音与乐音、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关键字:后现代主义 文化 音乐 消解 多元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理论。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激进、张扬、新异又极具破坏性的价值观袭卷了全球,使人们陷入了一种极度茫然、虚无的精神世界中。这一思潮的出现引起了各个文化领域激烈的争论。在音乐领域中,以反理论、反有序、反中心、偶然性、结构性等特征造成了“传统音乐的断裂”,使音乐艺术真正的消解了雅与俗、噪音与乐音、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这一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波及到了我国。在面对它时,大众普遍显得有些盲从、焦虑和困惑,继而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中国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二元对立等问题。那么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视角出发,它在音乐中有何特征?与中国传统音乐有何异同?我们又如何来正确的对待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后现代主义音乐特征的表现
   首先,后现代主义音乐彻底的消解了传统观念中雅与俗、噪音与乐音、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把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作曲家在创作时追求新异,个人主义充分发展并不顾公众反应和社会效果。彻底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认为我们生活中发出的所有音响都可以称之为音乐。例如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就是演绎无声音乐让人们倾听自己周围的声音。斯皮策认为,“艺术创作不只是给人们以快感享受,还给人们以民族精神和道义的教谕,与审美的、宗教的、政治的动机联系在一起,艺术功能除审美之外还包含非审美功能。”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应该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一个门类。
   其次,多元对话是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另一大特征。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美学家伊哈布·哈桑提出了“不确定内在性”,哈桑认为这两个倾向并不完全对立,但也没有引向整合。每一种倾向都有自己的矛盾,同时又包含着另一种倾向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体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对话”状态。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电脑和数据库广泛运用的后工业社会,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机械复制”和“文化工业”。 机械复制是文化工业的本质特征,也使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拉近了艺术和大众的距离。但是文化工业造成的“主流文化”、“统一标准”或者公式化,从而使作品之间,人与人之间都相互模仿、复制,并使这种模仿绝对化,从而使艺术作品失去了它的独一无二。艺术作为人类的自由创造物是独立的、不可复制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马尔库塞曾指出,艺术出于对实用价值的追求而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沦落为一种商品性、集团性的大众文化的命运。
   二、后现代主义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异同
   首先,我们从两者的审美心里方面来看。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人们已明确提出“乐从和”的命题,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音乐之美在于和谐。他们把“和”作为传统艺术审美活动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审美范畴。从音乐美学思想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到音乐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音乐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音乐的表现与音乐的技术之间的关系,都讲的是一种“和”的思想。这也就要求音乐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体现为一种 “整体性”和“中心性”。而后现代主义混乱、尖锐、无规律、不协和的音乐形式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这种对立大多数人是无法认同的。
   其次,我们从两者的审美观念方面来看。古人云:“乐者乐也”。这句话体现的是音乐不仅是用来听的而且还要愉悦人们的心情,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而后现代主义音乐则大量使用噪音、电子音响等因素,以“无机拼贴”、“解构”的样式进行创作,这与中国人传统的欣赏习惯是大相径庭的,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除此之外,两者在创作观念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会因某事、某物或某种情愫的触动而引发灵感,继而写出一部具有表达某种思想含义的作品。它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别的表现手法、特殊的深层情感。而后现代主义则恰恰相反,它不拘于这些固有的创作模式,而是随性的、夸张的作出一些新奇的作品。
  对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现状和未来的分析和思考
   当今后工业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问题已经进入了音乐教育家和民族音乐学者的研究范畴。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李斯曾讲到:后现代主义者的话语,对西方文化观念的评价在现实的今天或未来具有质疑效度的作用。后现代主义者们把现代主义看作欧洲启蒙运动开始的部分,标以人类进步的含义,探求民主知识和建立一种安定的与和谐的人类社会。现代主义基于精神上的权威,上等的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相信直系的进化,绝对的真理,理想的社会秩序的规划以及知识和产品的标准化。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赞赏多样和差异、分裂、不确定和对所有普遍性或权威性话语的一种不信任。其充分的例子如新的“实用主义”哲学,数学所重视的不确定性,脱离种族、政治和早期人类学中的偏见。他的这一段话就运用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以欧洲音乐为中心论的价值观。而后现代主义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从各个方面冲击着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值得肯定的是它勇于对传统音乐进行批判和否定,但从价值层面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学术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它。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遵循着“创新—批判—新的创新”的规律,而后现代主义也并不是人类的最后归宿。所以,在中国我们不是去大力推进后现代主义,而是立足于本国传统音乐文化再去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今天,我们研究并解析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美学特征不仅对西方音乐文化体系有着新的认识意义,而且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2]杨沐.《后现代理论与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王虓.《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黄钟,1999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 着眼于高中语文教学诸种怪状,试作探究,拨乱寻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误区刍探 语文地位 教与考     “误尽苍生是语文”,教书人迭声长叹。且看随录一则: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厦门大学黄拔荆先生认为这首词是抑雪扬梅,通过雪花与梅花的
期刊
在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教版2006年6月2版)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有两个地方表述不妥当,值得商榷。下面作如下分析:  关于解放区重点进攻被粉碎的问题  教材第49页是这样叙述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以后,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
期刊
摘要: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教育,是关于意志品质的教育,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挤身于世界的强国之列,特别是肩负着新世纪奔小康建设重任的青少年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拼搏斗志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和毅力是从挫折和磨难中提炼出来的。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困难,从
期刊
摘要: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习题讲评课常常格外的沉闷。学生的功利心理决定了习题讲评课学生的接受心态是疲弱不振的。对考试过的题目,学生们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会做的,不屑听;不会做的,对直线式的提供答案的教学,依然听不懂,下次碰到相关题仍然是“屡错屡做,屡做屡错”。美国的教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所以在新课改下的
期刊
在笔者的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级学生,很难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困生。尽管老师、父母在他们身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同样也有方方面喝望成功,教师应当多关注他们,仔细观察和研究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并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以他的长处带动他全面发展,这些学生完全可以变好。  要转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
期刊
爱是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过精辟的解答:“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想要真正建立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配合。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然要基于对学生的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多用一些时间,努力
期刊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怎样提高差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差生学习态度反复的原因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否则,就不能去做差生的工作。我认为差生学习态度反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差生的听课水平差  听课是一种繁重复杂紧张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学会听课,必须诱导学生爱这门课,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乐听”才能“会听”,希望学生爱听课,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建立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公平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   关键词:新课改 构建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又是关键。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
期刊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被学校、家长和学生视为茶余饭后摆摊的话题,无关紧要是一门副课,不过是为了应付中、高考,临考前记记、划划、背背就行了”。一些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教师也在众多学科中底气不足,积极性被大大挫伤,不加以积极改进,从而又产生恶性循环,中学历史课就更不受学生欢迎。中学历史课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文情感(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学历史教师却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教育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