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改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本文在分析《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慎选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实践教学发展机制,并最终重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导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并积极响应教高16号文件要求,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展开。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教学内容中实践化,如增加模拟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化,如情景模拟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模块教学法;③课程考核评价实践化,如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却存在较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盲目拔高了课程地位、实践教学内容杂乱无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专业或课程建设需要,诸多院校大幅拔高了《管理學基础》课程地位,打着所谓与岗位或职场对接、提升学生能力的旗号,盲目将大量后续课程教学内容或严重超出当前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内容强行加入,忽略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课时安排,使得课程实践内容看似丰满实则鸡肋。大量专业而非课程实践内容诸如大型创业计划书编写、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等都难以落实,这些专业性实践项目都不是《管理学基础》一门基础课程所能承受或应该承受的。
为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院校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和模拟企业经营实训直接归为课程实训。以知识性、趣味、对抗性著称的沙盘模拟实训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从而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沙盘实训与《管理学基础》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却不能成为本课程的附庸。模拟企业经营实训课程目的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更是要学生在有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开设的课程。至于企业的顶岗实习通常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因此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或大三实习期间,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践项目,但是同样很难将其归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这些混乱而脱离实际教学的设计必然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本身密切相关,能够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滞后
1.常用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继续补充一大批鲜活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案例来锤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此外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仅有少数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学生要么冷漠旁观要么漠不关心,所为现代化的管理沙龙、网上冲浪等更是名存实亡。
2.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成为严重短板。
当前实践教学重教学轻评价,甚至出现了教学过程已经实现了实践化,到了评价时却采用极为落后的笔试方式,采用如名词、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单纯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滞后的评价机制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迷茫。另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缺少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完全由教师本人自行安排课程时间内容,对实践教学目标、形式、课时比例等缺乏必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一)明确课程地位、慎选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内容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结合其所学专业,建立模块化任务清单。例如有关管理概念及管理意识的形成,可以加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荒人岛游戏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力的卡片流水线作业,使学生将游戏转化为管理认知、体验上升为经验、经验提炼为理论,真正在课堂上做到“玩中做、做中学”。再如在计划与决策能力培养方面,则安排日常生活计划(如国庆假期出游计划)制定及玩具模拟公司业务决策,使学生切身参与计划制定的所有环节,同时通过模拟公司业务(如产品类型、价格、目标顾客、营销策略等)的决策,更加真实地体验定量及定性决策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改善学生的组织与沟通、竞争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时间内容时,需要考虑实施可能性及与前后课程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及实训资源,又要避免内容过度交叉重叠。
(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机制
在有关学生的课程评价方面,一定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培养。(1)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对学生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不可或缺,但是对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差强人意,而新型的面试、管理游戏、调查分析报告、管理情景模拟等评价方式,更大限度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可以更全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同时对学生学习课程进行了正确引导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单纯的结果评价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参与的热情、管理软能力的提高做出公平、正确的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期中+期末考试转化为系列化的模块任务清单,根据授课进度不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管理、提炼理论、强化意识、提升能力。(3)过去由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委员会综合评价机制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教师评价的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学生交流平台,在争论中,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从而闪现出新的智慧火花,另外也对学生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利益纷争)进行了模拟,使学生学习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适当妥协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2.教师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对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教案评级机制及“三位一体”听评课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课程实践教学教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时、授课环境、道具安排、展示形式等定期检查,通过明确规定要求每年教学用案例、游戏、管理情景等更新率达到20%,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为获得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最新资讯,可建立由学院督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听评课制度,由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式、教学效果给出相应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三)建立实践教学发展机制
1.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研讨小组,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主题式讨论,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案例、管理情境、教学方法等深入探讨。
2.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将实践教学资源系统化、条理化,并结合学生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更新、完善。
3.与校内实践平台有效对接,虽然不能用沙盘实训及模拟企业实训代替课程实践教学,但是若能够与本课程合理匹配,对学生管理意识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
4.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改善和提升教师本身的管理水平,并可以对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强授课教师与企业间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由于过去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或华而不实或流于形式或难于与时俱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受到了相应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方面的些微浅见,可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改善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2] 余露.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创新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0(6)
[3] 马文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导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并积极响应教高16号文件要求,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展开。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教学内容中实践化,如增加模拟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化,如情景模拟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模块教学法;③课程考核评价实践化,如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却存在较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盲目拔高了课程地位、实践教学内容杂乱无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专业或课程建设需要,诸多院校大幅拔高了《管理學基础》课程地位,打着所谓与岗位或职场对接、提升学生能力的旗号,盲目将大量后续课程教学内容或严重超出当前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内容强行加入,忽略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课时安排,使得课程实践内容看似丰满实则鸡肋。大量专业而非课程实践内容诸如大型创业计划书编写、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等都难以落实,这些专业性实践项目都不是《管理学基础》一门基础课程所能承受或应该承受的。
为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院校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和模拟企业经营实训直接归为课程实训。以知识性、趣味、对抗性著称的沙盘模拟实训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从而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沙盘实训与《管理学基础》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却不能成为本课程的附庸。模拟企业经营实训课程目的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更是要学生在有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开设的课程。至于企业的顶岗实习通常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因此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或大三实习期间,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践项目,但是同样很难将其归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这些混乱而脱离实际教学的设计必然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本身密切相关,能够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滞后
1.常用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继续补充一大批鲜活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案例来锤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此外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仅有少数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学生要么冷漠旁观要么漠不关心,所为现代化的管理沙龙、网上冲浪等更是名存实亡。
2.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成为严重短板。
当前实践教学重教学轻评价,甚至出现了教学过程已经实现了实践化,到了评价时却采用极为落后的笔试方式,采用如名词、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单纯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滞后的评价机制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迷茫。另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缺少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完全由教师本人自行安排课程时间内容,对实践教学目标、形式、课时比例等缺乏必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一)明确课程地位、慎选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内容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结合其所学专业,建立模块化任务清单。例如有关管理概念及管理意识的形成,可以加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荒人岛游戏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力的卡片流水线作业,使学生将游戏转化为管理认知、体验上升为经验、经验提炼为理论,真正在课堂上做到“玩中做、做中学”。再如在计划与决策能力培养方面,则安排日常生活计划(如国庆假期出游计划)制定及玩具模拟公司业务决策,使学生切身参与计划制定的所有环节,同时通过模拟公司业务(如产品类型、价格、目标顾客、营销策略等)的决策,更加真实地体验定量及定性决策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改善学生的组织与沟通、竞争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时间内容时,需要考虑实施可能性及与前后课程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及实训资源,又要避免内容过度交叉重叠。
(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机制
在有关学生的课程评价方面,一定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培养。(1)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对学生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不可或缺,但是对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差强人意,而新型的面试、管理游戏、调查分析报告、管理情景模拟等评价方式,更大限度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可以更全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同时对学生学习课程进行了正确引导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单纯的结果评价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参与的热情、管理软能力的提高做出公平、正确的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期中+期末考试转化为系列化的模块任务清单,根据授课进度不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管理、提炼理论、强化意识、提升能力。(3)过去由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委员会综合评价机制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教师评价的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学生交流平台,在争论中,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从而闪现出新的智慧火花,另外也对学生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利益纷争)进行了模拟,使学生学习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适当妥协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2.教师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对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教案评级机制及“三位一体”听评课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课程实践教学教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时、授课环境、道具安排、展示形式等定期检查,通过明确规定要求每年教学用案例、游戏、管理情景等更新率达到20%,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为获得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最新资讯,可建立由学院督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听评课制度,由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式、教学效果给出相应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三)建立实践教学发展机制
1.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研讨小组,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主题式讨论,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案例、管理情境、教学方法等深入探讨。
2.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将实践教学资源系统化、条理化,并结合学生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更新、完善。
3.与校内实践平台有效对接,虽然不能用沙盘实训及模拟企业实训代替课程实践教学,但是若能够与本课程合理匹配,对学生管理意识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
4.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改善和提升教师本身的管理水平,并可以对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强授课教师与企业间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由于过去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或华而不实或流于形式或难于与时俱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受到了相应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方面的些微浅见,可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改善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2] 余露.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创新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0(6)
[3] 马文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