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口语纠错反馈的类型与功能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下,我国外语教学课堂口语反馈的研究是发展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国际二语教学研究中对口语反馈的理论研究,质性分析教师课堂话语反馈的类型与功效。
  关键词:纠错性反馈(CF);口语反馈;反馈类型。
  一、CF的类型
  Lyster和Ranta(1997)发表了他们的口语纠错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的类型分类,包括重铸、明确纠正、请求澄清法、元语言反馈、启发式引导和重复。莱斯特观察到的重铸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有助于学习者注意到他们的反应语言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学习者从教师的重铸中获得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学习者可理解性输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反馈,口语纠错性反馈(CF)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Lyster和Ranta(1997)提供的分类法,出现了许多关于反馈有效性的研究。尽管越来越多的实验和观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CF的影响,Russell和Spada(2006)对CF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很难就其影响达成共识。
  在课堂环境中,元分析研究(Lyster和Ranta,1997)中有三种类型的CF。它们分别是:提示、显性纠错和重铸。Ranta和Lyster描述了重铸和显性纠错的步骤,为学习者提供了非目标型输出的目标重构,提示,包括一些信号,而不是引导学习者有目的的自我修复的可选择性重构。其中,提示有四种类型,包括重复、元语言线索、启发和请求澄清法。尽管提示中包含了一系列的CF类型,但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使它们不同于重构步骤。它们提供提示学习者从当前的知识水平中检索正确的语言形式的线索。在语言证据方面,重铸和显性纠错既可以提供积极信息,也可以提供消极信息,而提示只提供消极信息。
  二、CF的有效性
  Ellis(2006)在研究CF有效性时声称,区分内隐策略和外显策略可以更好地反映语言习得相关的反馈。研究者经常根据其明确性来区分纠正反馈。然而,考虑到各种具体的课堂环境,重铸也可以是明确的。Ellis认为重复和澄清请求是隐性策略,另一方面,元语言解释和启发式引导是显性策略。基于对重铸、显性纠错和提示的比较研究,不僅有利于进行实践教学,而且由于研究其各种类型的课堂处理对策,在理论上有助于研究第二语言习得(SLA)领域。
  三、CF的功能
  几十年来,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理论层面上,人们对纠正性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许多研究者以及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F是二级课堂的重要工具,早期一些研究者认为CF是无效的和潜在的有害的,因为它可能导致学生的负面反应,如尴尬、愤怒和不愉快。然而,如果把时间分配给其他课堂活动,例如更多的写作练习,那么花在改正上的时间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近年来,较多的一些元分析表明,纠正性反馈可能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语法产生积极影响(Li,2010;Russell&Spada,2006)。除上述研究外,一些研究者还试图观察CF在课堂环境中的实际工作方式以及学习者的反应的发生。各种学习环境的数据支持Lyster和Ranta(1997)的研究,即在SLA领域中,教师主要使用重铸的CF分类法。
  综上所述,虽然在CF研究中存在争议,但研究者一致认为CF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基于口语反馈类型的多样性的理论,其不同种类的有效性需展开更多的后续课堂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 Lyster,R.,& Ranta,L.(1997).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37–66.
  [2] Russell,J.,& Spada,N.(2006).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meta-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In J. Norris & L. Ortega(Eds.),Synthesizing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p. 133–164). Amsterdam:Benjamins.
  [3] Ellis,R.(2006). Current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an SLA perspective. TESOL Quarterly,vol. 40(1),pp. 83 -107.
  [4]Li,S.(2010).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in SLA:a meta-analysis. Language Learning,60(2),309-365.?
  作者简介:
  唐榕蔓(1993.09-),女,四川省南充市人,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生;
  张金梅(1990.03-),女,四川省达州市人,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点,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更加降低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阅读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途径,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显著改善了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首先确保小组成员划分合理,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新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环节最优化的集中体现,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新课标,解读新课改的内涵,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张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显示,促使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地协调,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快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个基础内容,识字也是汉语学习的基础,必须要努力扩充小学生的识字量。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做出了准确的数字要求,但是汉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并没有兴趣进行识字学习,这直接影响了识字教学效果。依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水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在学生整个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对基础性数学知识全面掌握。乘法口诀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属于一项重点内容,我国小学数学乘法口诀教学就有较强特点。学好乘法口诀,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轻松,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有关的知识任务,吸收相关的知识信息,同时具备独立的能力、自主的态度、互动的热情,并对学生的精神展开熏陶。在语文的视域下,让学生结合文化知识获得情感层次的升华。因此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品格,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出学生的语文探究潜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此外,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教育部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阅读;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的识字环节,要让学生夯实认知基础,并在文字认识的基础上获得语文的深刻理解,可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建立趣味空间,让学生逐渐的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并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加深文字的印象,强化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能够区分文字并提高对识字的主动意识。情境化课堂识字环节,教师应创造趣味的模式,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走进情境中,自发地展开文字系统记忆,指导学生摸索文字规律,形成初步的文字辨识能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素质教育。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各个方面都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特别是一、二年级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素质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