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视角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学习视角”为主,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课为例,谈谈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目标,聚焦问题
   目标能够激励人们适应任务,付出必要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因此,课堂的构建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任务。教师应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以问题为起点,即教师应通过问题设置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习小组开展交流,设计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如:真理只有一个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么说正确吗?人类获取真理的历程是轻而易举的吗?
   上述问题统领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聚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搭建桥梁,这样做更容易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究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提升认知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兴趣和动机上的,明确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学生有了目标和方向,就会去思考和质疑。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要精心选择资源,拓展延伸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让学生对教材展开进一步思考。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精心、准确、问题应具体,便于操作。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后再次提出的问题。如:“真理只有一个”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悖吗?承认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是不是意味著否认真理的正确性?为什么?认识来源于实践。那么人类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思源于疑,学起于思。这些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才会出现。通过上面几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一方面对教材内容有了初步建构,另一方面根据教师对教材的延伸,学会深度思考,从而产生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就被激发出来,学生会把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教材内容产生联系,进一步提升认知,从而达到“进入情景—积极思维—深度理解”的状态,这时的学习就不会是单纯知识的输入,而是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才是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
   三、研学分享,深度建构
   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教学策略还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批判、积极地学习,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驱动的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是基于学习视角的必经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以探究为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与讨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已有的问题,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对核心问题开展研讨、辩论、反思。在研学分享中把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建构。经过研讨、分析、提炼、分享,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小组成员都能从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就会发生。
   在小组展示中,学生能够理解“真理只有一个”是真理客观性的表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真理只有一个的强有力的证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说明真理需要发展,也说明真理的正确性。但是有学生又提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什么不能说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发展的,但是有没有终点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认识,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也属于认识。可是,真理发展有没有终点呢?
   这样就又引入学生对下一个内容的深入思考,这样讨论和研讨就进一步深入下去。在这种研学分享中,小组成员既能从整体上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又能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建构。
   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教学策略还必须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真正的学习课堂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而是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高阶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深度建构能力逐渐提高,就会在课堂中真正投入地学习。
   四、迁移运用,解决问题
   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甚至不同学科背景下都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教学还要学生能够在批判性理解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做到“举一反三”,将知识活学活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浅层学习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学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多理性问题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深度”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复杂性上,更多地反映在问题解决方面。因此,问题解决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不仅对教材知识有了整体认知,也对学习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迁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易如反掌。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几代领导人从党的建设、发展道路、中国梦的实现等方面不断将社会主义道路推向深入。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选择。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会进一步发展吗?为什么?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探究真理的无限性。
   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能够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知识建构,还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是判断基于学习视角与否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有效学习的重要依据。
   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教学策略构建,让“学习者中心”重新回归。通过学习视角建构深度学习的课堂需要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师也应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真正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获得乐趣。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  《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巫峡赏雾》《下雨的时候》《济南的冬天》《空山鸟语》四篇文章。根据以上群文读本中的
期刊
摘要: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定位为两本“法治教育”专册,两本专册同出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一脉相承,既在目标的层次上螺旋上升,又在
期刊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由同一个议题的多个文本构成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能通过多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思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建议中小学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群文阅读教材与
期刊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二十四节气就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汲取节气文化精髓,培育审美素养,我们开设“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以二十四节气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教学素材,采用学科融合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教学。这不仅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记忆和情感最深处,而且能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素养。  一、语文:览“节气”之博大,拓宽审美
期刊
“数的认识”板块的本质内容是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制”与“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指的是“满十进一”。“位值”是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如三位数“555”,右边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中间的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左边的5在百位上则表示5个百。十进位值制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验算变得简便易行。  怎样在“认识万以内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度理解“十进位值制”的内涵与价值
期刊
摘要:线上微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在资源开发时需要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夯实语文基础,呈现多样形式,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元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通学科界限,以寻求数字化时代更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疫情时期;中华经典主题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
期刊
摘要: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课程的内容特点,设计地理美育目标,推进地理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渗透美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必备知识的同时,领略生活与美的无间融合,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还可进一步挖掘地理课堂中美育素材,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包括在课
期刊
摘要:试卷命题是教育质量监测过程的核心工作,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促进的重要作用。为了发现中德两国同龄学生数学学业质量水平的差异情况,特选取北京、上海、厦门等五个城市和德国柏林、慕尼黑等四个地区的小学数学四年级综合测试卷,通过对比三十六份试卷的结构、特点、试题维度及其命题技术,识别两国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末(即将升五年级)的试卷差异。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重视试卷命题立意、提高数学解答说理题型比例、高观
期刊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思辨活动,能够促进儿童文明礼仪的养成,使文明礼仪学习由“被动”到“主动”,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到“学习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儿童的学习放在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开展多种思辨活动,培养儿童的辩证、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分析、综合、评价与运用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可构建中高年级儿童文明礼仪养成的基本学习范式,即引导儿童走进思辨情境,开展反思性、探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逐渐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方向。深度学习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导”“两线”,制定“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模式;基于教材,选取“问题导向”学习活动内容;以生为本,探索“问题导向”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驱动;问题导向;深度學习;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