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有机融合的小学语文线上微课开发策略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上微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在资源开发时需要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夯实语文基础,呈现多样形式,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元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通学科界限,以寻求数字化时代更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疫情时期;中华经典主题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时代”已经来临。多样化的“微概念”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丰富的线上教学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渠道日渐广泛,如何开发优秀的线上微课资源,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挖掘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素材,开发融入时代元素的语文线上微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任务。笔者进行了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线上微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课程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的设定对于微课的开发至关重要。传统语文线下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广泛,涉及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但微课的教学目标却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力求精简,聚焦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以疫情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华经典主题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聚焦目标,凸显语文本质
  微课以“微”著称,最主要的特征是时间短。然而,学生认知学习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教师在短时间内同时呈现多个知识点,学生既不能准确把握微课的重点,也会出现认知超负荷的现象。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线上微课开发时就应该缩减呈现内容,聚焦课程目标,突出教学主题,做到一课一得。
  学生学习微课的媒介终端是电脑或手机屏幕,不适合将较多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选取的学习内容应该较为简洁,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挖掘内容的深度。如在开发“竹”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入著名作家袁鹰写的名篇《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读完全篇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截取其中最能表现竹子挺拔、顽强不息形象的片段,缩减呈现的文本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中国人民决不被困难打倒的顽强、坚韧品质。
  微课“时间短”的特点决定了内容的精简,这使得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主题更突出。在疫情时期,笔者跟随学校团队制作了一系列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的微课。在前期微课开发设计时,针对中华经典主题文化课程中的每一项主题,教师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目标,引入与之相关的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诵读、对比等多种方法提取和整合信息,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方法。笔者列举了部分主题文化和相对应的课程目标(见表1)。
  (二)融合目标,指向整体育人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组合起来。无论是线下的传统课堂还是线上微课,语文教师都需要遵循双线发展的路径,在解决语文本体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全人教育。因此,在线上微课开发时,教师需要将育人目标无痕地融入语文微课的学习中。
  在开发制作疫情时期小学语文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的过程中,团队教师充分挖掘各个主题文化的特点,搭建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亲近经典主题文化,同时结合疫情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在理解和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笔者列举了部分主题文化微课中可融入的育人目标(见表2)。
  线上微课开发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机会,充分彰显语文學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学生能在语文微课的学习中传承与弘扬赋予时代元素的中华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二、夯实语文基础,展现时代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资源浩如烟海,能作为线上微课拓展资源的内容也很多,但在微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应进行相应地取舍,选取能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创新地设计内容,将微课学习内容与当前时代背景有机融合起来,展现语文学习的时代特点。
  (一)选取有助语言学习的内容
  线上微课的开发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基于教材的微课,另一种是基于拓展的微课,无论是哪一种微课的开发都必须立足于语文本体。因此,对基于教材的微课,教师需要牢牢扣住教材的语文要素来设计课程,而基于语文拓展的微课,教师也要紧紧抓住对学生语言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在经典主题文化微课的开发中,我们选取“汉字演变”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和理解文化内涵,还能对之后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一个汉字都意义,通过对汉字演变这一传统的回看,我们能让学生重新认识汉字以及汉字背后的故事,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识记汉字,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最准确,也是最持久的。
  (二)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除了古诗词、文言文、成语、典故之外,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能成为微课开发的资源。相对于线下课堂环境,线上微课教学的空间自由度更大,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也更高。因此,教师应试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从中汲取丰富的教育养料,组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及时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   在开发“龙”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都很熟悉的赛龙舟风俗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参与这项风俗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万众一心、团结协作才能划好龙舟的道理。结合抗击疫情的背景,学生便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涵盖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独具风味的生活习俗、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技艺都能成为语文微课的资源。因此,在微课的开发中,教师应该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学习百科全书式的语文课程内容。
  (三)选取体现时代背景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便传递着本民族的内涵和精气神,有以和为贵、一本相生的人本精神,有尊师重道、选贤举能的尚贤精神,也有文事武备、明理致用的务实精神。然而,在开发微課时,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选取能激发学生自强意识的文化资源。
  在开发“梅”文化资源课程时,教师可以着眼于中华民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时那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并引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梅花魂》中的片段:“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疫情中的中华民族正如傲寒盛开的梅花一样,愈是情况危急就愈团结一心,全民自发地以宅在家中的方式来阻断病毒的蔓延。
  在微课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选取能切实弘扬学生文化精神内核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自强的精神,引导学生自内而外地受到精神的熏陶并逐渐散发出民族的精气神。
  三、整体规划板块,丰富呈现形式
  中华经典主题文化微课开发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微”。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一个经典主题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将语文学科的性质落到实处,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整体规划课程的板块,深入挖掘资源内在的联系,将资源板块有机地衔接起来协同推进课程。此外,教师还应该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注重活动的引领,丰富课程资源,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十几分钟的微课程学习做到最大化。
  (一)设计情境
  线上的学习活动是在家中开展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对课程资源进行情境化设计,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微课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微课的学习中。
  情境化的设计主要包括大情境和小情境两种。大情境是能统领整节微课内容的真实情境,教师应选取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特定环境,通过大情境搭建微课与生活的桥梁,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赋予意义。在开发“梅”文化微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读一本“梅之书”的大情境,书中有 “梅”的诗歌、“梅”的画作、“梅”的文章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翻阅“梅之书”的过程中概括出“梅”的象征意义。
  微课的小情境主要是针对不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与当前的疫情背景有机融合,如在导入“月”文化微课程时,教师可以出示贴在捐赠医疗物资上的寄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时三江月,圆缺与君同”等,这样既能丰富课堂学习情境,又能结合情境激发学生患难与共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注重交互
  微课的上课环境与往常的课堂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隔着屏幕,无法随时互动,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因此,在微课开发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微课的交互性,融入大量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按下暂停键,自主进行交流、练写。其次,教师在话语的设置上也要更有亲和力,如“屏幕前的你做得怎么样?”“老师相信你一定发现了”等,给学生一种对话的感觉。
  在开发“菊”文化微课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下暂停键,背一背自己课内外积累的有关菊花的诗词。从预设学生回答的角度呈现下一阶段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过程,从而体现线上教学的交流和互动。
  (三)多样形式
  疫情期间,学生多是居家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在制作课程资源时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展现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视频,给以学生全方位的刺激,此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领悟到故事背后的内涵。
  在开发“竹”文化微课资源时,讲解“竹”字的演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一个有关“个个草包”的故事视频,通过趣味性的故事视频让学生明白“竹”字象形的写法,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汉字本身构型和形体变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除了故事视频之外,优秀的电视节目片段也能成为微课资源的新形式。央视出品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便多次提及毛泽东所写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所写的《卜算子·咏梅》,节目中嘉宾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对诗词精辟的解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梅花坦然面对困难,与困难不懈抗争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结合时代背景开发制作优秀的微课资源,精准定位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夯实语文基础,展现课程呈现形式,有机融合课程资源,将挑战转变成机遇。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实现语文课程的学科育人。
  参考文献:
  [1]张茂聪,仲米领.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5).
  [2]张卉.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
  [3]刘宛冰.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黄石市Y小学为例[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动态化、创造性地呈现教材数据、情境和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深度思考,最终为学生创设高质、善思和灵动的学习场景。  一、动态呈现教材数据,在知识形成中深度思考  教材中数据的呈现往往是“死”的,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二次加工才能起到最佳效果的。事实上,由于教师对教材本质解读存在差异,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品质的课堂教学,同时学生的学习效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幸福,影响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人们在追溯病毒的来源时,“拒绝野味”“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等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即兴发言”。居家学习期间,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口语交际课——线上即兴发言。  一、链接阅读——
期刊
摘要: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高阶思维  近年来,群文
期刊
摘要:以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小学英语教学确定了方向。英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未来人才为目标,以英语教学为媒介,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名师公开课中陈海燕老师执教的外研版小学英语I am angry一课。通过观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为例,从阅读理解题型的设计、阅读材料的选材两个方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  《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巫峡赏雾》《下雨的时候》《济南的冬天》《空山鸟语》四篇文章。根据以上群文读本中的
期刊
摘要: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定位为两本“法治教育”专册,两本专册同出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一脉相承,既在目标的层次上螺旋上升,又在
期刊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由同一个议题的多个文本构成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能通过多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思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建议中小学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群文阅读教材与
期刊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二十四节气就是劳动人民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汲取节气文化精髓,培育审美素养,我们开设“二十四节气拓展课程”,以二十四节气等丰富的传统文化为教学素材,采用学科融合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教学。这不仅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记忆和情感最深处,而且能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素养。  一、语文:览“节气”之博大,拓宽审美
期刊
“数的认识”板块的本质内容是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制”与“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指的是“满十进一”。“位值”是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如三位数“555”,右边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中间的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左边的5在百位上则表示5个百。十进位值制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验算变得简便易行。  怎样在“认识万以内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度理解“十进位值制”的内涵与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