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生悠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浪潮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紫砂壶作为手工制品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奇葩,由传统的粗陶实用器变为实用、收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流传海外,并受到重视和喜爱。紫砂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广受关注,更应引起紫砂爱好者的足够重视。
  1 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此把“禅意提梁壶”(见图1)是典型的光器,整壶壶身为扁球形,圆润饱满、线条流畅;壶盖为压盖、略微鼓起,与壶身融为一体;扁珠钮与壶身相互协调,构成大圆小圆组合的层次感;肩部过渡自然平缓,表现出饱满的张力和气势;提梁从肩部顺势而起,与壶身相连接的根部转角流畅、小巧婉转、渐次过渡,提梁柔和的弧线呈现出一种优雅灵动之美,与壶身构成完美的对称,比例严谨,似中流砥柱,给人气定神闲之感,舒缓的线条与造型呈现出婉约舒畅之美;壶嘴为三弯流,胥出自然、注水流畅,断口收敛干净利落,看似憨厚素朴却不失灵巧;足底为平底,整壶造型敦厚,曲线流畅,气韵静穆舒雅,采用原矿段泥所制,段泥温润清雅的色泽与整壶相辅相成,给人有条不紊、自由舒畅之感。
  “禅意提梁壶”虽为传统几何器型,却不拘泥于陈式,各部位搭配自然和谐,身、盖、流、把的过渡极为顺畅协调,挺括而丰满的造型、沉稳而含蓄的色调,构成了“华风器度”的整体形象效果,既古拙沉稳,又不失轻盈灵动,犹如穿越时空,蕴含着一股乾坤之气。与此同时,古韵与现代气息并具的造型中融入了陶刻装饰,壶身的古体字一笔一划抑扬顿挫,极为注重力道与美感,干净利落又具厚重的历史韵味,不仅优化了装饰美感,更文风显然,完美地呼应了主题,拱托出整壶的人文效果,可谓“华风器度古今韵,壶里曼妙有乾坤”。
  2 文化内涵
  一代紫砂泰斗顾景舟曾言:“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匠与艺,高原与高峰,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一步之遥,在这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从匠到艺,从高原过渡到高峰,文化是点睛之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三教并行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繁荣,儒、释、道三者始终贯穿其中。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农村,进入人满为患的大城市,社會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加大,这种情况下,讲究“顺其自然”的禅意文化便深入人心,与寄托着怀旧情绪的紫砂壶相融合,成为人们穿越时空的寄托、心灵暂时的栖居地。“禅意提梁壶”所蕴含的深意便是当下人们所追求的精致简单的慢生活,即多一点品味、多一点感受,少一点执着、少一点欲望,也就是当下所流行的“佛系生活”。茶禅本一味,“禅意提梁壶”所承载的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而这种文化又与当下人们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它所倡导的“佛系生活”并不是避世厌世、逃避世间,而是修身修心,修于生活之中,让人保持心灵安宁、宽容,有一个平静安全、身心健康的积极生活态度。
  3 总 结
  只有把紫砂壶变成有艺术生命的载体,才能使之富有传承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富有精神力的器物不是机械复制,正如德国享誉中外的朗格手表和莱卡相机,无一不是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术和高水准的完美手工制胜,何况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紫砂壶,走在推陈出新的创作之路上,我们亦不能忽略其最深刻的本质——手工。身为传统手艺人,必须重视自己的手上功夫,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也应与时俱进,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时代精神。
其他文献
“宜窑逸色——当代‘宜兴窑’陶艺十人展暨‘宜兴窑’发展研讨会”于8月20日,在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盛大开幕。此次活动共展出十位陶艺家创作的100多件(套)作品,涵盖了紫砂、青瓷、均陶、美彩陶、精陶等。  活动期间,来自国内众多艺术名流和陶瓷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馆长张守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
期刊
季益顺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器宇轩昂的精神面貌,着装也相当讲究,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其内在特有的强大气场。  季益顺,196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生活在陶瓷世界之中,紫砂陶的高雅艺术熏陶着他的童年,也培养着他对紫砂艺术的悟性与天赋。宜兴这一方具有独特传统文化底蕴的水土,成就了他的紫艺人生。  他17岁就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彦学习制壶,从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紫砂;方圆壶;哲学  保持自身的多样性是一种艺术能够延续留存,不走入死胡同的最佳手段,紫砂壶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固定的形制上,更体现在众多可以选择的题材上。艺术创作并不是选题作文,真正的创作是没有参考范围的。过溪亭、涤必沼、一片云、凤篁岭、方圆庵、龙泓涧
期刊
紫砂壶艺繁荣至今,深受大众的喜爱。它除了作为实用茗具之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也使紫砂壶最终脱胎器皿范畴而上升为艺术品行列的重要原因所在。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而言,“文化”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也是区分其为“器”或“艺术品”的重要因素。  竹子,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偏爱,也因此成为各类艺术形式的常见题材。紫砂壶中以“竹子”为题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竹子”身上所携带的丰
期刊
宜均本与紫砂壶齐名,但当代堆花艺术却几近式微,影响力早已经不能与紫砂壶同日而语。从业人数减少,人才凋零,能熟练掌握堆花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与同时代紫砂行业的从业人数相比堪称稀少,这些都是宜均走下坡路的原因。同紫砂壶一样,均陶艺术的大发展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十七世纪初,均陶器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及至清代中晚期走向成熟,但同紫砂壶于近现代的再次兴盛不同,均陶堆花却并没能重现清代时的艺术辉煌,工艺虽有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不仅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器皿存在着,还具有独特的寓意。这款紫砂“永结同心壶”的造型营造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景象,是紫砂壶艺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永结同心壶;紫砂;寓意  紫砂壶始于北宋,是江苏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使用这种壶具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在盛暑时节,紫砂壶所泡的茶仍不易变馊。由于泡茶日久,茶渍慢慢渗入紫砂陶质中,如果以清水泡紫砂壶,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飘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艺历经数百年的演绎,薪火相传,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格局。紫砂壶不但形美、质优、韵深、实用,还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带给人们极佳的视觉享受,并提升了饮茶活动的品味。紫砂壶的创作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既通过壶器造型、装饰的搭配,将特定的意象烘托而出,还提升了制壶艺人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  关键词 竹影清风壶组;紫砂;意象  紫砂“竹影清风套壶”(见图1)是大自然与人文精神融合的
期刊
摘 要 如意纹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紫砂艺人们巧妙地借用如意纹来设计壶型,这也正是古人所倡导的“器以载道”的造物精神的写照。将如意融入紫砂“仿古如意壶”的设计中,使得这把壶不仅美观实用,而且还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关键词 紫砂;仿古如意壶;祝愿;寓意  在众多的紫砂壶概念中,具有祝福寓意的紫砂产品经久不衰,深受广大消费者及收藏家的喜爱,这与中国人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息息相关。比如以竹入题的“竹报平安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以独特的紫砂泥原料,巧夺天工的制壶技艺,成为了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民间工艺。紫砂壶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使其具有不菲的欣赏价值,享誉中外。千百年来,宜兴的壶艺人在继承传统壶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了紫砂艺术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 紫砂;丸珠壶;创意  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设计,虽然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十分经典,但毕竟不是当代艺术家的创意,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紫砂壶的创始与兴盛,对茶艺形式、品位,乃至意趣的提高,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鹧鸪提梁壶;紫砂;造型  鉴赏紫砂陶艺的形、神、气、态,也即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通常是评价壶器的实用性、泥料、做工、造型等方面。现以顾景舟的紫砂“鹧鸪提梁壶”(见图1)为例,探索紫砂壶的审美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