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也正进入一个转轨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当前时代的小学教育中正肩负着越来越重大的责任。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仍处在探索之中,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长期研究。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我们的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思想在困惑中酝酿着危机,罹患心理疾病与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大增。目前小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可以简述为下述几种:
其一为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是时下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学校里仍然是应试教育,课业繁重。这是一种高压力的生存状态,长此以往,必有部分孩子发生精神问题。
其二为因沟通障碍导致的人际关系压力。小学生所处的人際环境虽与成人不同,但同样也存在多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简单地说,学生至少面临与父母、教师、同学这三重人际关系。
其三为情感方面的困惑所导致的精神压力。青少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觉醒。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其四为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紊乱和无所适从产生的精神压力。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种理念相互撞击,旧的价值观逐步遭到破坏或扬弃,而新的价值观又处于建设进程中,社会理想与信念不可避免地发生紊乱。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任务与重点
思想品德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使学生“个体品德社会化”。然而,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之功,而是一个十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当前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严峻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缓解或消除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加给小学生的精神压力。“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健康”的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形成健康的个性,这正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方式
从本文所述的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任务和重点出发,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育不能囿于有限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教育与引导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以笔者的经验,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应当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纯粹的知识传播效果不佳。笔者总结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就是八字方针:“开放互动,寓教于乐。”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为如此,创造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实现角色间即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碰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对学生的成果及时表扬,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生活是人格教育的起点,也是人格教育的归宿。学生人格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三)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要不时地组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活动往往能起到课堂讲授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我们的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思想在困惑中酝酿着危机,罹患心理疾病与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大增。目前小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可以简述为下述几种:
其一为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是时下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学校里仍然是应试教育,课业繁重。这是一种高压力的生存状态,长此以往,必有部分孩子发生精神问题。
其二为因沟通障碍导致的人际关系压力。小学生所处的人際环境虽与成人不同,但同样也存在多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简单地说,学生至少面临与父母、教师、同学这三重人际关系。
其三为情感方面的困惑所导致的精神压力。青少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觉醒。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其四为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紊乱和无所适从产生的精神压力。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种理念相互撞击,旧的价值观逐步遭到破坏或扬弃,而新的价值观又处于建设进程中,社会理想与信念不可避免地发生紊乱。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任务与重点
思想品德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使学生“个体品德社会化”。然而,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之功,而是一个十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当前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严峻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量缓解或消除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加给小学生的精神压力。“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健康”的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形成健康的个性,这正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方式
从本文所述的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任务和重点出发,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育不能囿于有限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教育与引导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以笔者的经验,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应当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纯粹的知识传播效果不佳。笔者总结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就是八字方针:“开放互动,寓教于乐。”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为如此,创造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实现角色间即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碰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对学生的成果及时表扬,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生活是人格教育的起点,也是人格教育的归宿。学生人格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三)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不能一味拘泥于教材,要不时地组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活动往往能起到课堂讲授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