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学生的检测卷中,在和家长的交流谈话中,我们无时不在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经常把很简单、很容易、已经掌握的会做的题目做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随后自然地采用说理教育,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要细心、认真,可是每次的效果都不好,学生总是在听的时候连声答应,可是到做的时候还是一犯再犯。于是甚至有了粗心做错题就再做多少题以示惩罚,但也是收效甚微。最后家长和老师只能以孩子太粗心来定论。
【关键词】有效读题;做法
读题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的长期过程。那么数学课上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读题,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呢?下面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做法。
(一)声情并茂,激发兴趣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朗读是语文英语课的事情,声情并茂、有感情地朗读更是他们的专利。于是语文、英语课上书生琅琅、激情飞扬。而数学最重要的是做题,是思考,至于读题只要能把题目读正确,能明白题目的意思就行。因此,很多数学课上要么不让学生读题,要么读起数学题目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甚至在全班齐读时还会出现唱读、拖腔等现象。正是这种做法让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题目枯燥、乏味,不想读也不愿意读。
其实,数学不仅需要读题,需要多读题,而且需要甚至有时应该比语文更需要有感情地朗读题目。语文的课文要么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要么是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本身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视线,而数学题则都是由短小而精炼的语言构成,不太容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更应该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声情并茂地朗读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查遗补缺,扫清障碍
读题是对一个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解决字音,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字音问题。因此指导学生读题时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找出来,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准。
解决词义,读懂。其次要解决的是词义的问题。词义不理解,学生做起题目来就会有困难,特别是有些题目的“题眼”,对于解答题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义理解了,题目就能够正确解答。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读题,查遗补缺,找出此类词语后仔细推敲,搞懂词义,为正确解题扫清障碍。
当然在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时,以上的两个问题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也有可能是结合在一起出现的,也就是不仅要解决字音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词义。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进行指导。
(三)角色扮演,帮助思考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把孩子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使他们进入角色,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而变化,使他们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新的教材富于许多题目以新的面貌,特别是如今被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体现了理念的更新。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纯文本的形式与学生见面,而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用对话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漫画式的情景插图配上对话信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就会抱怨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果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障碍有时候就是因为不能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或者不能成功地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造成的。这时,我们也可以像语文老师那样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重现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建立信息之间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咬文嚼字,确立思路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是很多学生经常搞错题目要求的主要原因。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读题是要“咬文嚼字”,要用手指读,帮助他们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咬文嚼字”对于学生解题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确立解题思路,把学生认为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只有学生在读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还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读题能力及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读题能力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加以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真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读题。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有效读题;做法
读题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的长期过程。那么数学课上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读题,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呢?下面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做法。
(一)声情并茂,激发兴趣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朗读是语文英语课的事情,声情并茂、有感情地朗读更是他们的专利。于是语文、英语课上书生琅琅、激情飞扬。而数学最重要的是做题,是思考,至于读题只要能把题目读正确,能明白题目的意思就行。因此,很多数学课上要么不让学生读题,要么读起数学题目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甚至在全班齐读时还会出现唱读、拖腔等现象。正是这种做法让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题目枯燥、乏味,不想读也不愿意读。
其实,数学不仅需要读题,需要多读题,而且需要甚至有时应该比语文更需要有感情地朗读题目。语文的课文要么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要么是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本身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视线,而数学题则都是由短小而精炼的语言构成,不太容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更应该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声情并茂地朗读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查遗补缺,扫清障碍
读题是对一个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是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解决字音,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字音问题。因此指导学生读题时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找出来,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准。
解决词义,读懂。其次要解决的是词义的问题。词义不理解,学生做起题目来就会有困难,特别是有些题目的“题眼”,对于解答题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义理解了,题目就能够正确解答。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读题,查遗补缺,找出此类词语后仔细推敲,搞懂词义,为正确解题扫清障碍。
当然在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时,以上的两个问题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也有可能是结合在一起出现的,也就是不仅要解决字音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词义。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进行指导。
(三)角色扮演,帮助思考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把孩子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使他们进入角色,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而变化,使他们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
新的教材富于许多题目以新的面貌,特别是如今被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体现了理念的更新。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纯文本的形式与学生见面,而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用对话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漫画式的情景插图配上对话信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就会抱怨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果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障碍有时候就是因为不能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或者不能成功地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造成的。这时,我们也可以像语文老师那样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重现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建立信息之间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咬文嚼字,确立思路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是很多学生经常搞错题目要求的主要原因。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读题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读题是要“咬文嚼字”,要用手指读,帮助他们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咬文嚼字”对于学生解题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确立解题思路,把学生认为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只有学生在读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还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读题能力及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读题能力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加以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真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读题。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