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木棉花正红 岭南音乐展芳华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初的广州木棉如火,杨柳拂波,彰显着南国羊城温和柔润的独特魅力。9日晚,一场极具岭南音乐特色的专场音乐会——“房晓敏作品音乐会Ⅲ——岭南风格民族管弦乐专场”在毗邻珠江江畔的星海音乐厅拉开帷幕。
  房晓敏,现任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创作、出版、发表了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合唱、影视音乐等声乐、器乐作品100余首(部)。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近70项,包括美国纽约国际中国民族器乐作曲大赛“长风奖“、新加坡首届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广电部“中国电影华表奖(政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多项大奖。其专著《五行作曲法》(2003)是一部将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曲技术理论专著。
  与房晓敏相识早在10年前,那时的他年轻,帅气,初为人父。这10年间,他举办了两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出版了三本专著,有多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在海内外上演,已跻身国内知名作曲家的行列。此次举办的第三场作品音乐会原本安排在去年的11月份举行,因为亚运会的原因推迟到今年4月,而音乐会的宣传、排练、演出、报道等各方面工作早已基本安排妥当。
  创作——传统是一粒种子
  
  此次音乐会是作曲家继2006年“金色的秋天——房晓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2007年“房晓敏作品音乐会Ⅱ——民族器乐专场”之后的第三场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也是风格最为鲜明的一场音乐会。
  音乐会汇集了作曲家1996年以来创作的9首民族管弦乐作品,包括高胡协奏曲《莱村女》(1996)、二胡、梆笛与乐队《客风》(2004)、二胡协奏曲《月恋》(2005)、扬琴与乐队《龙飞凤舞》(2006)、民族交响序曲《广东映像》(2006)、古筝与乐队《西沙掠影》(2009)、民族交响音画《花朝月夕》(2009)、新潮州锣鼓乐《节日庆典》(2009)、民族交响诗《鸦片战争》(2009),其中《西沙掠影》、《月恋》、《花朝月夕》、《节日庆典》、《鸦片战争》5部作品均为国内首演。这些作品是作曲家岭南音乐民族风格创作的一次最为集中的展示。
  纵观房晓敏二十多年来的创作生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已经在民乐创作方面小试牛刀。90年代以后,大量的委约作品将他的创作重心逐渐推向民族音乐作品中来,写下了民族室内乐《五行》、民族管弦乐《火之舞》、二胡与梆笛双协奏曲《客风》、二胡协奏曲《幻想曲》、民族交响叙事曲《岳母刺字》等代表作。至今,他已创作了二十余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在国内外舞台经常上演。
  多年的创作积累,使得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从当晚的节目可以看到,9部作品全部以传统音乐片段为基础,如《广东映像》采用了广东音乐《步步高》为音乐素材,《龙飞凤舞》的主要素材来自《赛龙夺锦》,《西沙掠影》的主题来自海南的《南海渔歌》,《节日庆典》的主题选自潮州音乐《画眉跳架及大锣鼓》,此外,像《平湖秋月》、《汉宫秋月》、《咸水歌》、客家山歌《直头筒》等音乐都出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可以说,传统音乐就是他的创作源泉。
  在房晓敏看来,当代音乐的创作是无法与传统隔断的,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的存在。但是,如何创新传统,在他的手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传统音乐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技术语言,如支声旋律、音阶、调式、节拍、和声等手段加以发展。《广东映像》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以《步步高》为背景贯穿全曲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听到《步步高》主题的多次出现,但是每一次都有着色彩性的变化,多线条的支声旋律、自然的调式转变、丰富的配器手法,为传统的广东音乐注入了更加新颖的色彩音响。另一种就是寻找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中间地带,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在传统音乐的灵感中产生更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作品。《月恋》就是采用的这一方式。这部以《平湖秋月》为素材的作品,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出新生的旋律,有的更加甜美流畅、有的更加激情澎湃、有的更加雄伟壮阔,使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出多样的情怀,好似一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然而,无论怎样变化,乐曲的根源都是那一粒种子,这些传统音乐就是作曲家创作的根脉。“吃叶吐丝”,像蚕一样地工作,似乎便是他创作思路的一种写照。
  对于这样一种创作道路,当晚担任指挥的广东民族乐团首席指挥胡炳旭先生对此十分赞赏。在他与房晓敏合作的三四年中,房晓敏对于传统的继承、对于广东地区民间音乐的深入研究令他十分欣赏。近年来,房晓敏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民间采风,几乎走遍了粤语地区,听遍了客家山歌、咸水歌、汉乐、粤剧、潮剧、雷剧、采茶戏……采集素材,研究他们的音腔,甚至跟他们学唱,对广东音乐有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他才敢于创作这样一系列具有岭南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才写就了一批发自心底的音乐。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听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染。作为一名扎根于地方的专业作曲家,开发地区音乐文化,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美好”——献给老百姓的音乐
  熟悉房晓敏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旋律优美动听,极具美感。在他的音乐中,很少听到悲情与壮烈,更少大喜大悲的变幻,更多的是柔美、喜庆、热烈、雄壮。这与广东地区温和含蓄的人文性格非常相似。也许这对于一个从小成长在东北,日后又回到广东的广东籍作曲家来说,是一种骨子里散发出的审美情怀。房晓敏的作品大多以颂扬为主要题材,在他的岭南音乐作品中也凸显了这一特征。《广东映像》以表现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景象为主题,《西沙掠影》以风景如画的西沙群岛为内容,《月恋》以“望月、醉月、追月、颂月”四个段落来表达人们对星光明月的眷恋和向往,以优美大气的旋律突破了二胡悲凉的传统意识。《龙飞凤舞》以奔放雄壮的音乐气势来描绘节日喜庆的热烈场面。《节日庆典》则以热烈而粗犷的音乐风格,来描写潮州人节日庆典的欢乐场面。一系列的作品都凸显了一个“美”字,似乎在作曲家的心境中,光明与美好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把苦难留给自己,把美好的作品奉献给别人”,这是房晓敏心中秉持的创作理念。在他的心中,音乐不是写给专家的,而是写给老百姓的。如何让百姓听得懂作品,才是他创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或许,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演出的淡季,他的音乐会却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了。
  有趣的是,在“岭南风格专场”音乐会中,观众对于两首饱含悲情的作品印象更为深刻,那就是高胡协奏曲《莱村女》和民族交响诗《鸦片战争》。《莱村女》是一部以广东中山地区的“咸水歌”为音乐素材,叙述外来妹坎坷而辛酸的往事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选用高胡这一高尖明亮的乐器独奏,将原本是情歌的“咸水歌”发展为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反倒使得高胡产生出一种悲凉沧桑的音色。在高胡的领衔下,乐队将激情的张力发挥到极致,时而凄美哀怨,时而悲愤如雷,深情地讲诉了善良质朴的莱村女痛苦煎熬的生命历程。《鸦片战争》则是一部以粤曲和中、英两国歌为素材,讲述1840年“中英战争”的作品。它以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中国在19世纪中叶从祥和的家园到遭受外敌入侵,再到中国人奋起反抗的历史画面,是一部具有叙事诗般的交响性作品。从观众的欣赏口味中,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人审美取向中的一种悲情取向,这或许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悲壮历史在当代国人心中潜在的延续,抑或,这是人类本性中对悲剧带来的精神震撼以及理想升华的一种追求。
  技术——化为音乐的语言
  听“岭南风格专场”音乐会,最初给人的感受除了作品传统、动听之外,还有一个印象就是作品的技术难度不大。然而再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便发现,作品中的技术是一种潜藏于音乐内涵与风格中的难度。对于房晓敏来说,技术不是问题,他的著作《五行作曲法》就是一部探索东西文化交融的技术理论著作。然而,他的创作早已过了玩技术的阶段,在90年代以前,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现代性音乐,与大多数现代作品一样,技术是作品的主角,也经历了首演即绝演的遭遇。从1989年到广东工作以来,他的创作风格由现代转向传统,技术逐渐作为表现音乐的手段,技术与音乐相比,音乐为大。技术就是化为音乐的语言,是一种看不到的技术,是一种融入音乐中的笔触。
  事实上,房晓敏的作品在演奏上的技术难度并不低,而这个难度主要集中在技术与风格处理上。当晚担任两首二胡协奏曲独奏的是广东民族乐团的首席二胡演奏员曹玉荣,她在谈到《月恋》和《客风》两部作品的演奏时,反倒认为这两部作品“越练越难”。《月恋》,是一部少有的用广东音乐创作、用二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体裁,以二胡代替高胡来演绎广东音乐无疑增加了作品风格把握的难度。而《客风》则将二胡与梆笛运用新的配器手段,使得作品在时空上在形成节奏呼应,而站立拉奏二胡又给演员带来了演奏技术的难点。因此,这些作品一定要多听、多奏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翘首于珠江江畔,凝视着灯火辉煌的江边美景,聆听古老与现代交融一身的新一代岭南音乐随江水荡荡而来。传统音乐的新发展需要新一代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岭南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作曲家来共同创造。传统是根,创新是藤,我们期待,作曲家房晓敏在未来的岁月中能创作更多散发着岭南音乐芳香的佳作。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为岭南音乐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而书写妙曲,展露芳华!
  
  祁斌斌 星海音乐学院教师
  (特约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与音乐最亲密的接触——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于2007年10月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大学的视唱练耳专业教师、专家与视唱练耳专业的研究生们汇集一起,共同探讨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的相关问题。  以举办全国会议为契机,认真准备,努力实践,切实提高武汉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教学水平,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编写并公开出版了音乐院系作曲技术理论
2008年10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暨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第八次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五十多所高等学校理论作曲系的专家、学者、教师及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李维渤教授(1924—2007)离开我们已两年了,对于他的离去,我们无不为之感到痛惜。他不仅在声乐教学上硕果累累,①而且一生还致力于声乐理论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他把西方最前沿的声乐理论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翻译介绍给我们国内声乐界,为我国的声乐理论建设贡献弥巨。在其众多的声乐理论译著中,以歌唱机理与技巧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威廉文纳所著(William Vennard,1909—19
一、《马思聪全集》启动背景    一般对文化名人终生成就的最好总结方式,是由一个权威机构为之编订其“全集”,供世人及后辈共同继承、发扬其一生为祖国人民所作出的宝贵贡献和崇高精神,探究其艺术与学术所蕴含的丰富经验,及其一生所追寻的艺术理想和经历的人生旅程。但是,对一些前辈音乐艺术大师的“全集”的编订,除了应涵盖其图片、文字外,更重要的是应对其代表性作品的乐谱和有关图片、文字进行认真校勘和重新绘制,同
高师音乐教学面对社会市场要求,各高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湖北师范学院也不例外。在2007年5月13日至18日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之后,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丝毫没有松懈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领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深感与教育部“新时期音乐教师教育培养方案”整体目标相差甚远,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目前制约
当代音乐创作中,古筝以其充满美感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很多作曲家的青睐,相继涌现出大量优秀现代古筝作品。我们在徐晓林的《情景三章》、《抒情幻想曲》等乐曲中感受着充满中国音韵的情怀,在叶小纲的《林泉》、李萌的《抒情即兴曲》、樊尉慈的《趣·梦·乱》中体会着当代音乐的飘洒自如,在王建民的《莲花谣》和《戏韵》、庄曜的《箜篌引》、王中山的《溟山》等乐曲中与作曲家一同探寻古筝无穷的艺术张力,在何占豪的
乐创作经典作品之问世,始终是人们追寻破解的谜团。人类智慧的极限何以能创作出具有永恒的、不朽的音乐,震撼着超越国界的不同地域民族、不同政治信仰、不同审美观念的人们,其中,规律性现象之一,是人生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金湘1985年开始创作的《塔克拉玛干掠影》,是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一部经典之作。  一、先言其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发生一场以数百万计知识分子精英被“右派”的运动。笔者曾说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08年10月7日,江西省弋阳县迎来了弋阳腔剧团建团五十周年暨戏曲周。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副市长、研究弋阳腔的各位专家,以及曾经在弋阳腔剧团工作过的各位老艺术家参加了此次戏曲周活动。本次戏曲周活动包括三项内容:弋阳腔专场欢迎晚会、弋阳腔座谈会以及六场弋阳腔演出。  弋阳腔是全国四大声腔之一。元末明初至今,流传影响遍布全国三十几个省,几十个剧种,为中国的戏曲发展
买到《小提琴艺术全览》至今已经有些时日了,但是真正仔细翻阅却是因查询一首小提琴作品而起。在查找作品的同时,也意外地发现,这本著述并非一般常规的小提琴工具书,其内容也并非单纯的陈述介绍。在细致阅读后,才了解了作者在章节安排、内容布局上的巧妙构思与成书的用意。笔者愿意将所感所想成于文字,与读者共享。    一、内容丰富、翔实的小提琴工具书    《小提琴艺术全览》首先是一部内容涉及面广、资料详细的工具
记录实践者的艺术观不是件容易的事。理解王次恒的艺  术见解,不可能通过一次谈话,也不可能一次就触及核心。于是,谈话就在空间转换中一次次转换主题,断断续续,由春复秋。艺术大势中,总有几个先觉者站出来,用自己的声音矫正国乐,用自己的勇气抵抗媚俗。王次恒是先行者之一!这就是笔者愿意记下他的片言只语并梳理成文的原因。  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湖水  2010年冬,维也纳饭店,巨大落地窗前,多瑙河横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