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肩负“立德树人”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大学英语教学也需紧扣时代脉搏,勇担树人重任。本文拟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从课前情景设计、课中教学设计和课后任务设计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一次授课进行案例展示,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 概述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而高等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关键和决定性的地位。如何培养学术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也应积极行动,勇于创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需求。
2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下面就以大学英语课程中《大学英语Ⅰ》Unit 4 Text A“The Doctor’s Son”一课为例,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1 课前教师创设情景
在课前情景创设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篇课文大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调研、讨论、PPT制作等相关主题活动,使学生更快代入教学情景,为接下来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英语Ⅰ》中“The Doctor’s Son”一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在经历了崇拜——厌恶——和解这三个阶段后,最终实现了对父亲感情的升华,揭示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爱。教师可根据该课的主题“Growing Up”播放相关视频并提出思政问题“Why have we changed our attitudes towards our parents since adolescence?”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展开讨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悉单元话题,为课堂思政主题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
2.2 课中学生协作交流,展示任务
经过课前任务的预热,学生已在思想层面对本单元主题有了一定认识。而在课堂学习阶段,课程思政理念更是要贯穿始终:
(1)课前启发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启发学生从课程思政角度思考课文主题。
(2)课堂讨论环节。在课前创设情境学习的基础上,布置课堂讨论任务“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your parents when you were a kid? And has it changed since you grow up?”使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进一步了解课文主题,为接下来课文的详细讲解和主题探讨做好知识构建。
(3)知识构建环节。在前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本次课所需掌握的重点句型、词组、语法结构等知识点,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力争在课堂上掌握。
(4)课程思政环节。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不能与授课内容人为割裂、生搬硬套,相反,授课过程应时时处处体现课程思政理念,润物无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升华了思想,真正实现了德育目标。在本课文讲解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经历和中华孝文化等方面出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想层面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5)反思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become an adult?”,并将大家的讨论意见归纳出来展示在大屏幕上,并结合本校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使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有用的英语表达,还端正了人生态度,提升了人文素养,实现了文科类课程的终极授课目标。
2.3 课后学生拓展任务,加深知识意义建构
该环节既是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思想觉悟等各项综合能力,是课程思政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學设计的凝练和升华。经过此环节,学生已经跳出学科的限制,不仅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还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收获了新的感悟,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据此,我们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为载体,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学生自身思想特点,突破传统课堂中单纯讲解知识的局面,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内化吸收,自发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将形而上的学科知识与个人经历和感悟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互动形式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次课程的主旨意义,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
3 结语
在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培养政治过硬、思想先进、知识全面、能力突出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从课前情景创设、课中强化提升、课后任务拓展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The Doctor’s Son”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施步骤和预期教学效果,初步探讨了这种全新教学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以期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构建语言基础知识,有效提升思想觉悟,真正实现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
[3]贾曼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0(27).
[4]王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教学途径探讨——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43).
[5]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作者简介:宋歌(1982),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 概述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而高等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关键和决定性的地位。如何培养学术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也应积极行动,勇于创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需求。
2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下面就以大学英语课程中《大学英语Ⅰ》Unit 4 Text A“The Doctor’s Son”一课为例,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1 课前教师创设情景
在课前情景创设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篇课文大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调研、讨论、PPT制作等相关主题活动,使学生更快代入教学情景,为接下来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英语Ⅰ》中“The Doctor’s Son”一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在经历了崇拜——厌恶——和解这三个阶段后,最终实现了对父亲感情的升华,揭示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爱。教师可根据该课的主题“Growing Up”播放相关视频并提出思政问题“Why have we changed our attitudes towards our parents since adolescence?”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展开讨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悉单元话题,为课堂思政主题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
2.2 课中学生协作交流,展示任务
经过课前任务的预热,学生已在思想层面对本单元主题有了一定认识。而在课堂学习阶段,课程思政理念更是要贯穿始终:
(1)课前启发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启发学生从课程思政角度思考课文主题。
(2)课堂讨论环节。在课前创设情境学习的基础上,布置课堂讨论任务“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your parents when you were a kid? And has it changed since you grow up?”使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进一步了解课文主题,为接下来课文的详细讲解和主题探讨做好知识构建。
(3)知识构建环节。在前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本次课所需掌握的重点句型、词组、语法结构等知识点,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力争在课堂上掌握。
(4)课程思政环节。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不能与授课内容人为割裂、生搬硬套,相反,授课过程应时时处处体现课程思政理念,润物无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升华了思想,真正实现了德育目标。在本课文讲解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经历和中华孝文化等方面出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想层面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5)反思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become an adult?”,并将大家的讨论意见归纳出来展示在大屏幕上,并结合本校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使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有用的英语表达,还端正了人生态度,提升了人文素养,实现了文科类课程的终极授课目标。
2.3 课后学生拓展任务,加深知识意义建构
该环节既是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思想觉悟等各项综合能力,是课程思政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學设计的凝练和升华。经过此环节,学生已经跳出学科的限制,不仅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还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收获了新的感悟,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据此,我们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为载体,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学生自身思想特点,突破传统课堂中单纯讲解知识的局面,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内化吸收,自发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将形而上的学科知识与个人经历和感悟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互动形式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次课程的主旨意义,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
3 结语
在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培养政治过硬、思想先进、知识全面、能力突出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从课前情景创设、课中强化提升、课后任务拓展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The Doctor’s Son”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施步骤和预期教学效果,初步探讨了这种全新教学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以期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构建语言基础知识,有效提升思想觉悟,真正实现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
[3]贾曼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0(27).
[4]王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教学途径探讨——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43).
[5]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作者简介:宋歌(1982),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