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改革研讨汇报会。在两天内听了各地市选送的14名教学能手的新课改汇报课,感受颇深。他们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方法,引用了生动事例,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是一次关于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反思、研究、提高的大会,对进一步巩固推广新课程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走近新教材,领会新教材蕴含的新理念
1、注重人性化
使用新教材,要重视学生的接受性,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关注老师的“表演”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表现。 新课改是从“静态”走向“动态”,整个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新的教材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教师入情入理的引导、选择,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融入教材,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能体验的真实,感受的深刻。教材的语言都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性化语言,如设问是亲近的、口气是交流的、温和的,形式是探究、合作式的,场面是情景交融的。人性化的另一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因此,学生面对问题,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老师对超出自己预设的学生回答,既不能聪耳不闻,更不能批评打击,而应换角度肯定,以鼓励、赏识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关注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思想品德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后又以生活为归宿。教学时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立德树人的途径、方法、方向教给学生。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应注重学生的自由活动体验。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与关注的社会中,感悟到怎样的品行是社会和谐、健康成长的需要。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与交流,去掉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由传统的被接受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所追求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仅获得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践履、在践履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3、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把教学内容活动化,使枯燥变得有趣,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强,很容易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4、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二、创设新课堂,推进新课改革
新课改对新课堂的要求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探究化。课堂环节设计紧围绕“ 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情境活动,每个环节要有创新探索的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首先要导好课。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导课是否成功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导课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是知识性较强的课,可采用目标导入法,这类型课知识点多,学生难分主次,学时有种烦、累的心理。教学前展示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就会给学生指明学生方向,减轻心理负担。如果是情感性较强的内容,大部分采用情景剧、故事、图片等导入,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想向和思考。如果是法律板块。用故事、文字资料可导入,更多地用引出案例导入。其次教学环节设计,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层次及教法需要安排,既要突出语言优美、亲切的人文性,又要注意突出内容的可操作性 ,如有争论性的问题,可设“唇枪舌战”;学法用法内容可设“敢打官司”,“求助有路”。一般地是“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第三,创设新课堂,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完全结合,选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对教材内容能补充说明的视频、图片或文字资料,扩展学生视野,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达到很好的效果。但选材不能远离课本要求,尽量搜集学生熟悉的,学后和社会热点聚焦的。第四,要巧设活动,活动为教学服务。每一项活动应有设问,设什么问要根据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水平而定。既不能太简单缺乏思考性,也不能目标太大设问不深,出现学生无从下手的局面。因此要做到巧创设、巧设问、巧引导。形式多样,如小品、分组讨论、辨论、调查报告、小演讲、歌曲欣赏、诗歌朗颂等。最后强调要使精心设计达到理想效果,最关键是老师上课要充满激情,融入学生学习之中。
三、克服问题,再上台阶
通过教学能手的汇报课,我看到了不少课改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处理不到位。如学生的发言不在老师预设范围内,老师手忙脚乱,出现疆局。缺乏科学,人文的对策,也反映教师的引导缺乏技巧;有的是设问离谱。第二,材料选用不典型。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的不能利用课本教材,所举事例学生陌生,说不上。第三,个别课活动形式单一,只有学生回答。有的活动流于形式,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或者是时间紧,不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时间,没有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第四,过于依赖多媒体,缺少板书,离开课本。多媒体应始终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让我们总结经验,分析反思,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研究、探讨,把思想品德学科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
(作者联通:717300 陕西省子長县齐家湾中学)
一、走近新教材,领会新教材蕴含的新理念
1、注重人性化
使用新教材,要重视学生的接受性,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关注老师的“表演”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表现。 新课改是从“静态”走向“动态”,整个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新的教材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教师入情入理的引导、选择,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融入教材,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能体验的真实,感受的深刻。教材的语言都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性化语言,如设问是亲近的、口气是交流的、温和的,形式是探究、合作式的,场面是情景交融的。人性化的另一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因此,学生面对问题,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老师对超出自己预设的学生回答,既不能聪耳不闻,更不能批评打击,而应换角度肯定,以鼓励、赏识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关注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思想品德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后又以生活为归宿。教学时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立德树人的途径、方法、方向教给学生。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应注重学生的自由活动体验。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与关注的社会中,感悟到怎样的品行是社会和谐、健康成长的需要。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与交流,去掉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由传统的被接受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所追求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仅获得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践履、在践履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3、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把教学内容活动化,使枯燥变得有趣,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强,很容易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4、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二、创设新课堂,推进新课改革
新课改对新课堂的要求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探究化。课堂环节设计紧围绕“ 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情境活动,每个环节要有创新探索的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首先要导好课。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导课是否成功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导课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是知识性较强的课,可采用目标导入法,这类型课知识点多,学生难分主次,学时有种烦、累的心理。教学前展示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就会给学生指明学生方向,减轻心理负担。如果是情感性较强的内容,大部分采用情景剧、故事、图片等导入,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想向和思考。如果是法律板块。用故事、文字资料可导入,更多地用引出案例导入。其次教学环节设计,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层次及教法需要安排,既要突出语言优美、亲切的人文性,又要注意突出内容的可操作性 ,如有争论性的问题,可设“唇枪舌战”;学法用法内容可设“敢打官司”,“求助有路”。一般地是“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第三,创设新课堂,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完全结合,选用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对教材内容能补充说明的视频、图片或文字资料,扩展学生视野,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达到很好的效果。但选材不能远离课本要求,尽量搜集学生熟悉的,学后和社会热点聚焦的。第四,要巧设活动,活动为教学服务。每一项活动应有设问,设什么问要根据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水平而定。既不能太简单缺乏思考性,也不能目标太大设问不深,出现学生无从下手的局面。因此要做到巧创设、巧设问、巧引导。形式多样,如小品、分组讨论、辨论、调查报告、小演讲、歌曲欣赏、诗歌朗颂等。最后强调要使精心设计达到理想效果,最关键是老师上课要充满激情,融入学生学习之中。
三、克服问题,再上台阶
通过教学能手的汇报课,我看到了不少课改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处理不到位。如学生的发言不在老师预设范围内,老师手忙脚乱,出现疆局。缺乏科学,人文的对策,也反映教师的引导缺乏技巧;有的是设问离谱。第二,材料选用不典型。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的不能利用课本教材,所举事例学生陌生,说不上。第三,个别课活动形式单一,只有学生回答。有的活动流于形式,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或者是时间紧,不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时间,没有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第四,过于依赖多媒体,缺少板书,离开课本。多媒体应始终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让我们总结经验,分析反思,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研究、探讨,把思想品德学科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
(作者联通:717300 陕西省子長县齐家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