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全国顺利推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的发展。
思想支配行为,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分层发展和可持续终身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调整好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一、认真分析教材,摆正教师导向地位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常编常新。因此,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就应该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拘泥于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才是我们对待教材的正确态度,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超越教科书本身文本的束缚,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分析教材就像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桥”,既然是“架桥”,就要一头扎在此岸——教材上,另一头直通彼岸——学生。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才能备好课。如果只在一岸动工,轻视另一岸的工程,是不可能把桥架好的。所以,备课的另一基本环节就是研究学生。
二、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超过老师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2)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3)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学得主动。(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迸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聊天——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赞克夫的“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的接受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发散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愉快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让理解成为师生共处的桥梁,让创造者拥有宽松、自由、民主的安全环境,让学生养成乐于创造、善于创造、勤于创造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了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抓紧学习,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思想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作者联通:261307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围子初中)
思想支配行为,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分层发展和可持续终身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调整好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一、认真分析教材,摆正教师导向地位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常编常新。因此,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就应该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拘泥于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才是我们对待教材的正确态度,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超越教科书本身文本的束缚,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分析教材就像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桥”,既然是“架桥”,就要一头扎在此岸——教材上,另一头直通彼岸——学生。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才能备好课。如果只在一岸动工,轻视另一岸的工程,是不可能把桥架好的。所以,备课的另一基本环节就是研究学生。
二、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超过老师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2)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3)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学得主动。(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迸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聊天——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赞克夫的“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的接受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发散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愉快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让创造成为一种乐趣,让理解成为师生共处的桥梁,让创造者拥有宽松、自由、民主的安全环境,让学生养成乐于创造、善于创造、勤于创造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了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抓紧学习,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思想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作者联通:261307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围子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