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出生,湖南冷水江人,笔名流原。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为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书画图书艺术中心主任。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苏国强:因为生活时代的不一样,所以“70后”与“80后”画家,这两代在艺术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70后”画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阅历更加丰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对画家的价值观起很大的作用。可问题是“70后”里面很多画家营养不良。但我认为,“70后”的整体实力比“60后”要强,目前“60后”实力非常突出的水墨画家不多。这种情况不仅是在艺术界,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这是时代造成的。“80后”画家的优势,是营养健全一些,但是阅历较简单。艺术家的阅历是很关键的。人生阅历能改变艺术家对生命认识的态度及深度。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的一种精神性的呈现。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苏国强:关于传承、创新及时代性,是一位艺术家一生要思考及解决的问题,它伴随每一位艺术家的每一阶段。我一直赞同潘天寿先生的中西要拉开距离这一艺术理念。随着近百年来的中西融合,与世界其他艺术相比,越来越凸显出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性。
中国画无论从材料到作画过程,再到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都是独具个性与魅力的。这种传统绘画在当代绘画当中越显其珍贵。
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首先要熟悉传统,研究传统,热爱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传统,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创新。当然,学习古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地模仿古人。学习古人,研究古人,最终当然是为了学习古人技法,但更重要的是化为己有,更好地认清自己。根据我个人体会,最近几年我利用出版这一工作性质,系统地对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绘画作了系统的梳理。根据自己对传统的理解与喜好,做一些相关的专题性选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及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同时让我自己在这数千年的艺术长河中,分析这些杰出艺术家的个性及共性,找出其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规律。认清他们则是让我真正找到自己。
我认为一位好的艺术家必须处理好“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师今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平时一些艺术家只注重师古人、师造化、师今人,而忽略了师心源。在我看来师古人、师造化及师今人的最终目的是中得心源,找到自己,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真正的创新是建立在真正处理好这四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时代性,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我相信只要师造化,中得心源,热爱生活,便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苏国强:我平时很少看批评家的文章。如今批评界也越来越市场化,为了应酬,很多批评家写的文章很程式化、概念化,缺少对画家的理解。同时,很多批评家是学理论出身,缺少对绘画的实践认识,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很僵硬,没有血肉。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苏国强:我更在意学术认可。我画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种精神需求。我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出版的工作来解决生活问题,为的就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受市场的左右,画我想画的,这样我能自由地创作,在处理学术和市场关系的时候能进退自由。我刚进出版社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出版是我的工作,艺术是我的追求。近十年来,我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所以,艺术家纯粹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进行艺术创作,我认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当然,当市场来临时,我也不会拒绝市场。要处理好学术和市场的关系,需要智慧。
《艺术沙龙》:您怎样看待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
苏国强:我认为这很正常。首先,价位的高低不代表学术的高低,我们当代很多画家的价格比古人的价格还高呢!其次,学生的画价比老师高,说明老师厉害,老师应该为学生高兴才对。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苏国强:我最喜欢金冬心,我拜金冬心为师。平时,我翻阅金农的书籍最多。中国画画家的学习是养的过程,包括养眼、养身、养心,看金农的书和画能让我达到养的状态。金冬心很多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正是我所追求的。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苏国强:我现在的没骨画创作,已有近三年时间,这种创作方法很适合我。大概在两年前,我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恽寿平和金冬心的画之后,想尝试运用恽寿平的没骨法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结果很适合我,上手很快,能达到心手合一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有艺术家自己能体会到。
我的主专业是人物,但我认为作为中国画画家不应该把人物、山水、花鸟分得太清,应该把它们打通。没骨画法我是从花鸟入手,然后融入到人物画创作当中去。我想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物画和花鸟画。我要求自己,每年创作的数量不要多,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历练,创作出一批满意的作品。下一步,我还会以这种方法画一批山水画,我相信会很有意思。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苏国强:因为生活时代的不一样,所以“70后”与“80后”画家,这两代在艺术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70后”画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阅历更加丰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对画家的价值观起很大的作用。可问题是“70后”里面很多画家营养不良。但我认为,“70后”的整体实力比“60后”要强,目前“60后”实力非常突出的水墨画家不多。这种情况不仅是在艺术界,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这是时代造成的。“80后”画家的优势,是营养健全一些,但是阅历较简单。艺术家的阅历是很关键的。人生阅历能改变艺术家对生命认识的态度及深度。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的一种精神性的呈现。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苏国强:关于传承、创新及时代性,是一位艺术家一生要思考及解决的问题,它伴随每一位艺术家的每一阶段。我一直赞同潘天寿先生的中西要拉开距离这一艺术理念。随着近百年来的中西融合,与世界其他艺术相比,越来越凸显出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性。
中国画无论从材料到作画过程,再到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都是独具个性与魅力的。这种传统绘画在当代绘画当中越显其珍贵。
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首先要熟悉传统,研究传统,热爱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传统,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创新。当然,学习古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地模仿古人。学习古人,研究古人,最终当然是为了学习古人技法,但更重要的是化为己有,更好地认清自己。根据我个人体会,最近几年我利用出版这一工作性质,系统地对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绘画作了系统的梳理。根据自己对传统的理解与喜好,做一些相关的专题性选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及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同时让我自己在这数千年的艺术长河中,分析这些杰出艺术家的个性及共性,找出其艺术发展脉络及艺术规律。认清他们则是让我真正找到自己。
我认为一位好的艺术家必须处理好“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师今人”四个方面的关系。
平时一些艺术家只注重师古人、师造化、师今人,而忽略了师心源。在我看来师古人、师造化及师今人的最终目的是中得心源,找到自己,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真正的创新是建立在真正处理好这四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时代性,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我相信只要师造化,中得心源,热爱生活,便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苏国强:我平时很少看批评家的文章。如今批评界也越来越市场化,为了应酬,很多批评家写的文章很程式化、概念化,缺少对画家的理解。同时,很多批评家是学理论出身,缺少对绘画的实践认识,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很僵硬,没有血肉。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苏国强:我更在意学术认可。我画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种精神需求。我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出版的工作来解决生活问题,为的就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受市场的左右,画我想画的,这样我能自由地创作,在处理学术和市场关系的时候能进退自由。我刚进出版社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出版是我的工作,艺术是我的追求。近十年来,我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所以,艺术家纯粹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进行艺术创作,我认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当然,当市场来临时,我也不会拒绝市场。要处理好学术和市场的关系,需要智慧。
《艺术沙龙》:您怎样看待学生比老师的画价高?
苏国强:我认为这很正常。首先,价位的高低不代表学术的高低,我们当代很多画家的价格比古人的价格还高呢!其次,学生的画价比老师高,说明老师厉害,老师应该为学生高兴才对。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苏国强:我最喜欢金冬心,我拜金冬心为师。平时,我翻阅金农的书籍最多。中国画画家的学习是养的过程,包括养眼、养身、养心,看金农的书和画能让我达到养的状态。金冬心很多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正是我所追求的。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苏国强:我现在的没骨画创作,已有近三年时间,这种创作方法很适合我。大概在两年前,我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恽寿平和金冬心的画之后,想尝试运用恽寿平的没骨法与自己的创作相结合,结果很适合我,上手很快,能达到心手合一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有艺术家自己能体会到。
我的主专业是人物,但我认为作为中国画画家不应该把人物、山水、花鸟分得太清,应该把它们打通。没骨画法我是从花鸟入手,然后融入到人物画创作当中去。我想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物画和花鸟画。我要求自己,每年创作的数量不要多,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历练,创作出一批满意的作品。下一步,我还会以这种方法画一批山水画,我相信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