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从我国东部直辖市、西部、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和全国各省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差距扩大。该差距还体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我国四大区域之间的经发展不均衡状态超过了我国省市区之间的均衡水平。从总体上而言,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谐,分析区域经济产生的差距,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进而促进经济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差距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以政策为导向实行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国内外经济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从封闭落后的贫穷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大国。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增长非常明显,平均每年增长9.0%,人均GDP增长为8.2%,这两项数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充分重视。但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可以知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为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区域经的发展,但是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的地理范围和地理结构就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占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要想更清楚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就应当对我国的区域进行定界。通常而言,我国采用的是东、中、西三大区域地带,同时把东部进一步划分为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因而,本文就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的四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区域经济的差距现状。
(一)区域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通过衡量人均GDP来评价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只能是一个宏观的表现。人均GDP高的区域说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反之,则表示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人均或内生产总值及区域之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正逐年扩大。历年来的人均GDP四大区域的排列顺序为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区域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逐年增大,并严重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并且有恶化的发展趋势。
(二)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虽然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得较为明显,但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类似,在开始之初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增长不断提高,甚至有发展过热的现象。其中有一年出现过最大增长速度大差距达到了9.8个百分点。从总体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区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在1993年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从1994年开始,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且减缓的差距呈现不同的程度。从经济报道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在1999年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差距最大的达到了6个百分点。从1999年开始,四大区域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正义逐年身高的趋势缓慢增长,同时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正逐步缩小。总之,我国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虽然区域之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但是个差距也正逐年减小。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
无论是从地域范围还是从人口结构上而言,我国四大区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进而可以说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影响我国区域经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代发展的因素。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好出沿海快于内陆、平原快于高山、城市快于农村。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就应当分析影响区域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位置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上可以说,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位置变动的格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总体上而言,我国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梯度结构特征。我国东部地区总共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面积上占我国的13.5%。区域地势平缓、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以及土壤肥沃等优势,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此种优势,在创造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抓住经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多位于内陆不发达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0%多。虽然其在资源占有一定的优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但是由于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二)国家政策因素
从我国财政政策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就可以看出,这两项政策表现出较为明显渐进东倾的特性,正是这样的特性导致各级政府、个人市场与企业团体表现出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国财政体制在表达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地区财政收支近几年的平均数为依据。这明显会扩大支出的规模。使得经济增长的东部区域获得较大利益,财政支出较少的区域经济受损。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明显的是针对外商而言,通过吸引外商投资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够率先获得这种对外开放政策优惠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在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形成一股自我强化的力量,促使中央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的政策支持。可见,国家政策带来的外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人力资源因素
可以说,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既有数量的要求,也有质量的要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西部人才流失是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最为关键因素。虽然我国在西部开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中与其他区域仍然存在差异。
三、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措施
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高发展的状态。要想区域经济获得均衡的发展,就需要在消除负面影响的同时,促使不均衡发展有所减小。拓展我国区域经济稳定高效的发展,就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首先,加强对外开放的政策扶持。在针对中西部发展不均衡状态,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倾向于中西部发展的开放政策,合理适度的浮动汇率机制,通过加强税率改革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促使各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其次,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从总体上而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发展。将培养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阳光产业来实施。在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办好相应的教育。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教育所拥有的资源,全方位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降低教育成本,促使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更快。最后,深化市场改革,增强市场的活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团体在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消除外企与民企之间的制约性,进而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分析其主要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彭文斌,刘友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0(02).
[2]陈翔.中国地区差距的分解及其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2011(05).
[3]邓苏,张晓.数量方法应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4]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距——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贸易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2(10).
(作者单位: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差距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以政策为导向实行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国内外经济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从封闭落后的贫穷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大国。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增长非常明显,平均每年增长9.0%,人均GDP增长为8.2%,这两项数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充分重视。但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就可以知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较为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区域经的发展,但是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的地理范围和地理结构就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占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要想更清楚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就应当对我国的区域进行定界。通常而言,我国采用的是东、中、西三大区域地带,同时把东部进一步划分为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因而,本文就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的四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区域经济的差距现状。
(一)区域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通过衡量人均GDP来评价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只能是一个宏观的表现。人均GDP高的区域说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反之,则表示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人均或内生产总值及区域之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正逐年扩大。历年来的人均GDP四大区域的排列顺序为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区域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逐年增大,并严重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并且有恶化的发展趋势。
(二)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虽然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得较为明显,但是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类似,在开始之初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增长不断提高,甚至有发展过热的现象。其中有一年出现过最大增长速度大差距达到了9.8个百分点。从总体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区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在1993年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从1994年开始,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且减缓的差距呈现不同的程度。从经济报道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在1999年四大区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差距最大的达到了6个百分点。从1999年开始,四大区域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正义逐年身高的趋势缓慢增长,同时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正逐步缩小。总之,我国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虽然区域之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但是个差距也正逐年减小。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
无论是从地域范围还是从人口结构上而言,我国四大区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进而可以说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影响我国区域经差距的因素主要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代发展的因素。但是无论从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好出沿海快于内陆、平原快于高山、城市快于农村。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就应当分析影响区域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位置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上可以说,地理位置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位置变动的格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总体上而言,我国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梯度结构特征。我国东部地区总共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面积上占我国的13.5%。区域地势平缓、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以及土壤肥沃等优势,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此种优势,在创造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抓住经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多位于内陆不发达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0%多。虽然其在资源占有一定的优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但是由于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二)国家政策因素
从我国财政政策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就可以看出,这两项政策表现出较为明显渐进东倾的特性,正是这样的特性导致各级政府、个人市场与企业团体表现出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国财政体制在表达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地区财政收支近几年的平均数为依据。这明显会扩大支出的规模。使得经济增长的东部区域获得较大利益,财政支出较少的区域经济受损。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明显的是针对外商而言,通过吸引外商投资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够率先获得这种对外开放政策优惠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在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形成一股自我强化的力量,促使中央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的政策支持。可见,国家政策带来的外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人力资源因素
可以说,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既有数量的要求,也有质量的要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西部人才流失是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最为关键因素。虽然我国在西部开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中与其他区域仍然存在差异。
三、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措施
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高发展的状态。要想区域经济获得均衡的发展,就需要在消除负面影响的同时,促使不均衡发展有所减小。拓展我国区域经济稳定高效的发展,就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首先,加强对外开放的政策扶持。在针对中西部发展不均衡状态,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倾向于中西部发展的开放政策,合理适度的浮动汇率机制,通过加强税率改革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促使各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其次,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从总体上而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发展。将培养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阳光产业来实施。在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办好相应的教育。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教育所拥有的资源,全方位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降低教育成本,促使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更快。最后,深化市场改革,增强市场的活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团体在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消除外企与民企之间的制约性,进而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分析其主要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彭文斌,刘友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0(02).
[2]陈翔.中国地区差距的分解及其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2011(05).
[3]邓苏,张晓.数量方法应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4]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距——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贸易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2(10).
(作者单位:中共鞍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