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东丽区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标准低,为保证此区域农田排涝需求,消除不利影响,通过对其重建或修葺,完善该区域农田水利设施,保证此区域内排涝的能力,使之满足区域排涝的要求。
【关键词】 农田基础设施;闸涵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1 工程概况及建设缘由
东丽区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少,运行时间长,维修管护滞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多年来,大部分水利设施均未进行过彻底的维修改造,田间工程设施配套更是滞后,土建工程年久失修,机电工程老化退化严重,隐患问题日渐突出。
本项目区位于东丽区境内3个镇(街)(无暇街、华明街、新立街)。项目区域内水利配套设施老化、工程衰减或带病运行,排涝渠系老化、不配套,农田排涝渠系多为土渠,内塌外滑,溃口、淤塞现象极为普遍,渗漏严重,渠道过水面积不断减小,送水能力及控制面积萎缩,排涝保证率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保证此区域农田排涝需求,消除不利影响,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本次设计将对东丽区3个镇(街)范围内损坏最为严重的9座闸涵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疏浚农田排灌河道6.3km,维修大郑排水泵站,通过对其重建或修葺,完善该区域农田水利设施,保证此区域内排涝的能力,使之满足区域排涝的要求。
2 改造工程设计
本次工程按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3类,分别为闸涵,河道清淤,泵站更新改造。
2.1涵闸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的9座涵闸分别位于无瑕街官房村和华明街范庄村,经过多年运行,均存在老化失修,破损严重,难以正常发挥功能的问题,故设计全部拆除重建。本次工程共涉及涵闸9座,按建筑物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无瑕街过路涵(1孔φ2.0m涵),共四座
1孔Ф2.0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2.0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出口浆砌石挡墙段及出口浆砌石护砌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5m,顶宽0.4m,底宽2.4~3.6m,墙高3.0m~5.0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层厚10cm。涵管段长10m,采用1孔Ф2.0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2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3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②范庄村四线河1号闸、2号闸(1孔φ2.0m闸)
1孔Ф2.0m涵闸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防护段、进口闸室段、Ф2.0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出口闸室段、出口浆砌石防护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浆砌石护底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4.8m。护坡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4.8m进出口闸室段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1m,宽2.7m,底高程0.0m,闸底板厚0.9m,边墩厚0.6m,闸室净宽1.5m,设置2扇PGZ型单向挡水铸铁闸门(涂料防腐),孔口尺寸2.0m×2.0m(宽×高)。启闭设备采用1台直联式手动螺杆启闭机,容量为80/40kN。螺杆式启闭机采用护罩保护。
③范庄村四线河过涵1号(1孔φ1.5m涵)、范庄村四线河过涵2号、3号(2孔φ1.5m涵)
范庄村四线河过涵1号(1孔φ1.5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1.5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0m,顶宽0.4m,底宽2.4~3.1m,墙高3.0m~4.1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层厚10cm。涵管段长12m,采用1孔Ф1.5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15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225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范庄村四线河过涵2号、3号(2孔φ1.5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1.5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0m,顶宽0.4m,底宽2.4~3.1m,墙高3.0m~4.1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層厚10cm。涵管段长12m,采用2孔Ф1.5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15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225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2.2河道清淤工程设计
2.2.1河道现状情况
新立街大郑村河道清淤工程全长约6.3km,共分5段:南北向河道共2段,分别为东侧大郑泵站主渠(1.0km)和西侧张家堼河(1.8km);东西向河道共3段,分别为北部一支渠(1.2km)、中部二支渠(0.8km)和南部三支渠(1.5km),5段河道彼此交叉形成网状,共同构成了大郑村的排水河道体系,本区域涝水通过以上河道汇流后经大郑泵站排水入海河。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上开口宽度12~14m,支渠开口宽为6~10m,现状河道两岸地面高程约为1.8~2.8m,现状河底高程一般在0~1m之间河道两岸边坡系数约为1:2.0~1:3.0。 2.2.2方案拟定原则
一般河段排涝水位原则不高于沿岸地面高程,局部地势低洼的鱼塘、洼地,排涝水位一般不高于现状鱼塘、洼地蓄水位。根据现状地形确定其值为1.5m。
2.2.3河底纵坡设计
大郑村河道原设计河底均为平底坡,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河底高程为-1.0m,底宽3.0m,边坡系数1:2.0,三条支渠河底高程约为-0.5m,底宽为2.0m,边坡系数1:2.0。
通过对现状河底情况进行勘查,绝大部分河道河底高程自上游至下游变化不大,平均淤积厚度约为1.0m左右。考虑到《天津市排涝总体规划》中规划形成跨区河网、常有往来调度各排涝区沥水的情况,且东丽区多数河道规划均為平底,因此,本次设计确定大郑村河道设计河底仍均为平底坡,纵坡为0,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设计河底高程为-1.0m,三条支渠设计河底高程为-0.5m,维持原设计参数。
2.2.4河道断面设计
大郑村河道下游大郑泵站现有排涝能力为1.1m3/s,按照原设计断面及拟定的排涝上限水位复核计算,河道过流能力均能够排涝要求,并能够为今后区域发展预留一定排涝能力储备,同时可彻底清除河底污泥,增加河道调蓄能力,更有利于保障区域排水安全,改善河系环境。因此,本次设计按照各河道原断面设计指标进行清淤,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设计底宽为3.0m,边坡系数1:2.0,三条支渠设计底宽为2.0m,边坡系数1:2.0,河道清淤横断面基本沿现状河道中心线对称布置,基本保持清淤后河道上开口宽度与现状相同。为避免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局部受限河段河道断面尺寸可适当调整,边坡系数最陡不超过1:1.75。
2.2.5堤顶超高及设计堤顶
经分析计算,堤顶超高为0.90m,设计堤顶高程应为(正常高水位+超高),考虑到现在河道两岸多公路和建筑物,筑堤难度较大,且河道规模较小,作为排涝河道水位可通过合理调度调整,综合确定堤顶高程按正常高水位1.5m+安全加高0.5m控制。经复核现状治理段河道两岸堤防高程基本满足此标准,因此可维持现状堤顶高程不变。
2.3大郑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大郑泵站建于1970年代,设排水能力0.5m3/s、0.6m3/s真空泵各一台。因缺乏系统管理维护,泵站经过近40年的运行,设备老化严重,泵房屋顶漏雨,出水池两岸堤防高度不足,严重影响其正常出力,威胁着本地区排涝安全。
根据大郑泵站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次设计逐一提出处理措施,具体如下:更换(ZR-YJV22-3*35+1*16)电力线缆400m;更新购置一台GCS-11型配电柜;维修保养现有的2台真空泵;更换泵站进出水池闸门木闸板(2.5×5.0m闸板两扇、1.6×2.0m闸板两扇);泵站屋顶坡屋面采用钢板彩瓦,保温层为50mm厚挤塑聚苯板,屋顶总厚度为65mm;泵站出水池两岸筑埝(顶宽3m,顶高程3.5m,边坡系数1:2.0)加高,并于迎水坡采用40cm厚浆砌石进行必要防护,另平整进出泵站交通道路5000m2。
3 结语
工程实施后,提高了东丽区境内沟渠的水质,从而带动沿岸土地升值。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两岸附近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效平台。可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及除涝要求,消除制约经济飞速发展的排水因素,同时可改善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品质,增加环境竞争力,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2] SL/T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
【关键词】 农田基础设施;闸涵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1 工程概况及建设缘由
东丽区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设施少,运行时间长,维修管护滞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多年来,大部分水利设施均未进行过彻底的维修改造,田间工程设施配套更是滞后,土建工程年久失修,机电工程老化退化严重,隐患问题日渐突出。
本项目区位于东丽区境内3个镇(街)(无暇街、华明街、新立街)。项目区域内水利配套设施老化、工程衰减或带病运行,排涝渠系老化、不配套,农田排涝渠系多为土渠,内塌外滑,溃口、淤塞现象极为普遍,渗漏严重,渠道过水面积不断减小,送水能力及控制面积萎缩,排涝保证率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保证此区域农田排涝需求,消除不利影响,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本次设计将对东丽区3个镇(街)范围内损坏最为严重的9座闸涵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疏浚农田排灌河道6.3km,维修大郑排水泵站,通过对其重建或修葺,完善该区域农田水利设施,保证此区域内排涝的能力,使之满足区域排涝的要求。
2 改造工程设计
本次工程按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3类,分别为闸涵,河道清淤,泵站更新改造。
2.1涵闸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的9座涵闸分别位于无瑕街官房村和华明街范庄村,经过多年运行,均存在老化失修,破损严重,难以正常发挥功能的问题,故设计全部拆除重建。本次工程共涉及涵闸9座,按建筑物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无瑕街过路涵(1孔φ2.0m涵),共四座
1孔Ф2.0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2.0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出口浆砌石挡墙段及出口浆砌石护砌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5m,顶宽0.4m,底宽2.4~3.6m,墙高3.0m~5.0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层厚10cm。涵管段长10m,采用1孔Ф2.0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2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3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②范庄村四线河1号闸、2号闸(1孔φ2.0m闸)
1孔Ф2.0m涵闸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防护段、进口闸室段、Ф2.0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出口闸室段、出口浆砌石防护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浆砌石护底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4.8m。护坡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4.8m进出口闸室段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1m,宽2.7m,底高程0.0m,闸底板厚0.9m,边墩厚0.6m,闸室净宽1.5m,设置2扇PGZ型单向挡水铸铁闸门(涂料防腐),孔口尺寸2.0m×2.0m(宽×高)。启闭设备采用1台直联式手动螺杆启闭机,容量为80/40kN。螺杆式启闭机采用护罩保护。
③范庄村四线河过涵1号(1孔φ1.5m涵)、范庄村四线河过涵2号、3号(2孔φ1.5m涵)
范庄村四线河过涵1号(1孔φ1.5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1.5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0m,顶宽0.4m,底宽2.4~3.1m,墙高3.0m~4.1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层厚10cm。涵管段长12m,采用1孔Ф1.5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15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225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范庄村四线河过涵2号、3号(2孔φ1.5m涵)主体工程由进口浆砌石护砌段、进口浆砌石挡墙段、Ф1.5m钢筋混凝土涵管段组成。进口河底高程为0.0m,出口河底高程为0.0m。进出口护砌段采用浆砌石护砌,厚0.4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长5.0m,边坡系数比为1:2.0。进出口挡墙段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墙顶高程为4.0m,顶宽0.4m,底宽2.4~3.1m,墙高3.0m~4.1m,迎水坡侧采用直墙形式,背水坡坡比1:0.6。墙体采用浆砌块石,M10砂浆砌筑,基础采用碎石垫層厚10cm。涵管段长12m,采用2孔Ф1.5m钢筋混凝土平口排水管,管壁厚0.15m,涵管管底内壁高程为0.0m,管基采用C15素混凝土基础,厚0.225m,管座包角120°,管接口采用刚性接口。
2.2河道清淤工程设计
2.2.1河道现状情况
新立街大郑村河道清淤工程全长约6.3km,共分5段:南北向河道共2段,分别为东侧大郑泵站主渠(1.0km)和西侧张家堼河(1.8km);东西向河道共3段,分别为北部一支渠(1.2km)、中部二支渠(0.8km)和南部三支渠(1.5km),5段河道彼此交叉形成网状,共同构成了大郑村的排水河道体系,本区域涝水通过以上河道汇流后经大郑泵站排水入海河。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上开口宽度12~14m,支渠开口宽为6~10m,现状河道两岸地面高程约为1.8~2.8m,现状河底高程一般在0~1m之间河道两岸边坡系数约为1:2.0~1:3.0。 2.2.2方案拟定原则
一般河段排涝水位原则不高于沿岸地面高程,局部地势低洼的鱼塘、洼地,排涝水位一般不高于现状鱼塘、洼地蓄水位。根据现状地形确定其值为1.5m。
2.2.3河底纵坡设计
大郑村河道原设计河底均为平底坡,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河底高程为-1.0m,底宽3.0m,边坡系数1:2.0,三条支渠河底高程约为-0.5m,底宽为2.0m,边坡系数1:2.0。
通过对现状河底情况进行勘查,绝大部分河道河底高程自上游至下游变化不大,平均淤积厚度约为1.0m左右。考虑到《天津市排涝总体规划》中规划形成跨区河网、常有往来调度各排涝区沥水的情况,且东丽区多数河道规划均為平底,因此,本次设计确定大郑村河道设计河底仍均为平底坡,纵坡为0,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设计河底高程为-1.0m,三条支渠设计河底高程为-0.5m,维持原设计参数。
2.2.4河道断面设计
大郑村河道下游大郑泵站现有排涝能力为1.1m3/s,按照原设计断面及拟定的排涝上限水位复核计算,河道过流能力均能够排涝要求,并能够为今后区域发展预留一定排涝能力储备,同时可彻底清除河底污泥,增加河道调蓄能力,更有利于保障区域排水安全,改善河系环境。因此,本次设计按照各河道原断面设计指标进行清淤,张家堼河及大郑泵站主渠设计底宽为3.0m,边坡系数1:2.0,三条支渠设计底宽为2.0m,边坡系数1:2.0,河道清淤横断面基本沿现状河道中心线对称布置,基本保持清淤后河道上开口宽度与现状相同。为避免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局部受限河段河道断面尺寸可适当调整,边坡系数最陡不超过1:1.75。
2.2.5堤顶超高及设计堤顶
经分析计算,堤顶超高为0.90m,设计堤顶高程应为(正常高水位+超高),考虑到现在河道两岸多公路和建筑物,筑堤难度较大,且河道规模较小,作为排涝河道水位可通过合理调度调整,综合确定堤顶高程按正常高水位1.5m+安全加高0.5m控制。经复核现状治理段河道两岸堤防高程基本满足此标准,因此可维持现状堤顶高程不变。
2.3大郑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大郑泵站建于1970年代,设排水能力0.5m3/s、0.6m3/s真空泵各一台。因缺乏系统管理维护,泵站经过近40年的运行,设备老化严重,泵房屋顶漏雨,出水池两岸堤防高度不足,严重影响其正常出力,威胁着本地区排涝安全。
根据大郑泵站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次设计逐一提出处理措施,具体如下:更换(ZR-YJV22-3*35+1*16)电力线缆400m;更新购置一台GCS-11型配电柜;维修保养现有的2台真空泵;更换泵站进出水池闸门木闸板(2.5×5.0m闸板两扇、1.6×2.0m闸板两扇);泵站屋顶坡屋面采用钢板彩瓦,保温层为50mm厚挤塑聚苯板,屋顶总厚度为65mm;泵站出水池两岸筑埝(顶宽3m,顶高程3.5m,边坡系数1:2.0)加高,并于迎水坡采用40cm厚浆砌石进行必要防护,另平整进出泵站交通道路5000m2。
3 结语
工程实施后,提高了东丽区境内沟渠的水质,从而带动沿岸土地升值。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两岸附近居民的生活休闲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效平台。可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及除涝要求,消除制约经济飞速发展的排水因素,同时可改善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品质,增加环境竞争力,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2] SL/T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